闾 炜 丁会云 刘宇丽 马如兰
水润万物向阳生。初冬的水,穿透田野,承载着富民惠农的梦想,一路向东。
一群执着的农田水利建设者,用水一样的情怀,在湘北热土上,写意着“源头水”“渠系水”“田间水”的串联与并网,改变一方生态与临湘市的民心民情。
源头水 大山深处涌出的甘甜
从临湘市驱车往东,沿107国道折向羊楼司镇如斯村铺上组约10分钟,便到达刘家冲水库施工现场。
四周的翠绿和着泥香,在挖掘机轰鸣的节拍下,沁人心脾。水库大坝灌浆、溢洪道整治、坝坡护砌、上坝公路整修及管理用房新建等工程,自10月初逐一铺开,12月初顺利完工。至此,临湘市2023年度25座小型水库除险加固及42座水库标准化建设全部提前完成。
临湘市自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以来,陆续兴建281座中小型水库,“十三五”以来完成217座水库除险加固,但仍有64座水库属病险水库。
2022年,临湘遭遇历史罕见的夏秋冬连旱,市委市政府虽举全市之力,创新运用“五级提水法”,将水从低处往高处提,基本保障当年的农业生产用水需求,但特殊干旱年份农业用水水源不足的弊端也显露无遗。
丰水期间水蓄不住,干旱期间水源不够,成为临湘市农业灌溉的源头梗阻。
“加快实施25座水库除险加固,尽快建好一批骨干水源工程,解决干旱年份农业灌溉用水矛盾,保障粮食生产安全。”今年4月,临湘市委书记王文华调研全市水利工作时一锤定音。
经过2个月的前期科学调研,临湘市水利局加紧前期设计,6月中旬完成64座病险水库整治的初步设计,力争在“十四五”期间,彻底解决临湘农业灌溉“源头水”问题。2023年启动车塘等25座小型水库整治、42座水库标准化建设、329口骨干山塘清淤,将散布各地的“源头水”串联起来,形成“珍珠链”式的效应。
站在整饬一新的刘家冲水库大坝上,临湘市水利局局长姚维向笔者介绍,通过2023年度的水源工程建设,临湘新增蓄水能力120万方,可有效改善9万亩农田灌溉。流进良田沃野的“源头水”,为临湘这座山城再添一道流动的亮丽风景。
渠系水 畅通的不仅仅是民意
水开启生命的源头,浸润文明的胚芽。灌区配套与节水改造,夯实农民丰收的基础。
临湘地势南高北低,北部农业用水主要依托于中型灌区龙源灌区,中部水系外排内泄主要依托冶湖电排。
发源于药菇山脉的龙源灌区,上世纪80年代建成,设计灌溉面积 17.8 万亩。历经40余年运行,灌区渠系及建筑物老化失修,部分地段堵塞严重,至2022年年底,实灌面积已降为11.8万亩,效益逐年衰减,灌区供水需求矛盾愈加突出,区内粮食安全得不到保障。
加快龙源灌区节水配套改造,实现人水和谐共处,是临湘市广大群众发自内心的呼唤,更是湘北儿女多年的梦想。
经过临湘市委、市政府及各相关部门的多方合力,2023年9月,总投资1.32亿元龙源水库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工程开工。
一声号令下,万马齐奔腾。被水困扰了几个旱季的临湘水利工程建设者,在冬阳的暖照下迸发出空前的生产热情。沿线羊楼司镇、坦渡镇、聂市镇等镇村积极筹资投劳,纷纷加入到这场渠系大动脉的改造中来。
据现场施工负责人王昕介绍,龙源水库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共分3年完成,主要建设内容包括:渠道疏浚86.64千米,衬砌42.03千米,整形43.63千米,加固7.14千米,渠顶硬化18.504千米,防护栏2.53千米;加固渡槽14处、隧洞22处、水闸19处、涵洞14处;新建隧洞1处,新建或重建水闸18处;重建人行桥45座、机耕桥16座、灌管19处等。其中,2023年完成投资3009万元,完成渡槽除险加固3座;新建闸门10座;人行桥3座、机耕桥2座;新建隧洞1处;隧洞除险加固8处;渠道衬砌4千米;挡土墙200米等。
届时的湘北大地,将呈现出“水欢渠畅、欢歌笑语”的图景。
地处五尖山脉的冶湖撇洪渠,建于上世纪70年代,主要调蓄云溪区白泥湖、洋溪湖和临湘市冶湖渍水,解决域内一市一区15.41万亩农业生产用水需求。由于域内没有外排泵站,在近年来极端天气灾害面前,域内农业生产用水无法有效保障,其中2016、2017年连续2年内渍均长达30余天。
为彻底解决临湘市与云溪区边界地区的水事矛盾,科学管理好冶湖撇洪地区水事调度,确保冶湖撇洪地区和周边地区水事安澜,临湘市委书记王文华,市委副书记、市长刘琦,带队先后3次到省水利厅汇报冶湖电排新建事宜,争取省水利厅、省财政厅、省发改委的政策支持。
2023年7月,省发改委、省水利厅下达冶湖电排投资计划4224万元。2023年10月,工程正式开工。12月初,笔者在冶湖电排施工现场看到,20余台挖掘机、100多名建设者组成的施工队伍,正挥汗如雨,精准施工,保障冶湖电排总体施工进度。
现场技术负责人周正新介绍,该工程将于2024年3月底完成主泵房主体工程及长江大堤回填,届时将为春季的农业生产奠定坚实的用水保障。
田间水 能触摸到丰收的味道
“源头水”保障了,“渠系水”畅通了,但遍布田间地头的支渠、毛渠、斗渠等“毛细血管”,因年久失修,损毁淤塞严重,成了制约老百姓农业生产的最后堵点。打通农田灌溉“最后一公里”,使原来的“望天田”变为“沃土粮仓”,成了临湘市委、市政府的案头决策。
2023年7月20日,临湘市政府四楼会议室场面热烈,一场“畅通农田水利灌溉”的工作大讨论正激烈进行。来自水利、农业农村、财政、发改、科工及14个镇街的主要负责人,分别就畅通农田水利灌溉“中梗阻”踊跃发言。“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及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湖南重要讲话精神,将解决农业水利灌溉‘中梗阻’问题作为当前重要重点实事工作,坚决打通水利末级渠系的‘最后一公里’,最终实现‘无田不通水,无地不高产’的目标。”临湘市委副书记、市长刘琦表示。
该市农业农村局率先行动,按照“突出重点、集中连片、整体推进”的原则,拉开江南、聂市、坦渡、忠防4个镇12个村3.73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序幕。
12月初,笔者走进临湘市坦渡镇联合村下龙口组的田野,120亩规则不一的小田,在机械臂的飞舞下已变成整齐划一的大田,一排排顺直衬砌的沟渠、一条条平整新铺的网格化机耕路等,在满眼的冬阳引领下,一一映入眼帘。它们如守护丰收的卫士,与配套的太阳能诱蛾灯相映成趣,构成一道生机勃勃的田园丰收画。
“下龙口组共有200多亩水田,过去由于输水渠道老化失修严重,加之近年来洪灾水毁冲击,近在咫尺的撇洪渠水源,无法放到田间地头,这片水田只能是望天收。现在新建了高标准农田,浇地省时省力,渠道一开,清冽冽的水像自来水一样哗哗地喷涌出来,只需一把铁锨就把地浇了。”下龙口组59岁的陈合平掩饰不住内心的喜悦。
为确保全市畅通农田水利“中梗阻”的顺利实施,临湘市政府制定实施方案,除科学整合部门资金近3亿元外,专门出台1000万元的地方奖补政策。各乡镇、街道办事处对今年的畅通农田水利“中梗阻”进行详细摸底调查,全市初定的目标任务是疏浚沟渠278条865公里,清淤山塘95口,维修新建小型机埠92个,改善灌溉面积12万亩,确保水能通,渠能畅,为来年春耕生产奠定坚实基础。
水安则粮安。畅通农田水利灌溉“中梗阻”的实施,让遍布田间地头的灌溉“毛细血管”得以打通,水环境质量提升,群众丰收在望。它托举的不仅仅是民生福祉,还有基层百姓逐梦致富的信心和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