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权华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要运用新媒体新技术使工作活起来,推动思想政治工作传统优势同信息技术高度融合,增强时代感和吸引力。”党的二十大作出了“推进教育数字化”的战略部署。VR技术即虚拟现实技术,是一种可以模拟真实世界或虚拟世界的信息技术,它利用计算机生成的三维图像和声音等多种感官输入方式进行人机交互,使用户有身临其境之感。近年来,VR技术已成为诸多领域加速数字化转型的催化剂,也为高校思政课的改革创新提供了全新思路和途径。
善用VR资源,推进高校思政课教学内容创新。借助VR资源,可将抽象化、学理化的教学内容具象化、生动化地展示出来,增强思政课教学的感染力和说服力。一是加大VR思政资源的开发和利用。高校应充分利用地域优势、学校优势和专业优势,找准立德树人的切入点,设计既“鲜活”又“解渴”的VR思政资源,丰富思政课原创VR资源内容。比如利用VR技术再现“半条被子”和陈树湘“断肠明志”等党史故事场景,引导学生深入了解历史事件、更直观地理解教学内容、在情感上产生强烈共鸣。二是加强VR思政资源的优化和整合。以党的创新理论为指引,以新时代世情、国情、社情为背景,结合思政课课程标准及人才培养目标要求,优化VR思政资源的供给形式和内涵呈现度,实现校外实践资源校内化、历史教育资源具象化,更好满足不同学段、不同爱好、不同专业学生的需要。三是加快VR思政资源的共建和共享。不同高校可根据校史、省情和发展需求,搭建开放的VR教学资源平台,着力实现信息协同、资源共享、效应联动。同时积极推动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增加VR思政资源的多样性。
活用VR技术,推进高校思政课教学方法创新。面对青年学生多样化教学诉求,思政课应积极革新教育载体和方法,利用VR技术拓展教学场域、激活课堂教学,为思政课的深入开展提供更多可能性。一是因人施教,打造VR个性化思政教学。精准把握不同学生的认知水平、行为习惯、差异化需求,依托VR技术为其量身定制个性化教学内容,使思政课教学更贴近学生的现实生活和思想实际、更具针对性和有效性。二是因事施教,打造VR研究型思政教学。依托VR技术,打造生动、逼真的沉浸式教学环境,结合具体事例提出问题并组织学生讨论辨析,引导学生对教学内容进行主动性思考和灵活性运用。比如通过模拟选举过程、参观社会组织,让学生深入理解民主制度的运行、社会管理方式。三是因情景施教,打造VR互动式思政教学。依托VR技术,建立虚拟交互场域,延伸智能实践空间,将传统的“填鸭式”教学转化为更具感染力的情景化教学,改变“你听我讲”的教学模式,给予学生更多在场感和获得感。比如通过VR直播“走进”韶山毛泽东同志故居、南昌起义纪念馆、延安革命纪念馆等党史国史军史教育基地,将教学案例真实展现在学生视野中,让学生以第一视角体验历史风云、感悟社会现实、升华理想信念。
巧用VR技术,推进高校思政课教学评价创新。教学评价是教育质量的重要保证。借助VR技术,可创新思政课教学评价模式,推动高校思政课朝着更高效、更智慧的方向发展。一是创新思政课教学的过程性评价。利用VR技术,可完善动态化评价过程。在虚拟教育空间,教师可通过传感器和监测设备全面跟踪课堂教学,即时采集学生的学习轨迹,加强对学生学情的全方位掌握,确保评价的及时性和有效性;同时,依托VR平台,可为学生提供更多自评和互评机会,从而增强思政课学习的互动性,实现全过程动态评价。二是创新思政课教学的结果性评价。利用VR技术,可创造贴近实际情境的评价环境,有助于更准确地反映学生的能力水平。比如让学生在虚拟情景中应对各种问题挑战,不仅可考察学生的知识水平,还可评估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更好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三是创新思政课教学的综合性评价。利用VR技术,根据学生在虚拟情境中的现实表现,对不同学生的综合能力进行有效测定,制定个性化评估方案,实现综合评价由“单一结论性”转向“动态多元性”;通过对思政课教学场域中学生数字画像的可视化、精准化分析,提取和整理出更多有关学生学习能力、思政素养提升的关键信息,为综合性评价提供更丰富的数据参数。
【作者系湖南省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研究中心吉首大学基地特约研究员。本文为2022年湖南省研究生科研创新项目“基于VR技术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路径优化研究——以吉首大学为例”(CX20221092)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