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姜鸿丽 卓萌
通讯员 唐鹏程
【村庄介绍】
石门县南北镇薛家村,距离县城130公里,与湖北交界,全村26.67平方公里,村民964人,曾是全省有名的贫困村。
在“全国脱贫攻坚模范”“名誉村长”王新法带动和影响下,薛家村干部群众发展茶叶种植、红色旅游等特色产业。村民纷纷回流,游客纷至沓来,农产品走出山外。全村人均收入从2013年的不足2000元提高到2022年的1.2万元,村集体经济年收入达15万元。村庄获评全国文明村镇、湖南省最美少数民族特色村镇等。
【蜕变故事】
记不清翻过了几座山,越过了几道河,记者驾车从清晨一直开到中午,才抵达石门县南北镇薛家村。
11月2日,记者在村口见到薛家村党支部原书记覃遵彪。“当了20年村支书,我觉得村子一个最大的变化就是客多了,再也不是以前那个穷苦闭塞、一年到头见不到几个生人的山旮旯了。”覃遵彪笑着说。
高山茶卖出高价钱
“彪书记来啦!进来坐,喝点今年的新茶。”
老支书到访,村民张延思热情地打开存放口粮茶的袋子,一股带着蜜味的茶香扑鼻而来。
“今年收成咋样?”
“行情好!茶叶价格突破历史了,去年低海拔地区受旱情影响大,咱这里高山不怕,今年光茶叶收入就有16万元,还准备卖三四头牛。”两人热络地聊起来。
“张延思是咱这里最勤快的一个农户。”覃遵彪告诉记者。山里人不怕折腾,张延思以前种过烟叶、药材、魔芋,养过猪、养过鸡,还在外打过工,干过服装、餐饮等生意,赚钱的法子想尽了,也没折腾出什么名堂。这些年种植茶叶,眼见效益越来越好,他不断扩大规模,种了近30亩茶。
“咱们村茶产业发展起来,还得感谢‘名誉村长’王新法。”和张延思一起漫步茶园,覃遵彪回忆道。
10年前,王新法来到薛家村义务扶贫,起初覃遵彪不以为然。“一个外地人跑来我们这山旮旯里,能待多久?”
然而,在王新法提出开垦荒山、安葬红军烈士遗骸、发展生态茶产业等想法后,覃遵彪渐渐感受到“这个人确实有点思路,是个干实事的人”。再到后来,王新法拿出自己的64万元积蓄,要为村里架桥、修路、发展产业,覃遵彪被他的义举感动,不仅全力支持配合,还主动将自己的茶厂并入村里新成立的茶叶合作社。
“在王新法指导下,我们改良茶叶品种,种植经济效益更好的黄金茶;采用生态种植方法,从施化肥、打农药改为施有机肥、人工锄草、人工采摘等。”覃遵彪说,如今薛家村种茶近1600亩,其中500多亩为名优茶。这些有机茶叶,售价高于普通茶叶,但一点也不愁销路,深受市场追捧。
薛家村“九分山半分田半分水”,过去没几条路好走,现在全村公路里程约18公里。道路通了,自来水通了,日子也活了。家家户户有了摩托车,近一半家庭有小汽车,农产品运出山,卖出了好价。村里每亩茶叶年收入由不到2000元提高到6000多元。
破木屋成了“打卡地”
一幢年代久远的小木屋,立在坡上,隔着溪水与薛家村村部相望。那里是王新法生前实物陈列室。记者跟着覃遵彪乘观光电瓶车前往。
“彪书记,记者坐俺的车,俺还有点紧张。”“紧张啥?你家是全国‘最美家庭’,这点世面没见过啦?”驾驶员、村民彭新华和覃遵彪并坐在前排,不多时便到达目的地。
“这是彭新华家的老屋,新法大哥在村里干了4年,其中3年半借住在这屋。”覃遵彪指着屋内的摆设一一介绍。屋子里还保留着王新法在世时的模样,桌上摆着他从河北拖来的电脑,床前挂着他生前总穿的汗衫。卧室木门“龇牙咧嘴”,一指多宽的缝贴着透明胶布挡风。
“过去我们住的都是这种房子,窗子漏风门也漏风,冬天可冷了。要不是党和国家的好政策,还不晓得有多少村民到现在还吃着这种苦头。”彭新华说。
望着村部广场和环绕村部的一栋栋土家风情小楼,覃遵彪回忆起往事:“那时候薛家村没有像样的村部,这里还是块荒地。有10多户村民原先住在下河片区,往日进出都要打水里过。有村民骑摩托出门,还掉进过沟里。住的是老吊脚楼,一楼喂牲口,夏天又热又臭,冬天也不保暖。”
2016年起,村民易地搬迁到这里,集中安置。外墙统一民族特色装饰,屋内则是现代化的陈设。村民自住之余还可以开民宿接待游客,平均每户每年增收1万多元。
王新法倒在扶贫一线后,村子继承他的遗志,新修下河旅游公路、隧道,铺设高标准公路,持续投入“山河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建设,新建党性教育基地接待服务中心。今年来,已接待团队及散客近3万人次。
外出村民纷纷返乡创业
回到村部,覃遵彪没急着进大门,而是先走向一侧的乡村振兴超市。“小胡,外地客人托我代买的蜂蜜准备了没有?今天得给人寄过去。”
“早准备好啦。”一女声应道。
“这是咱们村优秀的返乡青年胡飞群,前年回村里当了超市经理,去年帮村民卖了18万多元的土特产品。”覃遵彪说。
“43岁了还叫啥青年,‘返乡中年’差不多。”胡飞群笑道。
“正是干事的年纪嘞。当年我当书记的时候,你们一个个还是20岁出头的小子丫头。那时候待在村里没盼头,大家都往外面跑。”覃遵彪说,这几年,大家纷纷返乡创业,村里多了好多年轻面孔,村庄更有活力了。
41岁的田祥雄回乡后从事电商,帮村民包装、销售土特产;34的张言丽主动申请担任陈列馆讲解员;24岁的彭伟从事电商及物流配送……王新法的女儿王婷,也成为村里的常客,为薛家村的茶产业发展奔走。
从商店走出来,覃遵彪走进现任村党总支书记王先鹏的办公室:“王书记,明天县教育局有一行三四十人来村里开展党性教育,餐饮这块我已经准备好了。”
“好,辛苦咱们的老支书继续搞好服务。山上路况比较复杂,这几天下了雨,务必保障交通安全。”王先鹏说。
覃遵彪告诉记者,从村支书的岗位退下后,他承包了村部的食堂,同时协调新班子,为发展红色旅游、助推乡村振兴继续做好服务。“年轻人都回来为薛家村的发展出力,我这个老党员也要发挥余热。”
【村民感言】
村民张延思:
以前交通条件差,卖几只鸡都要用扁担一筐筐地挑,吃力不讨好。现在村里路通了,客人多了,我的茶叶都卖到了湖北。
村民彭新华:
最开始要搬家,还有些舍不得。现在搬进了宽敞明亮的房子,不光自己住着舒服,还能开民宿增加收入。那段时间的辛苦付出,总算换来现在的甜蜜生活。
村民胡飞群:
我外出务工好几次,回来又出去,出去又回来,始终觉得还是家乡好。如今在家门口就能就业,还方便照顾家人,真是幸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