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版:理论周刊·学习 上一版3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头版

第02版
要闻

第03版
要闻
 
标题导航
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2023年12月14日 星期四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准确把握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的实践要求

  黄清迎

  政绩观是干部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思维方法、工作方式和行为取向等方面的重要体现。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围绕“政绩为谁而树、树什么样的政绩、靠什么树政绩”等问题,对广大党员干部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提出了一系列的明确要求。实践证明,思想决定行为,观念决定作为。政绩观作为一种为政之道、从政之德,它本身所固有的道德属性和观念特性决定了新时代要树立和践行正确的政绩观,可以从学习党的理论、厚植为民情怀、强化党性锻炼、注重实干实绩四个方面入手。

  把学习和熟知党的创新理论成果作为前提条件。学习和领会党的创新理论成果回答了“以什么样理论引领政绩”的问题,体现的是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的理论基础。历史和实践证明,正确的政绩观源于科学理论的牵引,持续不断地加强主观世界的改造是广大党员干部树立和践行正确的政绩观的前提和基础。当前,要以主题教育为契机,全面、系统、深入地学习和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的重要论述,主动将学习党的创新理论成果与个人的思想实际、工作实践紧密联系,让正确政绩观扎根内心深处、融入灵魂血液,真正把政绩观建立在对科学理论的理性认同基础上,进而不断拧紧思想建设的“总开关”,以理论学习的最新成果为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把准方向、找准定位。

  把厚植为民造福的爱民情怀作为内生动力。为民造福从根本上回答了“政绩为谁而树”的问题,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秉持正确政绩观的价值立场和价值取向。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共产党人必须牢记,为民造福是最大政绩。”梳理党的十八大以来历次党代会的报告和习近平总书记的系列重要讲话,便会发现“人民情怀”始终贯穿新时代党治国理政的全过程。当前,无论是聚焦高质量发展还是推进现代化建设,党员干部都必须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以“我将无我,不负人民”的情怀投入到伟大事业中,把为民办实事作为检验政绩的重要标准。同时,高度重视群众满意度,多在乡语口碑中考察干部政绩,把人民高兴不高兴、满意不满意、答应不答应作为政绩考核的根本标准。

  把强化党性锻炼、坚定理想信念作为关键环节。增强党性锻炼、坚定理想信念回答了“以什么样的精神和品格树政绩”的问题,体现的是中国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起决定性作用的是党性。”错位的政绩观,根子上在于背离了党性,模糊了理想信念。党员干部只有党性坚强、信念坚定,摒弃私心杂念,才能保证政绩观不出偏差。一方面,党员干部要经常性地接受党性教育,在常态化制度化的党性教育中增强“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责任担当,正确处理好“小我”与“大我”的辩证关系,把个人的理想和追求融入到党和人民的事业中去。另一方面,自觉把加强党性锻炼融入到日常的工作和实践中,在一次次的风险考验和斗争中锤炼党性、坚定信念、纠正偏差。

  把实干实绩作为根本要求。真抓实干回答了“靠什么树政绩”的问题,体现的是求真务实、狠抓落实的工作态度和工作方法。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业绩都是干出来的,真干才能真出业绩、出真业绩。”这就要求我们一方面要积极主动结合本地区、本部门工作实际,制定具有操作性的落实方案,着力化解高质量发展的深层次矛盾,既做潜功也做显功,一张蓝图绘到底,做到出实招求实效。另一方面,要坚持以问题为导向,不断提高调查研究的工作本领,在深入调研基础上把问题和情况摸实、摸透、摸准,真正做到提出真问题、研究真问题、解决真问题,以实干实绩彰显中国共产党人的优良作风。

  【作者系湖南省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研究中心长沙市社科联分基地特约研究员。本文系2021年湖南省社会科学成果评审委员会一般课题“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人民健康重要论述的生成逻辑、基本内涵及实践价值”(XSP21YBZ151)阶段性成果】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 版权所有 湖南日报报业集团 
copyright © 2008 VOC.COM.CN, Geo Info.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312006003 经营许可证:湘ICP证010023 ICP备案号:湘ICP备100118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