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版:专题 上一版3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头版

第02版
要闻

第03版
要闻
 
标题导航
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2023年09月21日 星期四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创新创业 圆梦湖南
——湖南省创新创业大赛10周年纪实

2023年湖南省创新创业大赛分主体赛、颠覆性技术大赛、专业赛,赛事设置更精准聚焦。

本版图片由省科技厅提供

  王铭俊  刘 健

  9月21日,常德柳叶湖畔,星光璀璨。

  “长沙银行杯”2023年湖南省创新创业大赛总决赛举行,澎湃湖南科技创新的充沛动能。

  蓦然回首,湖南省创新创业大赛已走过10年。

  这是从青涩稚嫩,到成熟稳重的10年。

  大赛从最初的小规模、单一项目的竞赛,成长为涵盖全省、影响全国的重要创新创业活动。

  这是播下一粒科技种子,长为参天大树的10年。

  数百家企业通过大赛获得创业投资,一大批初生力量壮大为科技小巨人企业,还有一批科技型企业成功挂牌上市。

  曾经一叶扁舟,已成巍巍舰群。

  今天,这个已累计搭载21000多家企业和团队的舰群,仍昂扬新姿,扬帆在科技创新的蓝海中。

  造 梦 

  参赛项目居中部省份第一位

  9月7日,“长沙银行杯”2023年湖南省“科技+”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决赛在郴州落下帷幕。这是今年湖南省创新创业大赛新创的一个赛事单元。

  这些年,大赛赛事不断成熟,赛事形式逐渐丰富。

  时间回拨到10年前。

  2012年,在科技部主导下,激励创新创业的“中国创新创业大赛”启动。第2年,湖南省迅速响应,启动相应省级赛事。

  2013年的首届大赛不分产业,只有一个赛道。历时近3个月,吸引来自全省各市州426家企业和101家创业团队报名参赛,最终22家企业胜出,15家获奖企业被推荐参加全国大赛。

  10年时光,大赛报名参赛企业增长到2835家,翻了近7倍;已建成市州赛、半决赛、总决赛多层级选拔,省、市、县三级联动,主体赛、颠覆性技术大赛和专业赛相结合的赛事体系。

  大赛成为全省乃至中部地区创新创业第一品牌赛事。

  “我们紧扣省委省政府每年经济发展重点,紧扣科技创新的卡链断链处设置赛道,重点挖掘中小企业的创新能力和高成长潜力。”省科技厅党组书记、厅长李志坚介绍。

  2019年,大赛首设“生物医药和现代农业行业”赛道,支持现代农业科技型中小微企业创新发展。

  2021年,科技部启动首届颠覆性技术大赛。我省共精选凝练123个项目报名参赛,11个项目晋级领域赛,获评年度“全国颠覆性技术创新大赛优秀项目”。2个项目晋级总决赛,1个项目获评年度最高奖项“全国颠覆性技术创新大赛优胜项目”。2022年全国颠覆性技术创新大赛,我省再创佳绩。共有20个项目获评领域赛年度“全国颠覆性技术创新大赛优秀项目”,获奖数居全国第4名,中部第1名;6个项目晋级总决赛,2个项目获评年度最高奖项“全国颠覆性技术创新大赛优胜项目”。

  2022年开始,大赛开始筛选重点领域举办行业赛事,突出一个或多个行业主题,当年设立数字创意专业赛、超级算力专业赛。此时,传统优质赛项与新增赛项并行。

  扩充的是赛道,不变的是办赛初衷。

  从第1届到第10届,大赛的主题与呼号“创新创业 圆梦湖南”从未改变。

  为每一位逐梦者营造和维护公平公正的竞赛环境,深深根植在主办方心上——大赛设立监督小组,全程接受监督;评委由省内外知名技术、金融创投、财务领域的专家担任,随机抽取,抽签分组;现场打分,实时公布成绩和排名;总决赛由“7名资深评委和20名大众评委”共同组成专家评审团……

  参赛选手满意度高,实现了零投诉,也吸引越来越多的团队加入到大赛中。

  “我们的报名参赛项目数,不仅逐年递增,而且每年都居中部省份第一位。”省火炬创业中心主任李阳保介绍,阳光办赛,切实保障了获奖项目的含金量和优质性。

  2022年12月,科技部组织的第十一届中国创新创业大赛全国总决赛在深圳举行,全国各地方赛区选拔推荐的1485家企业入围。

  夺牌不易。大赛“获奖企业”仅设22家,其中成长组一等奖2家、二等奖5家、三等奖8家。

  来自湖南赛区的聚仁化工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斩获成长组一等奖,长沙升华微电子材料有限公司斩获成长组三等奖,我省实现大丰收。

  筑 梦 

  每一届大赛,都在探索“政策加码”

  2013年的首届大赛,省科技厅对22家获奖企业分别给予省创新基金项目10万元到30万元的立项支持,大赛冠名单位还分别给予上述企业1万元至10万元不等的现金奖励。

  那年颁奖晚会上,省科技厅与7家金融机构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以建立和完善我省支持自主创新的科技金融服务体系。

  自创办之日起,大赛就不单是一场科创项目比拼的竞赛,而是涵盖辅导优化、路演竞赛、创投对接、宣传推介的科技型中小微企业服务平台,一个全省强有力的众扶众创平台。

  “每一届大赛,我们都在探索‘政策加码’,为参赛者争取更多的政策红利,以调动大家的创新创业激情。”省科技厅高新技术发展及产业化处处长王先民介绍。

  从2016年开始,省科技厅每年拿出3000万元科技经费支持获奖企业。近年来,市州科技局及益阳、常德高新区还纷纷出台政策,在国家和省级政策基础上进行追加,给予专项资金支持。

  赛马场上选骏马,市场对接配资源。“市场”“资源”一直是大赛的关键词。

  为强化大赛投资视野,大赛拓展项目遴选方式,创造性地增设“以投代评”“卓越直通车”与“以赛代评”同步晋级通道。

  小微组获得100万元以上、成长组获得500万元以上投资额度的项目,取得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等荣誉资质的企业,可直接晋级省半决赛,并择优推荐全国赛。

  对科技型企业来说,项目、资金等就是“粮草”。“粮草”是否质优量足,直接关系到企业能否取得成果。

  在这里,大家既不需要满世界找资金,也不需要满世界找技术。

  省科技厅与国内9大银行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参赛企业和参赛项目均可享受协议中有关政策;

  省内外500多家创投金融机构,全赛季为企业提供“融资+融智”服务,组织科技服务团,做好上门服务、一对一服务,解决企业投融资、创业辅导和一站式入驻等问题;

  长沙银行连续8年冠名支持大赛,每年拿出100万到300万元资金支持赛事组织工作,并专门制定支持企业创新发展的“10条政策”,各分支机构全程跟踪参赛项目和企业……

  没有一场大赛,能做到人人都获奖。但大赛举办方努力探索,让每个参与者都不“白来”。

  10年来,省科技资金支持获奖企业1124家,总额达1.8亿元;引导地方财政资金支持获奖企业2000余家,总额超2亿元。

  省、市、县三级科技主管部门联动,举办各类创新创业服务活动600余场,培训创业者超20万人次。

  大赛累计服务企业超10000户,帮助参赛企业获得创业投资总计超过100亿元、贷款授信超过150亿元,成为科技型中小企业成果转化、融资融智的“助推器”。

  圆 梦 

  1.2万余家科技型中小企业诞生

  4月17日,华曙高科在科创板鸣锣上市。从大赛走来,华曙高科已成长为全球极少数同时具备3D打印设备、材料及软件自主研发与生产能力的增材制造企业。

  不到2个月,6月15日,“全球风电紧固件第一股”飞沃科技在创业板上市。

  公司同样是湖南省创新创业大赛走出的选手,董事长张友君曾深情回忆,大赛开阔了管理思维,助力企业快速发展。

  10年,大赛探索出一条较为成熟的“创业团队/小微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上市企业”的成长路线。

  业内有种说法,在湘科技型企业的企业家们一聚会,总能碰上几位创新创业大赛的“赛友”。

  数据统计,10年来,大赛共培育科创板上市企业5家,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50余家,高新技术企业6000余家,科技型中小企业1.2万余家。

  不少人已经取得了重大成果,不少公司已从呱呱坠地的新生力量,成长为行业领头羊——

  开通科技人才遴选“直通车”,对获得全国赛一、二、三等奖和省赛一、二等奖的主要企业创办者和实际控制人,直接遴选为省科技创业领军人才;超20 人通过申报绿色通道,入选国家创新人才推进计划。

  华腾制药、都正生物、中航动力、菁益医疗、华灏新材等一大批企业通过大赛加速技术创新步伐,打破技术垄断,壮大为科技小巨人企业。

  圣湘生物、爱威科技、松井新材等一批科技型企业挂牌上市,在科技创新的路上飞得更高、走得更远。

  创新引领创业,创业加速创新。

  大赛也成为我省优化创新环境、提升区域创新能力、打造双创升级版的重要举措,成为我省建设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科技创新高地、加快实现“三高四新”美好蓝图的重要抓手。

  3年来,全省高新技术企业突破1.4万家,保持全国前10;科技型中小企业近2万家,从全国第11进位至第7;技术合同成交额占GDP比重突破5%,从全国第15位进位至第7位。

  今年,大赛又进行优化分组,举办的5场产业赛,全部委托省内产业园区和产业较为突出的县市区承办,助推地方产业创新发展。

  创新,只有起点,没有终点。

  以赛为媒,优“双创”生态,育“双创”新星,引“双创”项目,更多的创新资源将在湖湘汇聚,更多的创新创业理想会在湖南圆梦。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 版权所有 湖南日报报业集团 
copyright © 2008 VOC.COM.CN, Geo Info.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312006003 经营许可证:湘ICP证010023 ICP备案号:湘ICP备100118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