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版:理论周刊·学习 上一版3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头版

第02版
要闻

第03版
要闻
 
标题导航
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2023年11月02日 星期四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推广普通话,为乡村振兴插上“语言的翅膀”

  蒋丽芬 朱林

  推广普通话,是语言文字工作助力乡村振兴、服务“三农”发展的重要举措。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加大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推广力度。”在不久前的暑假里,众多大学生纷纷加入“推普助力乡村振兴”暑期社会实践志愿服务活动,以自己特有的方式为乡村振兴赋能。他们的实践证明,推广普通话,可以为乡村振兴插上“语言的翅膀”。

  “推普”助力培育乡村经济新增长点。古往今来,人们受教育都是从语言训练和文字识写开始的。语言文字伴随教育的全过程。但由于某些原因,在一些边远偏僻地区和民族地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推广普及还比较薄弱。青壮年劳动力因不懂普通话、不识汉字而很难深度融入现代社会,进而失去了劳动致富和共享社会经济发展成果的良机。再加上,现代农业发展,越来越注重数字化、智能化、融合化。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更造就了“手机成为新农具、数据成为新农资、直播成为新农活”的乡村经济发展新景观。推广普通话,有望让农民拥有一把开启全国乃至全球市场的钥匙。农民在直播中能够与来自四面八方的网友无障碍交流,直接高效地完成交易;推普带来的沟通便利,也有助于吸引更多的资本和技术进入乡村,为乡村经济的转型升级提供有力支持。今年暑假,湘潭大学推普服务团队赴长沙县江背镇印山村开展活动,将学科专业知识充分融入到当地观光农业、电子商务、旅游养生、非遗体验等产业中,促进了乡村文旅经济的转型升级。

  “推普”助力乡村文化传承与创新。中国乡村文化既包含独具特色的物质文化形态,也有村史村志、传统技艺、民歌、美术等多种非物质文化形态。这些文化形态不仅可用当地方言和民族语言来承载传承,更要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来撰写、描述、保存、宣传和阐释,以此将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和乡土特色文化融入乡村建设。比如,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制定、宣讲村规民约,普及科学文化知识,推进移风易俗;用普通话创制并演出乡村话剧、说唱、曲艺、绘本等口传文化,提倡孝老爱亲、勤俭节约、诚实守信的文明乡风等;将普通话普及和应用水平纳入文明村镇、文明家庭创建,建设文明乡村。今年暑假,湖南师范大学旅游学院文旅志愿服务队在安化县烟溪镇双龙村结合当地文化打造舞蹈、声乐与绘画三门延伸课程,内容丰富、趣味性强、寓教于乐,促进了当地特色乡土文化的传承和创新。这样的文化交融,不仅可以加深村民之间的感情,同时也让村民享受到了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增强了文化认同感。

  “推普”助力乡村教育发展。乡村教育,在乡村振兴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发挥着基础性、先导性作用。然而长期以来,由于多种原因,乡村教育面临着资源不足、质量不高的问题。一定数量的儿童因不懂普通话而在接受义务教育方面存在困难;有些民族地区的学生升入高一级学校时,无法适应普通话和规范汉字教学。今年暑假,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影视艺术学院暑期社会实践团队来到汝城县沙洲村。在沙洲芙蓉学校,队员们充分了解当地学生语音面貌基础、日常字词使用情况等基本信息后,进行了包括语音纠正和主持技巧两个环节的小主持人培训。在沙洲村大礼堂,队员们给40余名小朋友送上了精彩纷呈的普通话语音和经典阅读互动课。这些活动都深受孩子们喜欢。推普,是乡村的孩子们与外界接触的基础性工程。适应普通话和规范汉字教学,孩子们可以享受到高质量的教学方法。乡村学校可以更便捷地采纳先进的教学理念,为学生提供更为广阔的知识视野。乡村教师可以与全国的教育工作者进行深度交流,相互切磋,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为孩子们带来更优质的教育,从而推动乡村教育发展,提高国民素养。

  【作者分别系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影视艺术学院副院长,副教授;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科研处处长,教授。本文为湖南省语委湖南省教育厅语言文字应用研究专项重点课题“高校语言文字类课程思政教学体系构建研究与实践”(编号:XYJ2021GA06)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 版权所有 湖南日报报业集团 
copyright © 2008 VOC.COM.CN, Geo Info.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312006003 经营许可证:湘ICP证010023 ICP备案号:湘ICP备100118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