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凝聚复兴伟力 奋进伟大征程 上一版3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头版

第02版
要闻

第03版
要闻
 
标题导航
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2023年12月23日 星期六
放大 缩小 默认
大道同行赢未来
——株洲全力融入长株潭一体化高质量发展纪实

    长株潭三市绿心保护主阵地九郎山风光。

    中车株机公司制造的超级虚拟轨道列车(SRT)。 (中车株机公司供图)

    在株洲生产的山河阿若拉轻型运动飞机。

    株洲市民中心。

    中南大学和株洲市人民政府合作共建医院签约仪式。

    轨博会现场。 田超 摄

    中车株洲电机公司线圈绕制生产线。(中车株洲电机公司供图)

  罗 毅  张建平

  湘江向北,以磅礴万里之力,在神农福地孕育一方红色热土。

  株洲向北,以制造名城的名义,全力拥抱长株潭一体化高质量发展春天。

  长株潭,湖南发展基础最好、资源最密集、创新最活跃的区域,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湖南乃至推动中部地区高质量发展中的战略地位举足轻重。

  “长株潭一体化发展要继续抓下去,抓出更大成效。”2020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湖南,为湖南擘画了“三高四新”美好蓝图,并作出了“长株潭一体化要连续抓下去,抓出更大成效”的重要指示。

  目标锚定,赓续荣光。

  近年来,株洲市委、市政府牢记殷殷嘱托,坚持“聚焦、裂变、创新、升级、品牌”工作思路,主动作为,勇当长株潭一体化发展的主力军、排头兵,与长沙、湘潭同心协力,同频共振,努力绘就长株潭一体化发展新图景。

  厂所结合  产业创新协力协同

  在长株潭一体化的宏大叙事篇章中,株洲抢抓战略机遇,主动靠拢长沙、对接湘潭,激活产业创新协力协同“一池春水”。

  三市产业协同合作逐步实现无缝衔接,产业项目建设如火如荼,三大千亿产业集群熠熠生辉。

  2022年10月,株洲成为全国首批开展产业链供应链生态体系建设试点城市。轨道交通装备集群规模超1400亿元,集聚上下游企业近400家,本地综合配套率超过80%,构建了安全稳定的产业链供应链体系。

  同年11月24日,工业和信息化部正式公布45个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名单,湖南4个产业集群上榜,株洲与长沙各占两席。

  这一次让株洲闪亮“出圈”的是轨道交通集群和中小航空发动机集群。株洲市中小航空发动机产业集群已形成集中小型航空发动机研发制造及维修、通用航空飞行器制造、航空配套产业和航空衍生产业于一体的产业链,涡轴、涡桨发动机等产品国内市场占有率达到75%以上。

  “株洲要在轨道交通、中小航空发动机、先进硬质材料、先进陶瓷等产业上抢占高端。”株洲市委书记曹慧泉要求,株洲要在先进制造业上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培育产业生态、打造产业链,在长株潭都市圈建设中充分发挥先进制造业城市的作用。

  株洲市委副书记、市长陈恢清指出,长株潭都市圈具有得天独厚的产业集聚、城市融合、技术创新、交通便捷“四大优势”,加快推动长株潭都市圈高质量发展十分必要、意义重大。

  发轫于科技创新所赋予的强大动能,株洲成为了长株潭都市圈名副其实的创新高地、动力之都。

  美丽的母亲河湘江,从南逶迤而来,到株洲拐了一个弯。湘江湾北侧,就是株洲石峰区田心街道。这是一个在中国版图上肉眼寻不到的地方,然而在中国轨道交通的版图上,却绝对占据了核心位置。

  这里更是国家先进轨道交通装备创新中心,由中车株机、中车株洲所、中车株洲电机等12家单位组建而成,是轨道交通行业唯一国家级制造业创新中心,已攻克20余项“卡脖子”技术。

  11月22日,在中车株机城轨事业部总成车间,一辆辆即将下线的列车排列整齐,蓄势待发,彰显着世界级先进轨交装备产业集群的硬核实力。

  “在株洲,只需一杯咖啡的工夫,就能组装好动车组1万多个零部件。”中车株洲电力机车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从公司所在地株洲“田心”出发,大约5公里范围内,辐射到长株潭三市多个企业,可以找到生产一台电力机车所需的上万个零部件的配套生产企业。

  而研制下线一台新的机车车辆产品,国际同行通常需要3年,中车株机仅需8个月。

  机车云集,动力澎湃。12月8日至10日,2023中国国际轨道交通和装备制造产业博览会在株洲举行,线上线下600余家企业参展,其中国际参展商65家。

  株洲开门办展,免费向公众开放,吸引长株潭三市每天超10万人次逛展,零距离触摸“大国重器”。

  开放、合作、绿色,不一样的轨博会,让世界看到中国轨道交通装备制造业的实力与雄心。

  与此同时,北斗产业的蓬勃发展,也让株洲在北斗应用场景的跑道一骑绝尘。

  全球定位有北斗,北斗园区看株洲。

  2021年底,北斗产业园落户株洲经开区。两年来,北斗产业园累计签约入园项目31个,签约资金超80亿元。

  金秋10月,第二届北斗规模应用国际峰会在株洲举办。这是继中非经贸博览会之后,在湖南落地的第二个国家级、国际性、常态化的峰会平台。

  在这期间,伴随着全民参与的株洲厂BA,航空嘉年华上炫目的飞行表演和以及株洲美食进北大等活动的不断展开,株洲精心打造的城市IP,让制造名城的金字招牌越擦越亮。

  近年来,株洲聚焦“3+3+2”现代产业体系,加快建设株洲轨道科技城,加强长株潭三市产业链协同合作,推广株洲“厂所结合”模式,联合创建长株潭国家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试验区,共同培育世界级轨道交通装备集群,共同推进工程机械、航空动力等10个重点产业率先协同发展。

  立足优势产业与长沙、湘潭差异化发展,优化产业布局,完善资源配置,增强核心竞争力,在长株潭一体化建设中交出了一份闪亮的株洲答卷。

  行稳致远  基础设施互联互通

  大道向前,行者无疆。

  2016年,长株潭城际铁路开通运营,为三市人民提供全新出行模式。芙蓉大道、洞株路、潭州大道快速化改造项目集中通车,大幅拉近三市空间距离及心理距离。

  每天早上7时,家住长沙天心区的刘老师,都会在先锋站乘坐长株潭城际铁路到株洲上班。“30分钟就能到,像坐公交一样方便。”刘老师说,他每天坐城铁上下班,每班列车间隔只有几分钟。早晚高峰若错过车次,也不用担心等很久。

  因为从2022年7月30日起,城际铁路株洲站经停列车由原来的39列增加至113列,开行间隔约10至20分钟,基本实现“公交化”运营。

  近年来,株洲与长沙、湘潭携手发力,“三干两轨”骨干交通网络加速构建,长株潭快速交通圈基本形成。

  在打造轨道上的长株潭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化交通融城理念,构建多层次的现代轨道交通运输体系,做大城市发展“朋友圈”,优化市民出行“满意度”。

  生活在株洲、上班在长沙,每天两地往返,成了很多人的常态。“现在去株洲湘潭很方便快捷,就如同在一个城市里。”谈起现在的三地出行,在长沙做服装生意的赵女士非常感慨。

  随着交通融城步伐加速,长株潭三地在资金、技术、人才等生产要素的交流和融合明显增强,产业链“互动”频频。

  株洲正着力推动建设长沙地铁3号线螺丝塘站至株洲西、湘潭北至株洲西、株洲西高铁站动车所等项目,全力争取长株潭都市圈地铁延伸至株洲。

  并以既有长株潭城际铁路为骨架,推动建设株洲至衡阳、株洲至醴陵城际铁路,启动南延长株潭城际铁路至渌口区前期研究。

  建成长沙红旗路南延段,打通株洲至长沙高铁南站快速通道;建成昭云大道——株洲云峰大道,打通长株潭中心区域的东西向快速通道;建成株洲新马南路——湘潭云龙东路,增加株洲高新区和湘潭天易经开区的快速通道;建设京港澳高速长沙广福至株洲王十万段扩容工程,畅通南北交通大动脉……

  到2025年,长株潭都市圈将完成7条50公里融城干道建设,打通城际“断头”“梗阻”路段;推进4条195公里轨道交通建设,加快建设轨道上的长株潭;推进6条418公里高速公路建设,进一步加密长株潭高速公路网。

  阡陌交通,纵横南北。

  从陆地到天空,从地铁到城轨。从航空港到航运港,从国道到高速道,长株潭三市立体交通路网,已然成型。

  百姓优先

  公共服务共建共享

  民为邦本,本固邦宁。

  公共服务共享,是长株潭一体化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也是人民群众最直观的感受和热切期盼。

  今年4月初,湖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湖南省202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的通知强调,推动长株潭都市圈建设,重点提及“研究制定户籍、住房、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同城化政策”。

  长株潭三市户籍有望实现同城化,长株潭一体化发展步入快车道。

  “您的腿还痛不痛?”11月20日,正在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附属株洲医院(株洲市中心医院)坐诊的湘雅二医院骨科主任、博士生导师王万春,亲切地询问患者。

  现在,在株洲,老百姓在家门口也能享受到湘雅医院名医的治疗,看病再也不用去远方。

  近年来,株洲突出在社保、教育、医疗、养老等公共服务加快同城化步伐。持续推进惠民举措,倾情打造现代化的“智慧都市圈”。

  三市已逐步协同推进电子证照“跨市通办”。

  雨花区跳马镇关刀新村李德仁老人在株洲云龙示范区云田镇高福社区“跨市通办”窗口,5分钟办好了老年人优待证。

  长沙陈女士在雨花区市场监管局“跨域通办”专窗办理株洲公司开办手续,资料迅速报送至株洲石峰区市场监管局,一天时间办妥审核出照并快递送达。

  三市融城,医疗先行。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附属株洲医院(株洲市中心医院)全力推动融城学科共建,已与10多位湘雅医学专家共建工作室,打造家门口的“湘雅名医”。

  一大批专家来医院开展坐诊、查房、教学、指导手术、授课、疑难病例讨论等,惠及民众达5000人次(例),涵盖骨科、呼吸科、临床心理科、麻醉科等专科。

  为方便市民就医,长株潭三地积极推动长株潭医疗保障一体化。

  株洲市民运用公共服务自助一体机,使用方便快捷。株洲市临时外出就医人员异地就医住院实行“免备案”,享受直接结算服务,预计每年有3万多临时外出就医人员受益。

  三市融城,教育联姻。

  来到长郡云龙实验学校,映入眼帘的是高大的教学楼,孩子们在操场上欢快地奔跑、投篮,尽情享受课间的美好时光。这是长沙的优质教育资源惠及株洲学子的一个缩影。

  长郡云龙实验学校坐落在长株潭融城核心区域,也是轨道交通、北斗产业的集聚区,吸引了大批高层次人才在此创业。

  长株潭一体化发展的红利正不断惠及长株潭三市人民。

  三市基本公共服务体系逐渐衔接成型,市、区、镇等层面梳理出多项“跨市通办”政务服务事项清单,三市协同推进数据融合共享进程已取得初步成果。

  目前,株洲正聚焦重点领域,着力推动“我的长沙”“诸事达”“e潭就办”三市移动综合服务平台用户数据互通,争取在株洲经开区推行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试点,全面推动政务服务深度融合,赋能株洲高质量发展。

  敢为人先  生态环境共保共治

  与邻共舞,合作共赢。

  株洲向北,与长沙、湘潭交会的地区,一颗绿宝石镶嵌其中。这颗规划面积528平方公里的“绿心”,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城市群“绿肺”。

  这片绿地不仅是三个城市的绿色心脏,更代表长株潭现代化生态治理的实干与决心。

  在生态共保共治行动要求下,株洲落实生态协同治理,勇当长株潭绿心保护主力军、排头兵,积极探索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的有效路径,绿色发展焕发蓬勃生机。

  初冬的九郎山层林尽染,游人如织。

  九郎山是长株潭三市城区第一高峰,也是长株潭绿心保护的主阵地。

  “真的没想到,就在家门口,有红有绿还有亲子乐园。我要在朋友圈多多转发推荐。”站在九郎山主峰眺望,来自长沙的游客匡女士对九郎山五光十色的独特风光很是惊奇。

  近年来,株洲坚持以生态保护为核心,腾笼换鸟,严格落实绿心地区建设项目准入程序,绿心地区所有高污染高能耗工业项目全部关停退出。

  株洲绿心保护,火爆出圈。

  要当绿心治理保护优等生、排头兵,既要有颜值还得靠敢为人先。

  株洲率先在县区级层面设立绿心保护事务中心,由中心代管绿心片区行政村(社区)。

  率先设立市级绿心保护专项资金,从2019年起在中央和省级基础上开始市级公益林配套补偿,2023年达到108元/亩。

  投入资金700万元,实施矿坑修复和山体护壁生态修复工程,使满目疮痍的乱石坑变成了绿意盎然的新景点。

  率先建成生态绿道约14公里,成为长株潭生态绿心地区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绿道作为生态展示窗口,遍布于长株潭绿心中央公园内。从株洲云龙、长沙跳马、到湘潭昭山,像一条蜿蜒的绿丝带,将长株潭三市串联起来。

  守护绿心,成为三市的一致行动。

  “青山常在,绿水长流。”这是长株潭绿心生态建设的协奏曲。围绕湘江流域保护与治理,长株潭三市协同推进“长沙一江一湖六河”“株洲一江八港”“湘潭一江两水一库一渠”综合治理,开启建设城市绿心美丽河湖新篇章。

  8月28日,清水塘大桥正式通车。其横跨的湘江经历了“一五”“二五”时期工业生产高污染排放,在修复治理后如今已“清水回清”,与双层大桥相映生辉。

  八年前,株洲以壮士断腕的决心,启动清水塘老工业区搬迁改造,对区域内261家企业全部关停搬迁,彻底消除湘江的最大污染源。

  近年来,株洲协同打好长株潭污染防治攻坚战,大力开展“蓝天300天”行动,全力推进湘江流域治理,加快实施清水塘老工业区污染场地修复治理,稳步推进绿心中央公园规划建设,共同保护长株潭“蓝天碧水净土”。

  2022年株洲空气质量改善率居全省第3位,达到历史最好水平。湘江株洲段、洣水水质持续保持或优于国家Ⅱ类标准,全市水质综合排名全省第2。

  株洲,正以更加昂首的奋进姿态,不断校准自身方位,在长株潭一体化赛道上,与最优者“对标”、 与最强者“比拼” 、与最快者“赛跑”。

  在奔涌激荡的历史大潮中,长株潭携手,一起沿着中国式现代化道路走向光明未来。

  (本版图片除署名外由长株潭一体化事务中心供图)

放大 缩小 默认
  © 版权所有 湖南日报报业集团 
copyright © 2008 VOC.COM.CN, Geo Info.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312006003 经营许可证:湘ICP证010023 ICP备案号:湘ICP备100118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