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茜 刘友琼
近年来,长沙市农业农村系统依托万亿产值、干万人口的巨大市场,从城乡融合发展的角度对休闲农业发展的理念、路径、方式进行重构,着力打造以“两个面向”“两个服务”为目标定位,以全域美丽宜居村庄建设为底色,以特色农庄民宿为支撑,以乡愁文化为灵魂,以交流服务平台和系列活动为纽带,以乡村“六好”资源推广为抓手,发展城乡深度融合的休闲农业新形态。
2023年,长沙成功举办了2023世界旅游城市联合会长沙香山旅游峰会,先后上榜“中国美好生活城市之十大旅游向往之城”、中国美食旅游十城。长沙文旅市场强劲复苏,旅游人次、旅游收入实现大幅增长。刚刚过去的中秋、“十一”双节假期,长沙旅游订单量较去年上涨3倍以上,旅游热度位居全国前十、全省第一。与此同时,长沙周边游也迎来高光时刻。长沙市结合重要假期、农事节点,推出系列活动吸纳城市消费人群下乡,上半年全市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接待游客2439.3万人次,同比增长7.6%。
多维发展 打造乡村休闲名片
坚持面向城市又面向乡村,从城市需求侧对接老人回味乡愁、青年乡村野趣、家庭休闲娱乐、孩子研学体验的巨大消费潜力,从乡村供给侧挖掘和推广好看、好玩、好吃、好住、好摘、好带等“六好”乡村资源。
2023年中秋、国庆“双节”期间,策划推出“‘乡’约国庆”活动,“腾城迎宾 慢游乡村”之国庆专题打卡长沙“六好”乡村,共吸纳入乡消费人次达312.7万,为游客畅游乡村美景、乐享乡村美食提供服务指南,引领更多城市消费人群打卡乡村美景、乐享乡村美食、体验农事活动、品味民俗文化,打开乡村“土特产”市场空间,实现城市与农村、市民与农民、本地居民与外地游客多方共赢,形成全社会共同关注支持乡村振兴的浓厚氛围。
在誉为“长沙小西藏”的沩山乡,品一杯禅茶,享茶乡文化;浏阳市淳口镇鸭头村、鹤源村的千亩茶园里,一行行茶树环抱山间,游客穿梭其间,春天的气息扑面而来;湘江新区靖港古镇融传统与流行于一体,让游客在沉浸式游览场景中感受古镇诗意的烟火气、繁华的夜生活……
湘江新区莲花镇桐木村,第一个进村安营扎寨的民宿——莲花书栈,如今招来新的合伙人,在民宿旁流转了30多亩地打造“咖啡+露营”的野趣猩球营地,打开发展新空间。复古机车咖啡馆,正对着长沙网红地标——神仙岭,来自各地的摩托车友骑士们常聚于此,晨咖夜酒围炉而坐,细品难得闲心。
浏阳市达浒镇金田村金坑溯溪,今年夏天成为了市民休闲的首选,也带火了周边的民宿。“我们的民宿每天都有客人,周末更是爆满。”金田村大山深处的云躲躲民宿负责人卜多介绍,民宿走的是高端路线,耗资2000万,正在打造亲子度假综合体。目前第一期对外营业,承接团建和亲子游。金田村目前有26家农家乐、300多间民宿客房,带动村集体经济增收40多万元。
“乡村休闲游,是把乡村资源条件好、产业发展好等‘六好’资源变现,把美丽宜居村庄建设成果变现,推进城乡要素双向流动,我们的观念也要由建设乡村,转变为运营乡村,打造共同富裕的样板。”长沙市农业农村局局长戴建文说。
据了解,从2021年至今,长沙已建成1767个美丽宜居村庄,计划今年在全市建设15个以休闲观光、农业体验、研学教育、生态康养等农文旅融合为发展方向的美丽宜居村庄示范片。
根据部署,今年长沙将进一步加快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实施乡村休闲旅游精品工程,发布一批精品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线路,提质打造不同主题乡村民宿,建设乡村民宿度假区;同时,将完善研学体验、森林康养等产业链条,创建一批国家休闲农业重点县,打造一批乡村旅游重点村镇、中国美丽休闲乡村、星级休闲农业庄园,实现乡村旅游接待游客数超过6000万人次,乡村旅游收入超过500亿元。
人才互通 夯筑未来发展基础
多管齐下,破解人才单向流向城市的局面,促进人才更多地“回流”乡村,为乡村休闲旅游发展持续注入新活力。
一方面政策激活青年人才引流。坚持外部引才为乡村振兴聚才,印发《长沙市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青年引才补助实施办法(试行)》,对吸纳35岁以下高校毕业生就业并为其缴纳社会保险的在乡从事种植养殖业、休闲农业等企业,按大专、本科、硕士、博士各500元、600元、700元、800元每人每月的标准给予用人单位引才补助。
2020年,本、硕、博求学均在长沙的白玉超从华南农业大学博士后流动站出站,返回长沙加入了长沙县博士服务团,为乡村振兴贡献力量。
三年来,他在博士团中从事政、企、高校资源对接,开展松雅湖未来科技城产业发展课题研究工作,还牵头编制了《松雅湖未来科技城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规划》。
问及他回长沙参加工作的原因,他说“长沙是一座热情、有温度的城市,美味的长沙米粉、悦耳的塑料普通话,给我带来的幸福指数很高。”
此外,长沙市还聚焦产业引育人才,重点打造了三支队伍。
一是乡村文艺人才队伍。广泛动员市作家协会、摄影家协会、民间艺术家协会等文艺界有识之士参与,建成一支200多人的乡村文艺人才队伍,精心策划推出“道源湖粽子村包出致富路”“大围山下摇蜜季”“乡村振兴在宁乡”“望见山水·美丽乡村”等多种特色活动。
“捞刀河边,我眼前一河春水,亮如白练,那画卷般的倒影,是家乡诱人的妆容。”今年2月以来,长沙市民协、浏阳市文联组织部分文艺工作者在浏阳市淳口镇山田新村采风,考察古街、古祠、古桥、古树、古井、古窑、古寺,感受新农村建设的巨大成就,以文艺工作者的实际行动助力乡村振兴,并产出了《清凌凌的水映蓝天》《父亲的山田》《有山有田心思崽》等一批优秀的文艺作品。
今年8月,由长沙市农业农村局、长沙市委网信办主办的“打卡长沙网红乡村”短视频大赛采风活动,迎来了长沙各界新媒体达人参加打卡,一同前往位于长沙宁乡市的永盛村,见证和感受永盛村经济转型后的美丽蝶变。
拾月陌歌团队是一群坚守在新农村“三农”的新农人,致力于让越来越多的人发现和记忆中完全不一样的新农村。拾月陌歌主理人肖和军表示:“2020年开始,我们团队就走遍宁乡的各大乡村,以视频来呈现新农村风貌。今年,我们植根于永盛村,将民房改造成我们拾月陌歌本来造物生活馆,围绕永盛村打造全国第一个农民诗歌艺术村落,通过影像的方式展示乡村之美。”
二是乡村新媒体队伍。长沙市培育了一批以乡村生活为主题的主播和自媒体从业者,引导端阳大姐、美好秦报局等乡村主播传播乡村美景、美食,让新媒体从业人员在乡村振兴事业中大展身手。
三是乡村特约通讯员队伍。聘任并培训270名乡村振兴特约通讯员,壮大“三农”宣传工作队伍,开展乡村美景、美食、能人、楷模系列报道,2022年以来,共策划推出各类新闻报道千余篇,极大提升了长沙休闲农业发展的美誉度。
互动传播 构建平台助力推广
在湖南浏阳,不仅有为人所熟知的花炮产业,每年还有100多万只粽子从这里发往全国各地。浏阳市关口街道道源湖村是有名的“粽子村”,全村共有200多户800多人从事粽子产业。
“用三片粽叶卷成圆锥形的圆筒,再捏成一个三角形……”2022年端午节当天,浏阳市联合中央电视台国际频道直播连线道源湖村包粽子大赛,带货促销,让市民与农民实现“零距离”交流,通过抖音、微信视频号等平台进行线上直播,打响浏阳市道源湖村“粽子村”的名号。今年上半年道源湖村粽子销售量同比增长超过20%。目前,长沙正在打造“蜜蜂村”“豆腐村”等网红村,以网络媒体流量,为乡村振兴发展赋能推广。
2022年9月,微信公众号“长沙农业农村”正式上线,打开了乡村休闲宣传推广的窗口,聚焦不同年龄、不同群体的乡村休闲需求,策划喜闻乐见的“乡约国庆”“深秋赏银杏”“熟了!来摘!”“钓虾宝藏地”等推广活动,做到休闲板块周周有主题、月月有推荐。
短短一年时间,公众号累计发文720篇,其中100余篇原创,每篇推文平均阅读量超千次;共收获12万多粉丝,阅读超80万次,转发超6万次。策划并组织了“忆乡愁看振兴”系列活动。2022年长沙市农业农村局成功举办第一届“忆乡愁·看振兴”主题活动,开展征文、摄影、美食大赛,其中征文比赛共收到投稿725篇,摄影大赛收到投稿6800多组,美食比赛参与投票人数累计达197万人次。今年继续组织开展第二届“忆乡愁·看振兴”征文、摄影大赛,新设短视频大赛,逐步打造系列活动品牌。通过比赛多角度记录、表达和分享长沙乡村新面貌,全面展示乡村振兴丰硕成果。
民以食为天,食以味为先!长沙乡村美食品种丰富、味道鲜美,且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除了食物本身,更包含着本地的风土人情、生产特色、生活方式。为深入挖掘乡村特色美食文化,促进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提档升级,2022年长沙市农业农村局、长沙市总工会、长沙市文化旅游广电局联合开展以“乡味一桌菜·最忆家乡情”为主题的全市乡村美食制作技能竞赛,制作乡村美食书籍及地图,拍摄《长沙乡味一桌菜》系列美食节目,开展传承人培育、美食村庄推广和产业融合发展等工作,打造了一批以美食为主题的乡村旅游村、网红打卡点。
今年5月,长沙市农业农村局、长沙市文化旅游广电局联合印发《关于支持最具长沙特色的乡里土菜和农家小吃发展的指导意见》,《意见》指出,2023年至2025年,全市将推选特色乡里土菜和农家小吃100个,扶持生产销售庭院店坊100家,评定一批从事特色乡里土菜和农家小吃工艺传承人、市级非遗传承人、乡村工匠和新型职业农民,推广特色美食村庄50个,培育特色鲜明、品质上乘、富有内涵、市场认可的典型乡村土菜和农家小吃新业态,形成最具长沙特色的乡村美食品牌。
据了解,在2023年特色乡里土菜、农家小吃入围名单中,既有山野大片花猪肉、滋补黑山羊肉等“老牌明星”,也出现了百熙状元鸡、湘派醉鹅等新晋网红。“推选结果出来后,我们将编制《乡味一桌菜》电子书,面向全网推广。”长沙市农业农村局乡村文化与产业融合发展促进处肖华沙处长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