栗 稳 周小雷
“梁老师,我老伴流鼻血了,你们可以来帮忙吗?”“马上来!”10月27日凌晨2时,长沙县泉塘街道泉韵社区海德公元小区党员志愿者梁康群被一阵急促的手机铃声叫醒。
小区7栋90岁高龄的黄德群老伴突感身体不适,因子女不在身边,情急之下,老人拨通了志愿者梁康群的电话。随后,梁康群迅速和“星锋”邻聚力志愿服务队长邓营汇合,两人半夜开车将老人送至医院,安顿好后,天已经亮了,梁康群和邓营却一夜未眠……
这只是海德公元小区“星锋”邻聚力志愿服务的工作日常。志愿服务队从2021年成立至今,成员由最初的几个人发展到现在的156人,成员的平均年龄超过50岁,年龄最大的已81岁、最小的仅16岁。截至目前,共开展30场次文明实践活动,志愿者服务时长超过1.2万小时。
党员“链”动,
“小队伍”凝聚“大力量”
海德公元小区建于2012年,有住户3508户,居民万余人,如何让商品房小区变成“熟人社会”,增强他们的归属感,一直是街道、社区思考的问题。
今年53岁的小区居民邓营待人热情、热衷公益,大家都喜欢亲切地称呼他为“老邓”。2021年,邓营的独生女儿去部队当兵,他的家里醒目位置挂着一块“光荣之家”牌匾。
“要成立一支志愿服务队,推动小区自治管理。”在社区党总支倡导下,邓营接下了这个重任。邓营表示:“女儿报国从军,我在小区从事志愿服务,同样非常光荣。”
2年来,在邓营和小区党支部书记邓建芝共同推动下,退伍军人老党员刘维祥、党员梁康群、党员周庆和居民唐建国、曹建军、柳汉辉、孟红云、罗玛俐、张晓玲等纷纷加入其中,并很快成为核心骨干。
海德“星锋”邻聚力,寓意凝聚小区邻里的力量。共细分为“与你‘童’行”“老邓护学队”“邻里守望”秩序巡逻队、“七色光”多彩文艺队、“一路同行”情感关怀、“幸福长者”6支小分队。邓营介绍。队伍组建后,通过建章立制,推动志愿服务常态化、规范化、品牌化。
“小孟,你手艺好人又热情,为你点赞!”10月27日,“幸福长者”服务队的志愿者孟红云依照惯例每月上门为84岁的张运才夫妇修剪头发。孟红云今年43岁,因小区高龄、独居老人和患病、行动不便人士都有一个共同的需求——“理发不方便”,于是,有理发手艺的孟红云被分到“幸福长者”服务队。
每月,孟红云都会准时出现在小区“月”相逢便民服务活动中;另外,她还为居民开展“订单式”服务。“我长期上门服务的有20余人,虽然有时候挺累的,但只要他们一个电话,我仍会立即‘接单’。”孟红云表示。
志愿“凝”集,
“邻聚力”服务“零距离”
像孟红云这样有技能的志愿者还有很多。57岁从事水电维修工作的王志强、40岁会电脑维修的杨炳金、34岁木工维修的孙威……“像维修小家电、修电脑、换锁等,一个举手之劳就帮他们解决了难题还省了点钱。”王志强表示。
2021年以来,小区还创新打造了“邻里节”“共享花园”和“‘月’相逢”便民服务项目。今年1月,小区开展一年一度的“邻里节”活动,谭少谦、候艳茹等“七色光”多彩文艺队志愿者从策划筹备、参与表演等,忙得不亦乐乎,既是主办者还是参与者。
邓建芝、邓营、唐建国、退役军人党员刘维祥每天都会相约一起到小区转一转,检查楼道有无堆放垃圾、墙面有没有张贴小广告,看看邻里有什么需要帮助的……
小区楼道堆物多,其中有一部分是闲置花盆,发现情况后,大家一合计,萌生了在小区支部前坪打造一个“共享花园”的想法。渐渐地,楼道堆物少了,小区居民将闲置花盆送到“花园”的同时,还自费购买了花架、绿植、鲜花送来。与此同时,“小花园”还衍生出了科普知识宣讲、亲子种植等公益活动。
接“力”传承,
“志愿行”共奏“文明曲”
6支志愿小分队中的“老邓护学队”是志愿者最多的队伍,有50余人,无论寒冬酷暑、风吹雨打,“志愿红”在小塘路与阳高路之间的“护学岗”护学的约定从未缺位。
“我可能赶不回来了,请问哪位有空帮我顶替一下?”近日,70岁的志愿者曹建军因当天外出走亲戚,担心不能及时参加下午5时的护学,曹建军焦急万分,很早就在微信群里对接。最终,他还是赶回来了,如愿参与护学。“志愿者这一称号,不仅仅是一种荣誉,更是一种责任。”曹建军坚定地说。
星火成炬,志愿同行。家住13栋的“80后”胡杨勇、胡娜夫妇是最早加入志愿队的,丈夫胡杨勇、妻子胡娜分别是志愿小分队的队长。
在父母榜样的影响下,“00后”正上大学的女儿胡雯倩也传承了“志愿基因”。“只要有空闲,我都会和爸爸妈妈一起到‘护学岗’护学。”胡雯倩表示,未来也会一直坚持做下去,帮助更多需要帮助的人。
“小区越来越有‘家’的感觉了,从一个人到一群人,他们的热忱就像一条纽带,共同绘就小区治理的‘同心圆’。”泉韵社区党总支书记杨露说。
积小善成大德,聚微尘矗高山。如今,不止是在海德公元小区,在泉塘街道的大街小巷,处处都有志愿服务的身影,“有事找志愿者,有空做志愿者”已成为居民群众的普遍共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