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版:要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头版

第02版
要闻

第03版
要闻
 
标题导航
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2023年09月21日 星期四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湖南首例心肺移植受者术后“20岁”了
生存时间亚洲第一

  湖南日报9月20日讯(全媒体记者 周阳乐)今天,39岁的郑长贵迎来术后“20岁”生日。没有特别的仪式,他照例来到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图书馆,穿梭在书架间整理图书。时光不语,却见证了郑长贵活着的每一秒,都在续写生命的“奇迹”。

  2003年9月20日,因患有先天性心脏病、室间隔缺损、肺动脉高压晚期等疾病,来自邵阳农村的郑长贵在湘雅二医院接受了心肺联合移植手术,成为湖南省首例心肺联合移植受者。据医学文献检索,他创造了亚洲地区迄今心肺联合移植术后生存时间最长、生活质量最好的纪录。郑长贵说,20年来,最显著变化就是“蓝嘴唇”变红润,运动耐力提高了,生活质量大大改善。他每天都要服用抗排异药物,多的时候吃五六种药,现在基本只吃2种。状态好的时候,他参加过运动会,还爬上了岳麓山。空闲时间他就看看书、上公园,晚上散散步,饮食、作息等与常人无异。

  2005年,考虑到他每次随诊都要来回奔波,家庭条件又差,医院为他安排了工作——图书馆管理员。郑长贵很喜欢这份来之不易的工作,尤其让他感动的是,医院当年为他减免了大量治疗费,且至今仍在资助他的医药费。“有了这份工作,才让我活到现在。”郑长贵说,几次危险时刻都幸得医院及时救治,今年初感染新冠,也算有惊无险。

  20年里,开朗的郑长贵常常鼓励病情与他类似的病友。他的微信名是“坚持就是胜利”,手机里有几个移植群,大家互相交流情况。他也会去科室给病友“现身说法”。有人在门诊听闻他的故事,来图书馆找他,他总是鼓励他们按时吃药、积极治疗。去年11月,郑长贵做了一个重大决定:在中国人体器官捐献管理中心登记为志愿者。他说:“如果今后我身上的器官能用,我也希望能帮到别人。”

  心肺联合移植手术是世界医学界公认的高风险、高难度、特大型手术。据悉,湘雅二医院心血管外科已完成心肺联合移植手术16例,1年成活率超90%,长期生存并已融入、回归社会4例。其中,一位心肺联合移植受者术后7年成功分娩健康宝宝。同样可喜的是,以前移植受者每月购买抗排异药物需5000多元,现在绝大部分可通过医保报销。

  该院心血管外科相关专家说:“郑长贵术后这20年,是他本人、医院、社会形成合力而取得的集体胜利。”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 版权所有 湖南日报报业集团 
copyright © 2008 VOC.COM.CN, Geo Info.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312006003 经营许可证:湘ICP证010023 ICP备案号:湘ICP备100118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