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战兵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要“坚持交流互鉴,推动建设一个开放包容的世界”。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交流互鉴是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以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以文明共存超越文明优越的重要途径。在教育国际化背景下,高校作为人才培养的摇篮和人才聚集地,应该擦亮文化品牌,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培育能够承担文化交流重任的人才队伍。
以“推普”夯实文明交流互鉴的基础
语言是一个民族的声音,是一个国家的名片。传媒类院校在示范引领“推普”活动中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应充分发挥传媒教育优势,以推广普通话夯实文明交流互鉴的基础。一是利用宣传周,开展“推普”宣传。每年9月第三周为全国推广普通话宣传周,应将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视为“助推器”,加大“推普”力度,以文化传递助力国家发展。采取诸如录制宣传片、创制宣传作品、开展线上线下混合式宣传等,用行动传递“用最规范的文字讲好中国故事,用最响亮的声音谱写青春赞歌”的信心,引领青年用实际行动展现担当、奉献青春力量的决心。二是发挥专业优势,示范引领“推普”。传媒院校的播音主持专业是培养国家通用语播音主持专业人才的教育基地,也是国家通用语媒体传播和推广研究的重要基地,依托专业人才培养,发挥专业的示范引领功能。同时,传媒院校依托传播推广基地发挥服务社会的功能(如,中国传媒大学设有国家语言文字推广基地、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有国家汉办设立在湖南的“国际汉语言文化传播基地”等),通过建立大学生实践教育基地和普通话推广基地,大力推广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示范引领推普活动。
以文创打造文明交流互鉴的载体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有本事做好中国的事情,还没有本事讲好中国的故事?我们应该有这个信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坚实根基。民族的就是世界的。高校作为文化传承创新的重要阵地,要着力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打造优秀文化产品,助力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一是培育学校原创作品。充分发挥传媒院校师生的创新创意进行创作,鼓励师生发挥自身资源优势,与相关媒体联合打造文创作品,以生动的实践弘扬时代精神、讲好中国故事。二是联合录制网络作品。应整合资源,发挥优势,借助微观事件解构宏观命题,与相关媒体和文化传播基地等单位合作,录制网络作品,开展线上交流,记录时代发展变迁,展现中国风貌,讲好新时代的故事。三是打造民间外交“名片”。比如,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参与组织和实施“汉语桥”世界大学生中文比赛(以下简称“汉语桥”),精心打造“汉语桥”这张民间外交“名片”。“汉语桥”被誉为联通中国与世界的“文化之桥、友谊之桥、心灵之桥”,有效弘扬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向世界传播出中国好声音。2021年,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被教育部中外语言交流合作中心授予“汉语桥”20年突出贡献奖。
以交流互鉴促进美美与共
文化因交流而多姿多彩,因互鉴而丰富发展。推动中华文化更好走向世界,必须深化文明交流互鉴。高校作为文化创新的主阵地,既要“请进来”,开展文化交流互鉴,还要“走出去”,助力文化互融互促。要打好三套组合拳。一是以“中文+”凸显学生培养质量。充分开发国际教育专业标准、课程标准以及精品课程,引进国外优质教学资源,探索专业群国际化建设途径,打造国际化教师团队。与此同时,不断探索完善“中文+技能+传统文化”的国际人才培养模式,扩大留学生规模,提升留学生培养质量,提高管理服务水平,构建全方位、立体化来华留学育人体系。二是以“云游学”创新国际交流方式。面向共建“一带一路”国家,精心设计一套以“湖湘文化”为内核的中国文化和中文课程。以“感悟中文魅力 云赏湖湘文化”为主题开设《云游湖南省博物馆》《云游岳麓书院》等特色“云游学”,开播《激情奥运》《我的中国梦》《天下一家》等互动直播课,让学员们在云端感受中华文化和湖湘文化的魅力,不断推动中华文化和湖湘文化走向世界。三是打造国际交流平台“孔子学院”。作为全国第一所合作承办海外汉语中心的高等职业院校,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要整合多方资源,根植中华文化和湖湘文化内蕴,依托多媒体技术,打造“汉语+”特色孔子学院品牌、推广汉语语言文化的新平台。
【作者系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党委副书记、院长、教授。本文系湖南省社会科学成果评审委员会项目“国际社交媒体中的中国科技形象研究”(XSP22YBC342)阶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