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
对标人才强国战略的使命任务、产业转型升级的时代要求和人民群众“上好学”的现实需求,我省职业教育仍面临着专业结构不优、产教融合不深、科教融汇不畅等难点、痛点、堵点,迫切需要遵循职业教育办学规律和人才培养规律,坚持依靠深化改革,加快高质量发展。
李斌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推进职普融通、产教融合、科教融汇,优化职业教育类型定位”,为职业教育创新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经过多年努力,湖南已成为全国7个部省共建职业教育改革发展高地之一,整体发展水平进入全国职业教育“第一方阵”。但是,对标人才强国战略的使命任务、产业转型升级的时代要求和人民群众“上好学”的现实需求,我省职业教育仍面临着专业结构不优、产教融合不深、科教融汇不畅等难点、痛点、堵点,迫切需要遵循职业教育办学规律和人才培养规律,坚持依靠深化改革,加快高质量发展。
坚持需求牵引,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专业体系
专业是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核心支柱,是职业教育与行业、产业、企业的基本接口,也是职业教育主动适应经济发展和产业升级的关键环节,事关职业院校的生存与发展。中办、国办印发的《关于推进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提出,职业教育要围绕国家重大战略,形成紧密对接产业链、创新链的专业体系。2021年,教育部对应新经济、新技术、新业态、新职业,印发新版职业教育专业目录,共设置19个专业大类、97个专业类、1349个专业,引导和规范院校专业设置和人才培养。目前,全国职业学校共开设1300余个专业和超12万个专业点,基本覆盖了国民经济各领域。
近年来,湖南职业教育积极服务“三高四新”美好蓝图建设、助力产业转型升级,持续推进专业动态调整,近三年对接区域产业发展新增专业点983个,撤销专业点728个,现设置专业点5024个,基本覆盖我省主导产业、优势产业和未来新兴产业,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输送了大批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即便如此,依旧存在着专业设置同质化、专业与产业匹配度不高等问题。目前,我省高职院校对接一、二、三产业的专业点结构比分别为3.5∶28.7∶67.7,中职学校这一结构比例为3.7∶33.9∶62.4,与全省一、二、三产业结构比9.5∶39.4∶51.1不相协调、不相适应。
鉴于此,我省职业教育学科专业设置应全面对标教育部等五部门出台的《普通高校教育学科专业设置调整优化改革方案》等政策文件,坚持专业建设必问产业、必问市场、必问应用,建立健全专业人才需求发布、专业设置预警机制和专业认证机制,指导职业学校做好专业设置工作;大力发展优势特色专业,围绕服务湖南产业巩固“老三样”、发展“新三样”、培育“未来三样”的规划布局,主动增设新兴紧缺产业相关专业,优化调整专业布点和培养规模;推进专业集群发展,用高水平专业群建设引领发展,对改革实效突出、示范作用明显的专业群加大支持力度,培育发展新兴交叉专业。
深化产教融合,优化现代职业教育类型特征
为筑牢产教融合制度保障,国家层面近年来陆续出台《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建设产教融合型企业实施办法(试行)》《职业学校校企合作促进办法》《职业教育产教融合赋能提升行动实施方案(2023—2025年)》等一系列政策。《关于深化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的意见》更是直面产教融合中的堵点问题,将建设市域产教联合体和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作为改革载体。目前,全国正在全力推进产教融合试点城市、产教融合型企业、市域产教联合体、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和开放型区域产教融合实践中心建设,旨在构建起以城市为节点、行业为支点、企业为重点的产教融合发展格局。
近年来,我省把产教融合摆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突出重要位置,积极搭好产教融合战略平台,充分调动企业参与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全过程。省委、省政府先后出台《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实施意见》《湖南省工业新兴优势产业链产教融合项目实施细则》等政策文件,培育产教融合型企业233家,建设国家级职教集团(联盟)18个、省级职教集团(联盟)30个,共建特色产业学院165个、共建科创平台64个,推动形成产教融合新生态。我省还积极与“一带一路”共建国家在职业教育领域开展互利合作,比如,由长沙民政职院牵头成立中国-老挝职业教育产教联盟,开启了“职教合作、经贸共赢”新篇章。
优化职业教育类型定位,实现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需要持续推动并深化产教融合。一方面,从政府政策层面,应加快出台“金融+财政+土地+信用”产教融合激励措施,探索推进职业院校股份制、混合所有制改革,搭建多样化且有针对性的产教融合平台,推动形成社会力量深度参与的多元办学格局;另一方面,从学校层面,应优化专业结构,推动专业建设标准和条件适应企业技术迭代发展,加大校企共建产业学院、职教集团、实习实训基地,广泛开展订单培养和联合培养,逐步形成专业共建、人才共育、过程共管、资源共享、责任共担的校企合作新局面。同时加强国际交流合作,实施“中文+职业技能”项目,实现职业教育随企出海。
推进科教融汇,提升现代职业教育服务质效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在全社会大力弘扬追求真理、勇攀高峰的科学精神,加强国家科普能力建设,切实推进科教融汇”。科教融汇将教育、科技、人才进行一体化设计,是破解职业教育服务产业、行业、企业能力不足的重大战略举措。随着生产一线技术应用集成日趋复杂、产品升级加速迭代,职业教育既要为破解“卡脖子”问题培养更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又要在促进创新链和产业链精准对接中成为科技成果转化的“中试车间”,在服务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中发挥有力支撑作用。《2022中国职业教育质量年度报告》显示,在现代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等领域,一线新增从业人员70%以上为职业院校毕业生;全国高职院校共获得发明专利授权5828件,较上年增加43.57%;“双高计划”院校横向技术服务到款额中位数达739万元,技术交易到款额中位数达161万元。
我省持续实施“湖湘工匠燎原计划”“现场工程师专项培养计划”,由20所职业院校、13家企业参与的20个项目获先进制造业领域首批立项“现场工程师专项培养计划”;先后出台20余项科技成果转化相关政策,推动职业院校成果转化和技术服务。2022年,湖南职业院校联合企业开展科学研究和技术攻关,知识产权项目数达2645项,累计发明专利数979项。比如长沙民政职院推动“数字民政、智慧民生”科教融汇,研发下肢助行机器人、手功能康复机器人、福利院智能配餐系统等智能产品,并加快科技成果和应用技术向实际生产力转化,有力助推了民政事业发展。
当前,我省职业教育应大力推进科教融汇,积极提升服务长株潭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湘江科学城、省级“四大实验室”和“四个重大科学装置”、长沙全球研发中心城市建设质效。为此,对职业教育开展科研应加大政策扶持,推动在重大课题攻关计划、重点研究基地建设计划、人才培养和奖励计划等项目中,职业教育单列计划;加大联合科研平台建设支持力度,引导职业院校与政府、行业、企业、科研院所联合成立应用技术攻关、协同创新中心、工程应用技术创新中心等科研平台,补齐基础研究短板,强化场景化、应用型研究,促进基础和应用性融合研究,共同服务产业高水平发展;推进职业教育“现场工程师专项培养计划”实施,适时出台操作性强的培养细则,加快本科层次现场工程师培养探索,稳步发展职业本科大学(应用技术大学)和职业本科专业,推进四年制现场工程师培养。
【作者系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党委书记、二级教授。本文为2022年湖南省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重点资助课题“高质量发展背景下职业本科教育课程体系研究”(XJK22ZDJD38)阶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