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要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头版

第02版
要闻

第03版
要闻
 
标题导航
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2023年12月03日 星期日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安化县东坪镇马渡村打好“文化牌”,推进乡村振兴——
唤醒文化之美

  湖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卢嘉俊 张劲夫 张佳伟

  初冬时节,安化县东坪镇马渡村“十园十美”产业园,橙子挂满枝头,煞是好看。“冲着‘马渡调查’和风雨桥而来,想不到在这里还可以体验农耕采摘。”日前,安化团县委组织80多名基层团干部走进马渡村,学习红色文化,体验橙子采摘。

  打好乡村振兴特色“文化牌”,充分挖掘“马渡调查”红色文化、“马渡风雨桥”“欧阳宗祠”历史建筑文化,以及村产业园农耕文化,为游客提供差异化的文旅新体验,马渡村成了远近闻名的文化旅游目的地。

  文化先行,厚植乡村文化土壤

  马渡村85后村支书廖建毅认为,乡村振兴既要塑形,也要铸魂,文化就是其中的“魂”。3年前,廖建毅从县志上了解“马渡调查”这一段历史,为挖掘村里这一段红色历史,他辗转上海、北京等地,搜集回原始资料。

  当时,廖建毅身边许多人不理解。“有了文化,村里发展也就有了重要支点。”廖建毅力排众议,继续挖掘“马渡调查”红色文化。同时,村里进一步挖掘农耕、历史建筑等多方面文化,作为发展的重要保障和资源基础。

  2022年,为盘活村里的历史建筑文化,马渡村将百年风雨桥“马渡桥”周边进行美化改造,修建鱼鳞坝。马渡村发动年轻人借助互联网、新媒体等平台,用短视频的形式将富有当地特色的文化符号向外推广。许多村民当起“网红”,在镜头前推介家乡、介绍马渡风雨桥。

  “我们这里有个‘网红风雨桥’,快来看看!”“马渡风雨桥”声名远扬,游客络绎不绝。

  文化赋能,激活村民文化热情

  小山村掀起旅游热,关键在于用好文化资源。今年5月,湖南日报社乡村振兴工作队进驻马渡村帮扶,确立走好“文化振兴引领乡村振兴”之路。

  工作队驻村后,通过全面、系统梳理“马渡调查”红色历史脉络,多层面、深层次挖掘和丰富红色资源,以影像抢救性记录口述历史、撰写新闻报道等方式,带动游客了解红色历史,推动马渡村红色旅游持续升温。

  今年7月,工作队与安化县、东坪镇党委、政府一道,对村中百年祠堂——欧阳宗祠进行修缮和开发,并在此推出“马渡调查”旧址陈列展,加强对“马渡调查”红色文化资源的保护、开发和利用。

  工作队结合当前实际,打造党课《筑牢理想信念根基 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让游客有历史看、有故事听、有所启发。7月初至11月底,接待省、市、县调研及党日活动125批次,接待游客约8500人次。

  前几年乡村振兴中,发展产业、提高收入一直是马渡村的工作重心。当地村民的“口袋”鼓起来后,工作重心随之转向如何让“脑袋”富起来。丰富乡村文化,潜移默化感染村民。

  一批熟悉马渡故事、能说会道的“土专家”“田秀才”,通过熟读资料、实地走访、深入了解、模拟讲解等方式,成为本土红色“讲解员”,积极向游客讲述老一辈革命家开展调查研究的故事。一支本土“宣传队”正在形成,激活群众文化参与热情。

  文化引领,增强发展内生动力

  深挖文化积淀,马渡村渐渐找到文化与发展之间的内在联系,在实践中日益验证“文化也是生产力”。

  近两年来,马渡村盘活乡贤资源,发动乡贤捐款捐物累计达120万元,自筹自建村民文化大舞台、廖家湾广场和300米产业园休闲观光道,硬化组级公路2.5公里,安装村内太阳能路灯350盏、村部会议室LED显示屏、村口大理石路碑和村内篮球架等设施,加强村级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供给。

  以文化为基,马渡村发展的脚步从未停歇。今年7月,马渡村田园综合体推出“红色印记·马渡调查”红色文旅项目,以发展红色研学、特色农业、乡村旅游等富民产业为脉络,激发村集体经济发展活力,推动村级集体经济加速发展。

  前不久,安化县委宣传部组织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服务团进村,村民在家门口感受文化魅力。马渡村一批本土文化人才闪亮登场,他们击鼓、舞龙,引吭高歌“文化振兴”的时代赞歌……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 版权所有 湖南日报报业集团 
copyright © 2008 VOC.COM.CN, Geo Info.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312006003 经营许可证:湘ICP证010023 ICP备案号:湘ICP备100118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