第16版:要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头版

第02版
要闻

第03版
要闻
 
标题导航
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2024年01月23日 星期二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才聚湘中 才智兴业
——娄底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纪实

  邹娜妮  黄雅群  

  千秋基业,人才为本。

  1月4日,娄底上线“人才超市”,打造“一站式”人才综合服务平台,实现人才供需精准匹配、服务一网集成、政策主动兑现。

  一个个振奋人心的人才引进培育办法逐步实施,一项项鼓舞士气的人才激励举措相继落地,一批批行业领军人物、能人巧匠、青年才俊在娄底落地生根、大显身手。

  娄底以人才“命题”,营造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浓厚氛围,全市各级工会踊跃“答题”。

  围绕“产业链”打造“人才链”

  近年来,娄底紧紧围绕10条工业新兴优势产业链发展需要,加快形成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打造“人才链”的新发展格局,为奋力建设中部地区“材料谷”提供强劲人才支撑。

  “产业工人是工人阶级中发挥支撑作用的主体力量,在实现‘三高四新’美好蓝图、助推娄底‘材料谷’建设中发挥主要作用。”娄底市人民政府副秘书长刘建表示。

  只要脚踏实地练就过硬本领,就能在工作中开辟一片担当有为的新天地。

  2020年11月24日,全国劳模大会在京举行。湖南华菱涟源钢铁有限公司(湖南钢铁集团)产品研发首席专家肖爱达正是受表彰者之一。

  自1999年大学毕业后入职涟钢,他从一名普通大学毕业生成长为钢铁冶金博士、正高级工程师、创新二级工程师,任涟钢产品研发首席专家、项目经理,共获得10余项国家级、省级、部级科技奖项,开发的多项产品填补了国内空白。

  2022年,娄底颁布人才新政“36条”,他凭借自身技能、创新贡献被认定为“B类”人才,收获“湘中英才卡”。

  “推动市委、市政府在人才新政‘36条’中明确为包括高技能人才在内的高层次人才发放政府特殊津贴和‘湘中英才卡’,‘两代表一委员’中产业工人比例不断提升,产业工人政治地位、经济地位和社会地位进一步提高。”娄底市总工会党组书记、副主席曾小坤介绍。

  搭建职工成长成才平台

  湘中人才“集结号”吹响!

  聚焦娄底“材料谷”建设,近年来,娄底市各级工会深入实施“千名工匠培养工程”和“一户一产业工人”培养工程,出台《娄底市总工会助力中部地区“材料谷”建设的若干措施》,围绕省、市重大战略、重大工程、重大项目、重点产业,广泛深入持久开展劳动和技能竞赛活动。

  素质是立身之本,技能是立业之本。娄底各行各业工匠涌现!

  五年来共推荐表彰全国、省、市级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140人、五一劳动奖状单位36个、五一劳动奖章300人、工人先锋号75个,培养“娄底工匠”344名、新发展师徒结对600余对。截至目前,娄底已有各类技能人才34万余名,其中高级工及以上技能人才4.3万余名。

  从车间一线“打磨”,到作为中国工会十八大代表走进北京人民大会堂参会,爱钻研的刘建伟是娄底工会助“工”成“匠”的典型代表之一,在钳工岗位实现人生价值。

  1996年,19岁的刘建伟成为湖南兵器长城公司一名普通钳工。2016年,在湖南省“十行状元、百优工匠”竞赛中,他夺得“钳工状元”称号。多年来,他先后获评湖南省劳模、湖湘工匠、全国技术能手。

  2017年,刘建伟劳模创新工作室成立。他带领团队完成了46项技术攻关项目,申请3项专利。他带过的徒弟从“80后”到“90后”,再到“00后”,大多数也已成为公司的技能骨干。

  “切实发挥劳模示范引领效应,激发广大职工干事创业热情。”曾小坤介绍,娄底市各级工会通过开展百万职工劳动竞赛、技能大比武、创建劳模创新工作室等方式,多维度搭建职工成长成才、创新创业平台,进一步扩大劳模创新工作的人才效应,为产业转型升级打开“智慧之门”。

  娄底精心编制的“产业人才地图”加速成型,实现了人才与发展的同频共振。

  “一揽子”服务解人才后顾之忧

  “高看一眼,厚爱三分。”娄底对人才的关爱,渗透在服务理念,流淌在发展环境中,“变现”为城市的跨越式发展。

  娄底积极探索实行专业化、精准化、定制化跟踪服务,及时解决人才的“关键小事”,推出奖励激励、人才安居、子女入学、配偶就业、医疗服务等“一揽子”服务机制,持续优化人才发展生态环境。

  目前,娄底1940套人才公寓和3家人才驿站已投入使用,为高层次人才发放141张“湘中英才卡”,解决人才入编、子女就学、家属就业130余项。

  湖南文昌新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总工程师张桢林来自山东,2014年4月来到娄底进行博士课题研究,并由此与这座城市结缘。他主持承担的湖南省科技攻关项目产品铝基复合材料制动盘被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评价为项目整体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并成功地将此项技术产业化,形成年产2万件制动盘生产线。2020年,他被评为湖南省劳动模范,并获得了C类“湘中英才卡”。

  “去年我家孩子如愿进入娄底一小上学,感谢好政策。”作为娄底首批引进人才,子女就学、配偶就业、购房补贴等一系列福利加持,让张桢林备感温暖。

  实行工会班子成员对口联系人才机制,精准问需,精心服务;鼓励基层工会积极参与“爱心托管 幸福职工”为民办实事竞赛创优活动;每年定期组织劳模工匠、技术工人开展交流与疗休养结合人才新政“36条”,娄底市各级工会从正向激励、疗养休养等方面发力,全力构建产业工人保障体系,交出提升职工生活品质的娄底“答卷”。

  1月2日,为筹备即将开启的“送温暖”走访慰问活动,娄底娄星区总工会班子成员与各自对口联系服务的劳模工匠、专家人才一一联系,关心他们工作和生活。

  “交流问计,与专家保持常态联系;关心关怀,主动走访慰问。”娄星区总工会以对口联系人才机制,主动与区域专家人才进行互动交流,畅通专家建言献策渠道,引导专家积极投身创新发展实践。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 版权所有 湖南日报报业集团 
copyright © 2008 VOC.COM.CN, Geo Info.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312006003 经营许可证:湘ICP证010023 ICP备案号:湘ICP备100118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