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 樱 吴雅敏 蒋昕芸 秦燕华
【核心提示】
思政教育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所在。面对新时代思政教育新任务,高职院校如何推动思政教育教学改革创新?湖南财经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湖南财工职院”)积极探索出有效路径。
以今年为例。相关数据显示,今年以来,湖南财工职院的思政教育工作捷报频传:在湖南省第九届思想政治理论课研究性学习成果展示竞赛中,学生获得特等奖,实现了该校在这一赛项上“零的突破”;在湖南省“楚怡杯”职业院校教师职业技能竞赛教学能力比赛中,思政教师荣获二等奖。
在湖南财工职院党委书记曹鑫看来,思政教育是学校开展各项工作特别是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生命线,学校党委应高度重视,将其作为头等大事抓紧抓好,以高质量思政教育为学生成长成才成功筑路引路、为学校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
也正因如此,湖南财工职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前身为“思政部”)成立8年来,始终步履不息,以敢为人先、实干担当的首创精神,积极探索思政教育教学改革创新路径,大力加强思政教师队伍建设,探寻提高思政课吸引力的根本路径,多年的潜心耕耘也让马院不断获得佳绩、实现新突破。
这是怎么做到的?近日,我们走进湖南财工职院,探寻其思政教育教学改革创新的特色之处。
推本溯源 “立德树人”守立场
马克思说:“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
作为学生思想的“引路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有开阔的认知高度、视野宽度和历史厚度,才能将思想政治理论在课堂教学深入浅出、融会贯通地传授给学生。
“我们的教师一定要从内心深处真诚地信仰马克思主义,掌握扎实的理论知识和教学技能,才能让思政课不再‘曲高和寡’,走进学生心灵,达到润物无声的育人效果。”湖南财工职院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张琦对思政课教师一直如此要求。
为给学生讲好讲透思政理论,让理论真正“活”起来,湖南财工职院马克思主义学院着力做实教师、教材、教法“三教改革”——
在教师方面,通过加强结构化创新型思政教学团队建设,形成了年龄“结构化”、职称“结构化”、教学分工“结构化”,也让思想政治教学团队脱颖而出,成功立项为“湖南省高校思政教学团队”;
在教材方面,通过课程资源建设,构建了“思想道德与法治”“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数字化教学资源,丰富了教材内容;
在教法方面,开展“分众式”教学,为不同基础的学生提供个性化、差异化的教学,让思政课程成为“人人喜欢、终身受益”的课程。同时,还自创“五思五辨”特色教学法运用于课堂教学,通过合作探究、主题辩论等方式,创设充满思维灵动的课堂。
除了“三教改革”,湖南财工职院马克思主义学院还通过实践教学,把理论性较强的思政课融入于社会大课堂,与现实紧密结合、与实践充分互动、与时代同频共振。
“我们学院的思政实践教学充分考虑了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因材制宜,在教学设计上,构建了课堂、校园、社会、暑期‘四维’实践教学模式。”作为湖南财工职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想道德与法治教研室主任,杨昭感受颇深。
在课堂上,湖南财工职院马克思主义学院以辩论赛、演讲比赛、主题汇报等实践教学活动,将学习和践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华传统文化美德”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项目化教学方式融入到思政理论课实践教学中,取得了良好效果。
有教师的“善教”,必然会有学生的“乐学”。一系列的教学理论课改革措施,使湖南财工职院的思政课堂充满生机与活力,学生的精神面积极向上:参加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高职组)成“常胜将军”,参加湖南省思想政治理论课研究性学习成果展示竞赛获特等奖1项、二等奖3项、三等奖3项;学生社团“行知”社入选2023年全国大学生遵义会议精神志愿宣讲团。
因势而新 “以文化人”显魅力
“作为电商学子,我们秉承非遗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使命担当,对衡东大桥剪纸‘非遗’项目做到传承有力量、保护有温度、奉献重担当,衡东大桥剪纸一定能走出大桥,走向全国、走向世界,再铸辉煌。”今年5月28日,在湖南省第九届思想政治理论课研究性学习成果展示竞赛决赛现场,湖南财工职院的研究性学习小组5名同学齐声说道。
该学习小组曾三赴湖南省“剪纸艺术之乡”衡东县大桥乡,通过实地调研,了解了衡东大桥剪纸业发展现状,写出了一份高质量的研究性学习报告,进而在众多优秀作品中脱颖而出,荣获湖南省第九届思想政治理论课研究性学习成果展示竞赛特等奖。
这是湖南财工职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大力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成果。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作为以文化人的重要阵地,高校的思想政治课堂更要讲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内涵和时代意义,增强大学生的文化认同感与自信力。
为此,湖南财工职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大力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课堂、进教材、进学生头脑;广泛开展追溯文化源头、寻访衡阳文化名人、考察衡阳非遗文化等实践活动,让学生感受衡阳文化之美;根据学校“财经”“智造”专业群的特点,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专业文化,推进协同育人。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2017年,湖南财工职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政课教师团队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与实践》项目,被立项为“湖南省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提升工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改革创新项目”。
该项目得到学校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2019年,湖南财工职院修订了人才培养方案,增设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课程;思政课教师团队先后编写了《国学之美》《雁城之美》等校本教材,将地域文化融入思政教学,增强思政课魅力。
因事而化 “以心育人”润无声
“曾老师站在那里就是教材!”曾泓华是湖南财工职院的一名思政课老师,也是一个把职业当事业来做的人,一片丹心只为育人铸魂,但在荣誉奖励、评优评先等方面,却总是一推再推、一让再让,学生们不吝用“最温暖的人”“最好的营养剂”“良师益友”等溢美之词去评价她。
2019年,曾泓华突发前庭神经炎,强光照射到眼睛,即会出现头晕、恶心的症状,导致不能长时间使用电脑。曾泓华便用笔写教案,手机做课件,每次都是高质量完成授课,并一如既往地对同事有求必应,热心地帮助年轻老师磨课、修改课件等。她的师德大爱让人感动,坚定意志让人肃然起敬。
“像曾泓华老师这样对学生言传身教的思政课教师,在我们学校并不鲜见。”张琦自豪地说。
正如张琦所说,在湖南财工职院,“因事而化”成为该校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着眼点。该校要求老师们“因事而化”,把对学生的爱融入具体的事务中,以心在思想上、学习上、生活上、心理上关照学生的需求。
“没有真挚的感情做基础,教育则极易变成说教,最好的理论宣讲就是‘言传身教’。”该校思政课教师们深谙这一教育之道。他们于细微处见精神,肩负起思政课教师为人师表职责使命的精神,诠释了新时代的良匠之师。
“老师很负责,也很耐心地解答我们心中的疑问”“老师经常在课堂上与我们互动交流,课堂气氛融洽”“老师讲课的逻辑比较清晰,会举一些生活中的案例,让我们很受启发”……在湖南财工职院马克思主义学院的学生代表座谈会上,经常会收到这样的评价。
这是湖南财工职院思政教师们不断努力提升教学能力和水平的验证。
“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关键在教师。我们严格遵照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六要’和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标准,力求培养造就一支理想信念坚定、道德品质高尚、理论功底扎实、实践能力卓越的思政课教师队伍。”曹鑫介绍。
为了提升教师能力,湖南财工职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坚持引进与培养、数量与质量并重的师资队伍建设思路,创新开辟了3条教师提升路径:即采取“1+1”青年教师导师制和“N+1”教学团队协作制两种模式培养青年教师,采取“常规听课+教学竞赛”两种方式促进教师教学能力提升,通过“走出去+请进来”两种途径提升教师综合素质。
不仅如此,该学院还定期聘请社科理论专家、地方党政干部、企事业单位管理专家及各行业先进模范等进校上思政课。与南华大学建立对口协作机制。每年累计派出培训教师30人次,通过完善培训体系,加大支持力度,助推教师实现快速成长。
师以匠心育桃李。近年来,湖南财工职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培育出一大批优秀思政教师,其中有湖南省优秀青年思政课教师2人,湖南省普通高校青年骨干教师3人,湖南省高职德育先进工作者5人,国内访问学者1人。2021年、2022年青年教师徐东、杨昭团队参加省职业院校教师教学能力比赛连获一等奖,在她们的影响和带动下,青年老师积极参加各类教育教学竞赛,获一等奖1项、二等奖7项、三等奖5项。
心有所信,方能行远。
回望过去,湖南财工职院马克思主义学院笃定“立德树人”的信念,持续推进思政课改革创新,不断推动思政课高质量发展,探索出思政教育教学改革创新路径。
展望未来,湖南财工职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有更大的格局、更高的理想。“我们将孵化一批思政育人品牌活动、打造一批思政育人示范‘金课’、产出一批思政育人课程资源、形成一批高水平思政育人教研成果,将思政教育回归现实社会、融入日常生活,让思政课成为学生终身受益的课程,为培养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作出更大贡献。”曹鑫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