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版:凝聚复兴伟力 奋进伟大征程 上一版3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头版

第02版
要闻

第03版
要闻
 
标题导航
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2023年12月08日 星期五
放大 缩小 默认
轨通天下 智联未来
——写在第三届中国国际轨道交通和装备制造产业博览会开幕之际

    株洲神农湖风光。(株洲市委宣传部供图)

    9月10日,中车株机为墨西哥城研制的轻轨列车下线。张灿强 摄    

    中车株洲电机公司城轨标动牵引电机智能组装线。    余凯华 摄

    中车株洲所研制的海上风电整机。(中车株洲所供图)

    中车株洲电机公司工程研究中心。余凯华 摄

  王 珊 张建平 李永亮

  又一次,世界的目光聚焦株洲。

  12月7日,第三届中国国际轨道交通和装备制造产业博览会将在株洲盛装启幕。来自国内外的1200余名嘉宾、600家企业,以“智慧轨道,联通未来”为主题,聚焦轨道交通行业产业、人才、创新、资金、政策等重点主题,共话发展、共谋未来。

  又一次,株洲以新的姿态面向世界。

  更强劲的实力、更澎湃的动能、更优渥的生态……距上一届“轨博会”不过短短两年,株洲拥有了全国唯一的轨道交通装备战略新兴产业集聚发展试点城市等一众新荣誉、新身份,稳居全球规模最大、配套最强、技术水平领先的轨道交通装备制造行列,是全国最大轨道交通装备产业研发生产和出口基地。产品出口全球70多个国家和地区,电力机车全球市场占有率27%,位居全球第一;产业本地配套率达到80%以上,产业聚集度居全球第一。

  今日株洲,是中国速度、中国力量的重要代表,更是世界轨道交通的重要引擎。

  株洲为什么能?以株洲为代表的中国轨道交通,又将给世界带来怎样的精彩?让我们走进株洲,触摸“中国电力机车之都”的发展脉动。

  迎风而驰 跑出轨道交通装备的“中国速度”

  2023年1月22日,中国农历正月初一,土耳其伊斯坦布尔新机场线正式开通,“株洲造”地铁列车载客运营。土耳其总统埃尔多安现场试驾,称赞“这是土耳其最快的地铁列车”。

  快,是列车运行速度,也是中国轨道交通装备产业奔跑的速度。

  1936年,中车株机前身粤汉铁路总机厂在株洲成立。

  中国第一台干线电力机车下线,到株机和株洲所联合研制的中国首台大功率交流传动电力机车AC4000问世,打破国外技术垄断;从TM1电力机车出口中东,实现国产电力机车首次整车出口;到株机和株洲所联合研制出时速321.5公里的“中华之星”,创造中国铁路“第一速”……80多年里,株洲这趟列车以一个个破冰之举、创新之为奋力奔跑,在中国轨道交通装备制造史上稳稳地写下了自己的名字。

  特别是2010年,乘着中国轨道交通事业蓬勃发展的东风,湖南省政府与当时的中国南车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共同打造湖南千亿轨道交通装备产业集群。作为全国轨道交通产业核心力量的株洲,自此迎来黄金时代。

  “中国动力谷”在湘江之滨强势崛起。电力机车、铁路货车、城轨车辆、动车组、磁悬浮列车、有轨(无轨)电车等一系列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型产品,带动并形成以核心部件、关键系统、超级电容、铁路工程机械、运营维保系统等为重点的现代产业体系。

  国内首列商业化运营的中低速磁悬浮列车、“复兴号”新一代高速列车、全球首条智轨列车、世界最大功率的六轴电力机车、世界首台储能式电力牵引轻轨车辆……一辆辆产自株洲的列车从华夏大地驶向五湖四海,深刻地改变了人们的生活,也重构着中国乃至世界轨道交通装备产业的格局。

  时至今日,看产业实力——

  株洲已集聚了中车株机、中车株所、中车电机等超过300家骨干企业及配套企业,形成了以百亿企业为龙头、十亿企业为支撑、科技型中小企业为基础的创新型轨道交通装备企业集聚区,打造了国内最完备的轨道交通装备全产业链体系。2022年,轨道交通装备产业集群总产值突破15亿元。

  看创新能力——

  集群累计获得发明专利超过8000件,具有自主知识产权产品的比重超过80%,创造了中国乃至世界轨道交通装备领域诸多新纪录。

  看市场效力——

  “株洲造”产品及服务出口到70多个国家和地区,为全球用户提供从轨道交通器件、部件、系统到整机、大系统的全寿命周期系统解决方案。其中,电力机车市场占有率27%,居全球第一。城轨车辆国内市场占有率30%,动车组、机车车辆电传动系统等多个产品销售量居全国第一。

  中车首席科学家、国家先进轨道交通装备创新中心总工程师杨颖认为:“从产业产值和技术来看,湖南轨道交通装备产业集群处于国内外领先地位。在电力机车、新型轨道交通、新能源技术、磁悬浮技术等方面,大幅领先于行业其他产业集群。放眼全球,国外轨道交通装备行业产业集群集聚度远低于中国。”

  从“跟跑”到“并跑”再到部分领域“领跑”,株洲这趟列车已然驰骋在世界轨道交通前列。

  科技自强  书写世界机车生产的“中国标准”

  2022年,中国标准创新贡献奖颁奖仪式上,中车株洲研究所主导制定的《轨道交通机车车辆用电力变流器》系列标准,斩获“2022年度中国标准创新贡献奖”标准项目一等奖。

  中国标准创新贡献奖是我国标准化领域最高奖项。这也是湖南省和全国轨道交通领域首次获此奖项。它意味着,株洲轨道交通装备制造在全国乃至全球轨道交通产业拥有了更高“话语权”,进入到引领、定义产业标准的历史新阶段。

  一流企业做标准。“地方制造”要成为“国家标准”甚至“国际标准”,必须要有强大的创新力,是科技的领跑者。

  而株洲,早在轨道交通发展之初就把创新刻进了自己的基因里。对于创新,他们比一般人有着更刻骨铭心的认识。

  那是上世纪50年代。株洲机车依靠前苏联专家的技术支持,生产出了第一台电力机车。但随着中苏关系恶化,苏联专家一夜之间全部撤走,销毁图纸。株洲机车被迫从头开始,以“小米加步枪”的方式,一点点攻克技术难关。经过8年奋战,终于独立研制出“韶山1型”电力机车。

  自此,经历“涅槃”的株洲人,深刻明白了“没有科技自强,就没有株洲制造”。中车株机彻底甩开模仿的桎梏,一步一阶梯,从直流到交流、从常速到高速、从普载到重载,持续夯实自主创新的“株洲制造”名片。而作为“中国电力机车之都大脑”的中车株所,更是用一次次打破历史的创新研究,攻克了多种轨道交通制式车辆核心技术难题,推动“株洲制造”层层跃迁。

  随着株洲轨道交通更加深入融入全国、参与全球竞争,更多的创新力量开始崛起,更优的创新生态不断形成。

  株洲市委、市政府持续加大各类技术平台和中心的建设力度。建成国家级技术创新平台24家、省级创新技术平台90家、院士工作点2个、创新战略联盟6个,并成立了全国唯一的中国IGBT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构建起产学研用政金商创新体系,各方分工合作、协同创新,创新要素高效整合,创新效率不断提升。

  2019年,株洲国创轨道科技有限公司创新中心获评国家先进轨道交通装备创新中心,成为湖南第一家、轨道交通行业唯一国家级制造业创新中心。截至目前,中心已吸引12家股东单位、398家联盟单位参与建设,初步形成了“平台+创客、公司+联盟”运营模式。围绕绿色节能技术、智能化关键技术等7大共性技术开展研制攻关,攻克了20多项“卡脖子”技术或关键共性技术。

  从国内第一型完全自主研制并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先进涡轴“玉龙”发动机,到首条8英寸IGBT专业芯片生产线,再到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世界首套设计时速达600公里高的速磁浮交通系统……持续升级的创新,催生了一项项核心技术,为中国轨道交通屹立世界之林贡献了“株洲力量”。

  同时,株洲也在业界的不断认可中,赢得了更多的“话语权”。截至目前,由株洲主导和参与制定的国际标准已达到84项、国家标准112项。

  今年,株洲又加速国家先进轨道交通综合试验基地项目研究及建设布局。这是全省“四个重大科学装置”中力能实验装置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解决轨道交通试验检测认证领域“受制于人”的突出问题,完善轨道交通技术创新生态布局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善于创新、忠于创新的株洲人正用更高水平的科技自立自强,为中国轨道交通装备高质量发展写下新的注脚。

  产业集聚  激荡轨道交通产业的“中国力量”

  放眼全国轨道交通装备产业版图,没有哪个地方能达到株洲田心这样的“产业密度”——汇聚了中车株机、中车株洲所等5家百亿级龙头骨干企业、420多家科技型中小微企业,产品覆盖轨道交通装备全行业10大核心系统和20种关键配套部件,本地配套率超过80%。

  “一杯咖啡的时间”,在株洲是一个特殊的时间单位。因为喝一杯咖啡的时间,这里就能集齐一台电力机车所需的上万个零部件。

  通过混改“裂变”、融合“聚变”,株洲轨道交通激荡出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也激荡出轨道交通的更强力量、更大格局。

  “内核”在增强——

  在轨道交通装备制造领域,株洲形成了以五大板块为主的产业配套:一是以中车株洲电力机车有限公司、中车长江车辆株洲公司为龙头的电力机车、城际动车组、城轨车辆及铁路货车总成和配套区;二是以中车株洲所、中车株洲电机、株洲国创轨道科技等为核心的主要为轨道交通车辆提供牵引传动、智能控制、安全装备、牵引电机及变压器等核心部件及服务的配套区;三是以联诚集团、九方装备、时代金属、天桥起重、特装科技等主要为轨道交通装备产业提供配套部件及服务的配套区;四是以铁建重工为主的铁路道岔、施工装备、铁路混凝土制品、电气化制品板块;五是以中车物流为核心的基础设施及物流配套区。五大板块相互配合,共同构建了轨道交通装备产业整机、核心部件与配套产品、配套设施及服务集群发展的格局。

  “链条”在延展——

  瞄准占据轨道交通产业价值链80%至85%的前后端,国研中心孵化出湖南国研交通装备工业设计有限公司、湖南国基检测认证有限公司等实体业务单元,发力上游工业设计、下游检验检测服务,引导产业链向“微笑曲线”两端延伸。从马来西亚城际动车组让当地人津津乐道的“马来虎”创意,到土耳其伊斯坦布尔地铁列车外观融入郁金香元素,再到全球首列全景观光旅游列车“天空之境”获评设计界“奥斯卡”2022年德国IF设计大奖……一个个出自株洲的文化和创意,让轨道交通产业附加值加速跃升。

  智慧在融合——

  迎着5G、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风口,株洲邀请了天津北海通信技术有限公司等一批轨道交通信息系统领域的佼佼者加入“朋友圈”,以数智化为产业赋能。中车株洲电力机车有限公司联合本地几家轨道交通行业龙头企业,聚力打造了面向轨道交通行业的工业互联网平台“智轨云”,不仅实现了自身的数字化转型,还搭建出可复制可推广的软件生态系统,为全行业赋能。

  大洋彼岸,墨西哥城,株洲企业抱团打造的中国轨道交通装备领域首个海外“系统+”项目——地铁1号线整体现代化改造项目正式开通运营。

  在巴西、土耳其、马来西亚等更多国家,中国轨道交通装备变“走进去”为“留下来”,变单一产品输出为提供产品、服务、技术标准与整体解决方案。

  产业集聚、多链融合,打造出一张张全新的“中国轨道交通制造”名片,正在也必将为世界轨道交通发展贡献更多“中国智慧”“中国力量”。

  梦想领航  共筑全球轨道交通美好未来

  2016年的轨道交通产业国际峰会上,电力机车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刘友梅提出建言:将株洲轨道交通产业打造成为全球“烫金名片”,以中车株机所在的株洲田心为核心建设全球轨道梦工厂。

  轨通天下,筑梦全球。湖南株洲,一直在努力。

  市级层面,先后出台《支持轨道交通装备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株洲市人民政府关于支持长株潭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的若干意见》等文件,在土地保障、厂房建设、基础设施、项目审批、科技创新等方面全力支持集群发展。

  省级层面,省领导挂帅担任制造强省建设领导小组组长,联动37个省直部门,统筹省市资源支持产业集群发展,出台《加快轨道交通装备产业发展若干政策措施》,同时设立了50亿元的先进轨道交通装备产业发展子基金。

  国家层面,株洲市已经成为国家轨道交通装备高新技术的产业化基地,轨道交通装备制造产业已拥有国家创新型产业集群试点、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区域集聚发展试点多块高含金量国家级“金字招牌”,3个轨道交通项目被列入国家首批“智能制造”专项项目。

  科学的产业规划、有力的要素支撑、亲清的营商环境、优质的城市配套……为轨道交通产业集群发展培植了成长的沃土,打造了可持续发展的生态。

  更多的企业在这里投资兴业——

  2022年,株洲先进轨道交通装备产业链签约中国中车双碳产业园、轨道交通制动系统装备材料项目等18个项目,签约金额89.915亿元。2023年,株洲市先进轨道交通装备产业链签约科亿机电设备制造项目、国基检测项目、轨道交通关键零部件铸造和热处理系统研发检测项目等13个项目,签约金额23.809亿元。

  株洲成为轨道交通领域的创业者乐土。每1000亿GDP对应的重点“小巨人”数量计算,株洲的单位密度已经是全国第一。

  更多的人才在这里奋斗成长——

  株洲拥有2名中国工程院院士,47名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科技专家,形成了以中国工程院院士牵头,近200名教授级高级工程师组成的轨道交通产业高级人才研发团队。有湖南铁道职业技术学院、湖南省铁路科技职业技术学院、株洲铁路机电职业技术学院等共48所各级各类职业技术院校,为中国轨道交通培育更多的“大国工匠”。

  更多的激情在这里燃烧碰撞——

  中国科协年会轨道交通技术创新高峰论坛、功率半导体与集成电路国际工程科技战略高端论坛、湖南省第一届职业技能大赛等多场国、省活动先后在这里举办。连续三届轨博会,更是为株洲搭建起聚集国际化人才、交流前沿科技、创新观点的全球平台。

  株洲,已不仅仅是一座“制造名城”,更成为一座开放之城、希望之城——企业上市、科技自强、智能制造、绿色发展等无数个梦想在这里拔节,无数个可能在这里创造。

  《湖南省先进轨道交通装备产业“十四五”发展规划》提出:着力打造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现代轨道交通装备产业体系。到2025年,集群规模超过3000亿元;到2035年,全面建成集群规模全球领先、制造能力国际一流、核心技术引领产业变革方向、全球资源交汇集聚的世界级轨道交通装备产业集群。

  蓝图之上,是让“中国制造”领跑世界的鸿鹄之志,更是用“中国制造”造福全球的大国情怀。

  锚定蓝图,湖南株洲一往无前,奋力奔向更加广阔的未来……

放大 缩小 默认
  © 版权所有 湖南日报报业集团 
copyright © 2008 VOC.COM.CN, Geo Info.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312006003 经营许可证:湘ICP证010023 ICP备案号:湘ICP备100118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