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文学里的村庄 上一版3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头版

第02版
要闻

第03版
深度·要闻
 
标题导航
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2023年10月23日 星期一
放大 缩小 默认
穿行在鲁迅的“故园”

    现在的鲁镇景区。

    湖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邹尚奇 摄

    鲁迅外婆家景区还原的鲁迅笔下的“祝福”习俗场景。   浙江省绍兴市越城区孙端街道办事处供图

    鲁迅外婆家。    湖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龙文泱 摄

    鲁迅一家合影。绍兴鲁迅纪念馆供图

    鲁迅到过的绍兴农村示意图。

    绍兴鲁迅纪念馆供图

    《鲁镇社戏》剧照。

    浙江省绍兴市柯岩风景区供图

    《鲁镇社戏》剧照。

    浙江省绍兴市柯岩风景区供图

    鲁迅与闰土(版画)。

    绍兴鲁迅纪念馆供图

  湖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杨又华 龙文泱 刘瀚潞

  船工摇动木桨,搅碎了水面少年青涩的面庞与天空。1898年春天,17岁的周樟寿从绍兴城的周家新台门出发,乘船前往南京的江南水师学堂求学。他戴着瓜皮帽,留着长辫,目光沉郁而坚毅。他怀揣母亲好不容易筹措到的八元川资,要逃离萧瑟、阴冷、压抑的故乡,到外面的世界去寻一个出路。 

  多年后,樟寿的长辫早已变成如剑似戟的短发,上唇也有了浓黑如墨的胡须。他以另一个响亮的名字为世人所熟知:鲁迅。

  鲁迅是带着决绝的心情离开故乡的,然而那一方水土却成了他文学创作的不竭源泉和厚土。时间犹如酵母,多年以后,他青少年时代所经见的故乡的种种景象、故事和人情况味,被他淬炼成了浓酽如酒的文字,变成了一个个不朽的篇章:《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祝福》《故乡》《孔乙己》《阿Q正传》……中国现代乡土文学也正式从他的笔底发端。

  历经百年沧桑,鲁迅笔下的鲁镇、未庄变得怎么样了?“镇上”和“村里”的人们还好么?盛夏时节,我们带着一种文学爱好者朝圣般的心情,从湖南长沙来到了浙江绍兴。

  1 摇啊摇,摇到外婆桥

  名人故居游人纷至是寻常景象,一年迎客好几万的名人外婆家却令人称奇。一篇《社戏》,让这一处的“外婆家”成了知名景点。

  煮熟的罗汉豆香味飘散在夜气中,不远处的戏台上唱着热热闹闹的社戏,宽阔的河面漂着乌篷船白篷船……小说《社戏》中,迅哥儿外婆家所在的村子叫平桥村。它的原型,是绍兴市越城区孙端街道的安桥头村。

  鲁迅的家人曾抱怨绍兴的夏天太潮湿,连大人也要长上一身的痱子,且蚊子众多。但我们想,鲁迅是爱安桥头的夏天的。

  每年夏天,少年鲁迅会跟母亲到外婆家消夏,和乡间的小伙伴一起掘蚯蚓、钓虾、放牛,去赵庄看社戏。外婆家以及他常去走动的附近的村庄,为少年鲁迅打开了一个广大的天地。他见识了不同的风景,认识了底层社会形形色色的人们,了解了绍兴地方丰富多彩的民风民俗,这为他以后的创作积累了丰厚的素材。而在外婆家结识的那群天真烂漫的少年和朴实憨厚的农民,成为了小说《社戏》的主角。“临河的小村庄”里的外婆家的生活,以一抹难得的亮色融进了他的作品。

  在少年鲁迅眼里,外婆家极偏僻。那时,绍兴水网密布,人们出门必走水路。少年鲁迅从城中坐乌篷船去外婆家,需5个多小时。现在,搭乘鲁迅故里至鲁迅外婆家的公交专线,只要1个多小时,驾车则只需半个多小时。

  一条水平如镜的小河,笔直、明亮,映着蓝天与绿树,来去似乎都没有尽头。河中卧着一座石砌平桥,不知是否是小说里平桥村的由来?桥旁就是朝北台门——鲁迅外婆家。北宋末年,金兵南侵,在乱世中逃难的鲁、丁两家相扶相惜,在此安家,开枝散叶。

  黑瓦、白墙、深棕门窗,两进三开间的朝北台门模样朴素。但外墙底三层石板垒成的“三板石萧墙”,彰显着这是一户官宦人家。鲁迅的外曾祖父鲁思卿是清嘉庆年间的进士,外祖父鲁希曾则考中举人,他俩都曾做过京官。

  如今,朝北台门已成为浙江省打造的乡村博物馆之一,向世人展现鲁迅作品中绍兴的风土人情和令他回味的快乐童年。会客厅里的大屏幕上,演着小说《祝福》里的年终大典;墙上、案头的小喇叭,用绍兴话讲着鲁迅儿时听的故事;餐桌上,摆满了少年鲁迅常吃的酿面筋、津菜鱼松、慈姑腊肉等“菜肴”。

  因为鲁迅和他的文字,在众多江南村庄中,安桥头村闪动着令人愉悦的明朗,散发着浓浓的文学与艺术味道,让外来的人们生出许多幽思与遐想。

  “绍兴人对鲁迅的情感是刻在骨子里的。”袍江交警大队孙端中队的马菊芳是土生土长的绍兴人。她说,自己的二女儿在读幼儿园,老师常带孩子们到鲁迅故居、鲁迅外婆家等景点参观游览,讲述鲁迅的故事。

  结合浙江省的“千万工程”(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安桥头深挖“鲁迅外婆家”文化内涵,整修、建造了朝北台门、梦回平桥公园、“弶与小鸟雀”竹弶广场、鲁迅小说故事群雕等文旅景点、设施,迅哥儿菜园、江苏大众书局等品牌入驻;清华大学乡村振兴工作站落户在此。渐渐地,村里的游客多了,外来人口多了。安桥头村党总支书记宣明德说,村里目前有纺织、文教、机械等各类工厂17家,店面30家,民宿2家。2022年,村集体收入达120万元。

  村民的文化生活也丰富起来。从前的很多年里,他们忙着耕种、捕鱼维持生计,几乎家家户户都酿黄酒补贴家用。现在,电视、电脑、智能手机早已走入了他们的生活。祝福广场的戏台上,演员村民同乐。除了寒冬和酷暑,“文化赋能乡村振兴”双休剧场每个周末都有演出。

  祝福广场旁的“敏实共同富裕乡村学堂”里,77岁的鲁阿良常来练习书法。他说,老年学校里有多种公益课程可供选择。鲁阿良的爷爷鲁远海与鲁迅是堂表兄弟,鲁阿良爷爷的爷爷便是《祝福》中鲁四老爷的原型。因此,现在村里举办祝福节等活动,都会请他扮演鲁四老爷。这样的传统民俗活动,每每吸引不少游人前来。

  村里花木蓊郁、文气流转的优美环境,让鲁迅长孙、鲁迅文化基金会会长周令飞“落叶归根”的愿望更强烈了。他在此设立了工作室,引进了鲁迅美术学院在此设立美术馆和动漫基地。他策划的“大师对话”活动请来了雨果、托尔斯泰、泰戈尔等大文豪的后人与研究者,以鲁迅为桥梁,关联绍兴与世界。

  周令飞还策划了热闹非凡的2022绍兴首届“水乡社戏”活动,举办地是安桥头村和皇甫庄村。皇甫庄村与安桥头村相距七八公里,这里有一座包公殿,殿前有一块地坪,坪前水域宽广,碧波连天,演员在前坪演戏,人们坐在河中的船里看戏。这与《社戏》里的场景很相似。

  2 “鲁镇”,走过百年沧桑

  这不是我们想象中的“鲁镇”。

  在鲁迅的小说《祝福》里,鲁镇的色调如“灰白色的沉重的晚云”。在小说《故乡》里,它“萧索”“没有一些活气”,让前来接母亲离乡的“我”觉得十分悲凉。

  可眼前的鲁镇,满眼都是澄碧的湖河,灵秀的小桥与凉亭,茂盛浓绿的植物掩映着黑瓦白墙的江南民居,石板路的两旁店铺林立。成群结队的游人漫步其间,兴味盎然。

  其实,绍兴本没有一个叫鲁镇的小镇,它是鲁迅作品中虚构的地名。鲁迅把儿时记忆中的绍兴城和皇甫庄等糅合在一起,变为了笔下的鲁镇。

  鲁迅赋予鲁镇沉重、萧瑟、阴郁与凄凉的色调,既源于他家道中落备受屈辱的身世之感,更源于他对社会靡弱、民生艰困的那份深挚的黍离之悲、家国之痛。绍兴市文史研究馆专职副馆长杨水土介绍,清末民初的绍兴,是一个典型的旧中国传统小城,人们守旧落后,城乡民生凋敝,文教愚暗。

  鲁迅是中国乡土文学的开创者,在观察和书写故乡时有自己独特的思考。杨水土认为:“几乎每个作家都会写自己的故乡,但大多是抒发离情别愁,关注的是个人的成长经历和情感。而鲁迅则把深沉的家国情怀与思想融入了文字,因而他作品里的故乡自然更具深刻性。”   

  天翻地覆慨而慷。新时代的阳光早已将笼罩在“鲁镇”上空的阴霾一扫而空。一座古意盎然的村镇凭“空”而起,成为人们缅怀鲁迅、玩味鲁迅笔下人物和风土人情的最佳所在。

  现在的鲁镇,是柯岩风景区的一部分。它复原了鲁迅笔下鲁镇的景象,仿佛百年前浓缩的绍兴。穿着长衫的孔乙己、戴着乌毡帽的阿Q、一脸愁苦的祥林嫂……镇上的“居民”们,以雕像和演员表演的方式出现在鲁镇的街头巷尾,讲述文学里的故事。酒楼和特产店里,地道绍兴菜和黄酒、腐乳、乌干菜、乌毡帽等,让游客更接近鲁镇人。当然,也有星巴克、肯德基、寻宝记等餐饮品牌,以及研究黄酒多种喝法的绘璟轩、沉浸式剧本换装体验馆等时髦店铺,为游客提供多种选择。

  这里也有一场“社戏”,叫《鲁镇社戏》,是外来游客必看的节目,一天至少演出一场,场场爆满。

  它是一台影画剧,用小学生读课文时恍然穿越进百年前的鲁镇为主线,串联起鲁迅的代表作及其中代表人物,展现了五四运动前后绍兴城乡的万千世相——那也是当时中国社会的人生百态,透着震撼人心的浓重悲剧色彩。这部剧开创了绍兴高科技影画表演的先河,填补了绍兴大型旅游演艺的空白。

  结尾处尤为动人心魄。深情的音乐中,目光深邃的鲁迅先生不同时期的头像,那些寄慨深沉的文字片段,不断从暗处劈空而下,撞击你的眼帘。末了,一束光亮穿透舞台中央,仿佛人生希望的出口。一个洪亮的声音响起:“观众朋友们,让我们一起穿越舞台,出路就在前方!”顺着光亮,穿过舞台,你不免会眼含热泪地想起一段话:“我想:希望是本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这正如地上的路;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据鲁镇景区负责人介绍,2019年,鲁镇接待游客120.28万人次。度过了疫情三年的冷淡期后,今年1月至10月上旬,游客已经突破88万人次。景区的保安保洁等岗位,90%以上由附近的中老年居民担任。

  今年,景区开始在文创上下功夫。开“热风”咖啡店,卖“野草”T恤、“朝花夕拾”笔记本、“鲁迅”陶瓷杯……感兴趣的年轻人不少。

  作为浙江省首批省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夜鲁镇”也很受欢迎,夜间游船、“夜鲁镇·市集”、中秋长街宴、水乡光影艺术节等活动丰富多彩。不用担心玩得太晚,9间民宿任君选择。

  今天的“鲁镇”,这样生机勃勃。

  3 “未庄”,梦想照进现实

  受尽侮辱和损害,靠“精神胜利法”无聊赖活着的可怜的阿Q,不会想到,他曾混迹其间的“未庄”能这样好。

  绍兴市柯桥区的柯桥大道,西边是鲁镇,东边是新未庄。

  宽阔平整的街道和水光潋滟的河道,串联起471幢粉墙黛瓦的江南民居,几步一景,如同江南园林。

  旁人难以想象,这竟是一个由4个村合并而成的拆迁安置社区。20多年前,这里还是一大片农田。2001年,社区开始建设,绍兴县(今柯桥区)投资2亿多元建起了美丽的新社区。2002年2月,村民们统一入住,从农民变为市民,开始了新生活。他们曾经的居住地,变成了如今柯岩风景区的鲁镇。

  社区命名时,人们颇费了一番功夫。想起鲁迅在《阿Q正传》中虚拟了一个叫未庄的村庄,便借鉴了先生的创意,冠上“新”字叫新未庄,意在新生和永恒,并在成立之初就定下了“打造乡村城市化、新农村建设典范”的目标。

  在小说《故乡》的结尾,鲁迅借他笔下的主人公,道出了他心中深长的热望:后代不要如自己般辛苦辗转,也不要如闰土般辛苦麻木,“他们应该有新的生活,为我们所未经生活过的”。

  新未庄里没有阿Q和土谷祠,人们用鲁迅文化广场、鲁迅文学群雕、百草墙怀念着先生,用实际行动完成着先生的期盼。

  初心使命馆和未庄蝶变馆,展现了新未庄的成长路径。习近平同志担任浙江省委书记时,曾于2003年和2005年先后两次到新未庄社区调研指导工作。他在老年活动室与居民亲切交谈,和居民潘海祥等切磋乒乓球技;走进居民朱国强家中,深入了解他们的生活。回想起当初的情景,51岁的朱国强心里仍然暖洋洋的。朱国强原来住在柯岩村,拆迁后分到了现在的两层小楼。

  多年来,社区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征途上进行了一系列成功探索。

  柯桥区有“国际纺都”美誉,拥有“从丝到布到衣”的完备纺织产业链,目前全区有经营主体15万余家,贸易覆盖全球190多个国家和地区。朱国强夫妻俩做纺织生意,一年有几十万元收入,早就在城里买了房。

  但他们还是喜欢住在新未庄。这里条件不比城里差,幼儿园、卫生保健站、休闲广场、饭馆、商铺等配套设施齐全。便民服务中心为居民提供社会保障、技能培训服务,智慧助老为有需要的老人提供居家养老、助餐、助医疗、护理等服务。环境则像景区一样,美丽而整洁。社区请了40多位社区居民负责清运垃圾、修剪绿化、维护秩序,居民有收入,更具责任心。

  说到收入,新未庄社区党总支书记薛忠兴颇为自豪:“社区有2个经济合作社,2022年的集体收入约1100万元,居民平均年收入约6万元。”

  口袋富裕,精神丰盈。2013年,为了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柯桥区启动农村文化礼堂建设。1600平方米的新未庄社区文化礼堂围绕“和”主题,设置了和邻里、和善家、和爱童、和阅者、和健客、和讲堂等功能厅,集托幼、阅读、公益培训、非遗传承、健身等多种功能为一体。

  “乡村治理说到底是治理人心,文化是打开村民心门的钥匙。”薛忠兴说,要通过建设文化礼堂把村民的心凝聚起来,让大家的精力集中在发展上。

  在文化礼堂中,悬挂着先锋榜、能人榜、道德榜、学子榜四大榜单,还有好村民、好媳妇、好公婆、好邻居、好儿女等评选。新未庄社区以榜育德,定期评选先进,涵养道德风尚,推动社区共建共治共享。

  内外皆美的新未庄,被评为浙江省级全面建设小康新农村、省级文明村、省级绿化示范村、首批省级3A景区村庄。

  “我在蒙胧中,看见一个好的故事……许多美的人和美的事,错综起来像一天云锦……”在散文诗《好的故事》里,鲁迅描述了一个昏沉夜里的美好梦境。

  梦想已照进现实。今天的浙江,是全国唯一的共同富裕示范省。景美人和的新未庄,比“好的故事”还要好。故事未完待续,新未庄们还在不停地发展、向前,正如鲁迅所期望的那样:永是生动,永是展开。

  【文学原乡】

  时候既然是深冬;渐近故乡时,天气又阴晦了,冷风吹进船舱中,呜呜的响,从篷隙向外一望,苍黄的天底下,远近横着几个萧索的荒村,没有一些活气。我的心禁不住悲凉起来了。

  阿!这不是我二十年来时时记得的故乡?

  ——摘自鲁迅小说《故乡》

  旧历的年底毕竟最像年底,村镇上不必说,就在天空中也显出将到新年的气象来。灰白色的沉重的晚云中间时时发出闪光,接着一声钝响,是送灶的爆竹;近处燃放的可就更强烈了,震耳的大音还没有息,空气里已经散满了幽微的火药香。我是正在这一夜回到我的故乡鲁镇的。

  ——摘自鲁迅小说《祝福》

  【记者手记】

  沉重与轻松

  杨又华

  在花树映发、风景如画、游人熙攘的绍兴街巷,不时“邂逅”鲁迅小说里的人物,是一种奇妙的体验。

  他们是一个个、一组组惟妙惟肖的雕像:臂挎竹篮、身形佝偻,悲苦羞怯的祥林嫂;头戴破毡帽、弯腰驼背,拘谨麻木的老年闰土;身着破长衫,一脸落魄迂执的身形高大的孔乙己;表情张狂,愚憨狡黠无赖的阿Q阿D们……

  每次猝然相遇,总会让人出神良久。那一刻,你会情不自禁地想起小说里的那些场景,那些故事。而每一想起这些被侮辱被损害的人物的命运,心底便会隐隐产生一种沉重感。

  在一次次的出神与回味里,你也会不断感念鲁迅先生的伟大。感念他用如椽巨笔,透过这一个个永恒的人物典型,记录下了“风雨如磐暗故园”的那个时代的影像,写下了另一种“无韵之离骚”。

  深刻的现实主义艺术是穿透时空的。百年过去,在他的故乡,鲁迅文学的魅力化为了游客的别样体验——既有回望过往的感叹唏嘘,又有乐赏今时的轻松惬意。这种抚今追昔、逸兴遄飞的丰厚沉潜的旅游体验感,或许是别处难得有的。

  对于今天的绍兴文旅来说,鲁迅无疑是最大的IP。穿行于处处充满鲁迅文学元素的景区景点,有些游客或许不免会在心里发出疑问:如果今天鲁迅先生重返故里,他会是什么表情?是那个横眉冷目的战士,还是文创商店里那个眉开眼笑的“萌萌哒”的老头?——这,确实是一个有趣的话题。

放大 缩小 默认
  © 版权所有 湖南日报报业集团 
copyright © 2008 VOC.COM.CN, Geo Info.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312006003 经营许可证:湘ICP证010023 ICP备案号:湘ICP备100118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