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雷鸿涛
通讯员 向湘龙 罗艺瑶
湘黔两省交界处的会同县林科所白土冲科研基地,层峦叠嶂。
寒冬时节,白土冲寒风刺骨。护林员唐自田每天都在3000多亩的科研杉木林场穿梭,巡山、采集科研样本。
这样的日常,他坚持了42年。
默默耕耘在这片莽莽林地,唐自田先后荣获湖南省优秀共产党员、全国劳动模范、中国好人等称号。前不久,唐自田入列“第九届湖南省道德模范拟入选对象”。
他是护林员
——“每棵树都像我的孩子一样”
“这棵树叫‘广羊47号’,是1982年我正式入职后种下的第一棵树。”唐自田说。紧跟他的步伐,记者沿着白土冲一条条崎岖山路攀沿而上。
1981年,白土冲科研基地初建时,还是一片荒芜,当地人称之为森林“无人区”。
当时,18岁的唐自田听说地灵乡要建科研林场,便与几名小伙伴结伴来山里找事做。“这里太‘山’(方言,意为‘偏僻’)了,没有人家。”唐自田感慨地说,那时的基地没有固定住处,住临时搭的木房子,喝山泉水。
造林期间,唐自田被当时基地的一名管理人员看中,邀请他留下来当护林员。
到了夜晚,唐自田经常听到野兽的嘶吼声,胆战心惊。然而,身体上的疲惫与心理上的寂寞相比,后者更为煎熬。
漫漫长夜,唐自田靠煤油灯或松枝灯照明。直到2019年,这里才通上电。
无论刮风下雨,还是大雪封山,唐自田从未间断过巡山。有次下雨天,下山时他不慎摔倒,人往山下滚,滚了10多米才被一棵树挡住,下面不远处就是悬崖。
白土冲科研基地有3000多亩,唐自田把它分成3个区域,1天巡1个区得花3个小时。“每棵树都像我的孩子一样。”唐自田说。
2008年初,湖南遭遇历史罕见的特大冰雪灾害。一大早,唐自田便起来巡山。“‘广羊47号’和其他一些树的树枝被冰雪压弯,我日夜奋战把雪打落。”唐自田回忆。
42年来,白土冲科研基地无一起森林火灾和重大林政案件发生。
他是土专家
——“唐叔是我们的老师”
白土冲,一个看起来很土的地名,记者走进林场,才发现这里不简单。
这里是湖南省林业科学院、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建设的“重点区域速丰林丰产增效技术集成与示范项目杉木林试验示范基地”,中国科学院会同森林生态实验站负责的“国家重点研发项目示范基地”,以及“国家‘十三五’重点研发计划——林龄结构对杉木林物资循环过程影响研究样地”等。
采访这天,唐自田正带着中南林业科技大学研究生荣子强上山进行“环刀取样”。
“环刀取样”是一种取样方法,就是使用环刀测土壤容重。
“环刀压入时要平稳,用力必须一致。”这是荣子强第一次进基地实地操作,唐自田给他做示范。
多年来,唐自田一边自学林业建设和科研知识,一边向林业专业技术人员请教,逐步成为基地“土专家”。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博士张泰东认识唐自田多年。“我校会同杉木林科学观测研究站在基地做的一些研究,唐自田基本都参与了,比如采集土壤、收集落叶等。采样过程中,需要使用仪器,他比我们还熟练。学弟来基地时,都说唐叔是我们的老师。”张泰东介绍,收集落叶,主要是研究“碳循环”,助力实现“双碳”目标。
42年来,唐自田协助科研人员先后参与完成基地3700亩杉木子代鉴定科研林、5500余亩杉木速生丰产林的营造和护林育林、810亩杉木三代种子园等建设。通过试验比较和科学数据分析,基地共选育杉木全同胞优良家系26个、半同胞优良家系52个、优良无性系54个,这些品系增产效果达30%至57%。
今年,已经退休的唐自田,选择返聘坚守基地。“我舍不得离开。”唐自田深情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