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版:湖南高质量发展报告 上一版3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头版

第02版
要闻

第03版
要闻
 
标题导航
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2024年01月23日 星期二
放大 缩小 默认
向新前行
——2023年屈原管理区高质量发展纪实

    冬季,来自西伯利亚的小天鹅栖息在东古湖湿地。

    纪念屈原逝世2300周年活动现场。

    罗子国城遗址博物馆。

    屈原管理区鸟瞰。

    本版图片均由岳阳市屈原管理区提供

  刘永涛 韩德辉 周 磊 罗 姣

  鑫源新材三期、芈月旅游度假村扩建等产业项目加速推进;岳阳国家农高区科创大楼、湖南优质鱼类育种研究院及生态健康养殖示范基地项目等科创基地建设如火如荼;环湖公路油化、客运汽车站场暨城乡公交一体化、屈原中医院、屈原中学综合楼等民生工程紧锣密鼓铺排……

  新年伊始,走进岳阳市屈原管理区,处处涌动着蓬勃发展的热潮。

  屈原管理区党委书记向科军表示,该区以高质量发展统揽全局,紧紧围绕“一园一区”“特强优美”目标,突出全域推进乡村振兴这“一个抓手”,打造人民满意生活福地、休闲度假康养胜地“两张名片”,争创国家级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核心区、新材料新技术产业发展优势区、农文科体旅融合生态发展先行区“三大平台”,经济社会发展稳中向好,致力为实现“三高四新”美好蓝图、建设“七个岳阳”作出更多贡献。

  农业强区,迸发乡村振兴新活力

  岳阳市国家农高区科创大楼建设现场,施工队抢抓晴好,加快建设进度。

  这栋于2023年11月开建的大楼总投资1.16亿元,总建筑面积2万平方米,是创建岳阳国家农高区的重大工程之一。

  岳阳国家农高区项目将以产业需求为导向,以创新研发为基础,以产业技术孵化、产业化为重点,围绕绿色农业、智慧农业、科技农业,着力集聚高层次人才团队、高科技农业企业、高转化性农业科技成果,打造集科技创新、学术交流、成果展示、孵化加速、科研转化、人才培训、商务服务等功能于一体的综合型科创平台。

  科创大楼不远处,总投资1.9亿元的荞麦湖水域综合开发利用项目即将建成,总投资1亿元的惠众粮食产业园项目已完成交地。

  面对创建岳阳国家农高区的机遇,屈原管理区加快补齐短板弱项,与省农科院、中科院亚热带研究所、湖南农大、湖南师范大学、金荣集团等高校院所及企业开展战略合作,引导科技和人才资源向屈原集聚。

  喜讯不断从这片发展热土飞出——

  岳麓山种业创新中心洞庭湖区域中心屈原研究院和科研示范基地开始实质化运营;中国工程院院士刘少军专家工作站落户;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岳阳分中心开始筹建……

  作为国家农业现代化示范区,屈原管理区一直将“农业强区”作为发展独特优势,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绿色发展为导向,写好乡村振兴战略这篇大文章。

  该区围绕“稳住面积、主攻单产、力争多增产”要求,与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在全省率先实施全域水稻单产提升行动。

  屈原管理区农业农村局局长周静介绍,屈原管理区建设S210带、尚磊路带、禾沉路带、工业大道带以及营田镇荷花村片、河市镇三和村片、凤凰乡河泊潭村片“四带三片” 全域水稻单产提升示范基地,打造3个万亩示范片、4个千亩示范片、3个整建制双季稻示范村,以点带面,力争2025年底实现全区水稻单产较2022年提升100斤、亩均增收100元、化肥农药减量10%以上。

  该区聚焦选好种、育好秧、整好田、施好肥、插好禾、防好病、收好谷,推动“小户”向“大户”托管,推行代耕、代育秧、代插(抛)秧、代防治病虫、代施肥、代收割、代烘干、代储运“八代”全程社会化服务。

  2023年,全域水稻单产提升行动试点的双季稻单产1002.5公斤、再生稻双季单产902.15公斤、中稻单产713公斤,均较上年增产50公斤以上。

  阳岳球是屈原管理区公认的“种田达人”。他成立惠众粮油专业合作社,流转土地4600余亩,开展规模化种植。

  怎样在种好田的同时提升亩均利润效益?阳岳球与河市镇三和村合作,流转土地100亩,建设大棚,创新“水稻+龙虾+青蛙”套种模式。2023年亩均收益达到20000元。

  科技与创新,成为屈原管理区乡村振兴的关键词。

  该区推进农业与科技、传统与现代元素相结合,培育发展栀子、优质稻、稻渔绿色循环种养“一特两辅”产业,推动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健全利益联结机制,带动群众增收致富。

  目前,共培育农业产业化省级龙头企业5家,市级龙头企业15家,创建绿色食品品牌17个,“屈原黄栀子”“屈原龙虾”获批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栀子产业列入“湘九味”中药材国家优势特色产业集群建设项目。

  生态大米、生态健康淡水鱼、绿色栀子为重点的三条产业链初具规模,农产品附加值不断提升,绿色农产品供应基地日新月异……

  乡村振兴之路上,屈原管理区阔步前行!

  招大引强,探索产业转型新路径

  湖南昇通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内,该公司自主研发的设备高效运转,电磁屏蔽水性涂料布订单供不应求。

  “我们是国内唯一一家成功研发出电磁屏蔽水性涂料的企业,突破了卡脖子技术。”该公司负责人杨珊介绍,预计今年将上新4台设备,产值可突破6000万元。

  昇通新材料成立于2021年,是一家专业从事柔性电磁屏蔽材料研发、生产和销售的高新技术企业,产品主要应用于通讯设备、计算机、家用电器、手机终端等领域,极具市场潜力。

  “入驻后,屈原管理区大力支持,为我们提供研发、办公场所,大大提振我们发展信心。”杨珊是土生土长的屈原人,从长沙回乡办企业,她被家乡的贴心服务所感动。

  在屈原管理区,像昇通新材料一般拔节生长的企业不在少数。

  屈原管理区党委副书记、管委会主任沈小星介绍,该区锚定打造新材料新技术产业发展优势区的目标,牢固树立“项目为王”理念,扎实开展“项目建设年”行动,以“大抓项目、共抓项目”的热潮助燃高质量发展。

  一年来,该区区级领导带队外出招商考察25次,接待50余家企业商会来屈考察80余批次。引进水移动石墨化装备智造、润德新材料二期、新能源汽车智慧物流等大批高新科技项目,激发了广大乡友回家乡投资的热情,“迎老乡、回故乡、建家乡”工作成效显著!

  一批新材料、新技术、新能源企业加速聚集,一批智能制造、电子、农产品精深加工项目在这里生根发芽。

  引得来,还要留得下!

  该区始终把营商环境作为高质量发展的“生命线”,深化“放管服”改革,实行主要领导牵头抓、分管领导重点抓、责任部门具体抓的工作机制,营商环境更加优化。深化“证照分离”“一网通办”等改革,推出人工辅导、制作指南、电话咨询等贴心服务,企业群众办事更便捷。

  针对重点建设项目,该区推行区级领导联点、部门单位负责的工作机制,区级领导带头到现场办公,调度项目推进,各责任单位挂图作战。每月现场跟踪督导,全面掌握项目推进情况,及时协调相关单位共同推进项目建设。

  同时,构建“员额法官+法官助理+书记员+群英”的新模式,将讲情理的人民调解与释法理的法院调解有机融合,降低矛盾纠纷解决成本。2023年,通过诉源治理工作模式,该区切实为企业解决难题,共计节约诉讼成本96万余元。

  “诉前解决问题,拿回多次催讨未果的18900元饲料款,省了不少事。”正虹科技公司负责人点赞道。

  一套套优化营商环境组合拳,让屈原管理区产业发展的交响乐演奏得更加激昂。

  目前,该区9个市级重点建设项目基本完工;58个区级重点建设项目开工率达100%,创源优品、昇通新材、金虹饲料等先后建成投产。

  生态优先,积蓄融合发展新动能

  屈原管理区凤凰乡河泊潭村,是屈原文化的发祥地,爱国主义诗人屈原在此怀沙自沉。

  穿越数千年后的汨罗江畔,总占地面积约8万平方米的河泊潭文化旅游区拔地而起,通过“一殿、一馆、两长廊、三广场”串联十大景点,成为屈子文化研学打卡地。

  1月5日,岳阳市旅游景区质量等级评定委员会发布公告,岳阳9家景区新增为国家3A级旅游景区。河泊潭文化旅游区榜上有名。

  这意味着屈原管理区实现3A级景区零的突破,成为屈原农文科体旅融合之路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作为古罗子国的都城,屈原管理区深挖当地文旅资源,打造以罗国王都、屈原故地、芈月故乡等为主的历史文化景观带,以凤凰山、磊石山、天鹅湖为主的自然生态景观带,以环湘江、汨罗江、洞庭湖绿道为主的环线旅游景观带。加快罗子国城遗址保护利用设施、芈月度假村、东古湖“1+N”生态观鸟景区、荞麦湖生态渔业小镇等项目建设,打造全域旅游精品线路。

  该区做活文物保护文章,建设罗子国城遗址博物馆试开馆,宣扬罗子国城遗址历史文化。当前,罗子国城遗址博物馆已试开馆,馆内陈列文物310件,接待游客5万余人次。

  东古湖观鸟景区日均接待摄影爱好者及游客500余人次,芈月旅游度假村启动项目二期建设,纺城记忆长廊、尚磊路“清风驿站”等景区相继建成……旅游基础设施不断优化,屈原管理区全域旅游名片越来越亮。

  2023年11月25日,万众期待的狂野52公里2023洞庭渔火季·首届洞庭湖河堤文化节——湖南省“屈原杯”场地越野邀请赛火热开赛。全省各市州100台越野车参赛,吸引近万人现场观赛。

  这是湖南省5年来最大规模的汽车赛事。

  洞庭湖河堤文化节活动将持续至2024年2月,陆续在屈原管理区凤凰乡举办越野、露营、钓鱼、观鸟、美食等活动,带动当地文旅消费。

  以活动闹热文旅,是屈原管理区下的一手妙棋。

  2023年,该区把握“屈原逝世2300周年”这一历史节点,隆重举行“端午颂屈原 共铸爱国魂”纪念屈原逝世2300周年系列活动,累计接待游客约9.5万人,拉动消费3000余万元。

  同时,坚持“一月一活动、一月一节会”,栀子文化旅游节、龙虾文化旅游节、洞庭湖河堤文化节等节会活动轮番上演,获得群众、游客一致好评。

  2023年,屈原管理区共接待游客100万人次。

  以人为本,绘就民生幸福新画卷

  隆冬时节,屈原管理区东古湖湿地,数千只小天鹅或欢快觅食,或翱翔疾飞,或高歌低吟,展现出一幅人鸟和谐的生态画卷。

  目前,白鹤、灰鹤等50余种珍稀候鸟在屈原栖息越冬,其中,西伯利亚小天鹅数量超5000只。

  “生态环境越来越好,才会吸引这些以前本地没有的珍稀动物。”当地摄影爱好者周洋镜头里的珍稀鸟类越来越多。

  屈原管理区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扎实推进省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创建工作,开展道路景观化、村庄森林化、河岸生态化、企业绿色化、庭院园艺化等五大绿化提升工程,打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绿色乡村“屈原样板”。

  2023年,“屈原管理区东古湖鸟类友好型农田建设生态修复”案例入选湖南省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十佳典型范例。

  屈原管理区始终以人民为中心,聚焦居住、出行、教育、医疗等民生需求,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高质量发展铺就坚实底色。

  “看得见、摸得着的变化”,让屈原人民幸福感倍增——

  公共服务质量更优:14件省级、市级民生实事全部完成;医联体建设持续加强,建立区医疗综合体管理中心,41家村卫生室全部启动门诊统筹医保定点工作;教育基金达2800余万元,屈原中学高中连续两年荣获“质量提升奖”。

  社会保障底线更牢:开展专场招聘会、“四进四送”活动,解决就业难题;累计发放低保581万元、残疾人“两项补贴”123万余元,救助事实无人抚养儿童262人次;推进“五心”医保服务,全区综合参保率达到102%。

  社会治理效能更高:落实安全生产三年行动集中攻坚,投入1000余万元整治重大安全隐患326处,全年未发生一起生产安全责任事故或因自然灾害导致的亡人事件;扎实开展自建房安全整治行动,C、D级经营性房屋全部完成整治,C、D级非经营性自建房整治率排名全市第一;整合智慧社区、“五彩之家”、“群英断是非”等资源,探索互助式基层治理模式,基层治理更高效。

  长风破浪,奋楫扬帆!

  屈原管理区党委书记向科军表示,该区将顺势而为、乘势而上,坚持“1376”总体思路,抢抓“七个岳阳”建设机遇,在全市发展大局中找准定位,立足屈原实际,坚持特色化、差异化发展,坚定不移加快实施“一二三”工程,不断提升区域竞争力、吸引力,奋力谱写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屈原的崭新篇章。

放大 缩小 默认
  © 版权所有 湖南日报报业集团 
copyright © 2008 VOC.COM.CN, Geo Info.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312006003 经营许可证:湘ICP证010023 ICP备案号:湘ICP备100118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