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心
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三年前,习近平总书记来湘考察,为湖南描绘了“三高四新”美好蓝图,其中“着力打造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科技创新高地”,是“三个高地”的重要组成,是习近平总书记赋予湖南科技创新发展的全新坐标定位和重大使命任务。
三年来,湖南不断强化以科技创新为重点的动力支撑,打造了一批“高端顶端尖端”创新平台,集聚了一批“领先领军领头”高新产业,形成了一批“顶尖拔尖荷尖”创新团队,区域创新能力全国排名由第11位进位至第8位。省委十二届四次全会明确提出要“大力推进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科技创新高地建设,加快构建汇聚全球创新资源的创新型省份”,确定了滚动实施科技创新高地标志性工程、推动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和成果转化、实施新时代人才强省战略的实践路径,为湖南在新起点上推动创新发展制定了路线图、施工图。
在标志性科技工程上打造核心竞争力。“正谋划将长沙打造成为全球研发中心城市,使之成为湖南现阶段创新驱动发展的第四项标志性工程。”两个多月前,省委书记沈晓明在2023互联网岳麓峰会上勾画出这一新目标,令人倍感振奋。省委十二届四次全会又明确将“建设长沙全球研发中心城市”列为打造科技创新高地的标志性工程之一。打造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科技创新高地不是一句抽象空洞的口号,需要有实实在在的抓手,有一批标志性工程引领。这次省委全会提出要滚动实施科技创新高地标志性工程,并将“四大实验室”“四个重大科学装置”构成的“4+4科创工程”,与长株潭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提质升级、建设湘江科学城、长沙打造全球研发中心城市、推进科技赋能文化产业创新工程一道,组成湖南推动创新驱动发展的五大标志性工程。值得留意的是,在这一系列标志性工程前有“滚动实施”四个字,这就意味着标志性工程这个抓手是开放性的、动态的,除了目前这五大工程,今后还可能不断发掘新的标志性工程滚动进来。标志性工程标注着目标的高度,体现着发展的水平,具有牵引示范的强大效应。前进道路上,我们要把这一项项标志性工程当成一张张高难度、高标准的考卷,用担当的精神、过硬的本领答好答精彩,助推湖南打造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科技创新高地,不断提升湖南在全国科技创新版图中的地位。
在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上赢得核心竞争力。关键核心技术是国之重器,是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硬核实力。最新出版的一期《求是》杂志刊发了中共湖南省委署名文章《矢志报国 向海图强》,讲述了“时代楷模”万步炎同志的先进事迹。万步炎同志坚持三十多年如一日,聚焦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带领团队全力突破关键核心技术难题,持续研发“海牛”系列钻机系统,一次次刷新海底钻机钻深纪录,推动我国海洋资源探采装备实现从无到有、从落后到领跑的飞跃。对于湖南来说,是不是“具有核心竞争力”,能不能成为“科技创新高地”,关键就要看能不能突破一些原创性引领性技术,解决一批“卡脖子”难题。近年来,湖南在这方面卓有成效,从不断刷新“中国产量”的超级杂交水稻到频频展现“中国算力”的“天河”系列超级计算机,从北斗卫星遨游“深空”到“地下蛟龙”大型盾构机,一批关键核心技术达到世界领跑领先水平。这次省委全会提出要实行重大科技任务“揭榜挂帅”等制度,紧盯优势特色产业关键点、未来科技和产业制高点,持续实施“十大技术攻关项目”。这是对推进关键核心技术攻坚的前瞻部署,也是对湖南冲上科技创新高地的号令动员。全省广大科技工作者要胸怀“国之大者”,服务“省之大计”,把国家所需、未来所向与湖南所能结合起来,勇闯科技“无人区”,积极抢占科技制高点,争做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生力军。
在科技成果转化上提升核心竞争力。科技创新是重中之重,科技成果转化同样重要。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科技创新绝不仅仅是实验室里的研究,而是必须将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动力。”对于科研机构来说,科技成果只有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才更有价值;对于地方发展来说,产业转型升级同样需要科技创新赋能。湖南科教资源丰富,仅长沙就有4所“双一流”高校,但高校科技成果的本地转化率偏低,“墙内开花墙外香”的问题较为突出。这次省委全会对推动科研成果转化专门作出部署。要把握好这一要求,找准着力点,打破科技创新供需之间的“藩篱”,持续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有机融合,特别要加快高校科技成果本地转化,让更多成果从“书架”走上“货架”,让更多优质研发成果就地转化成现实生产力,为实现“三高四新”美好蓝图提供强劲动能。
在高水平创新人才上集聚核心竞争力。“创新之道,唯在得人。得人之要,必广其途以储之。”近年来,湖南制定出台了关于深入推进新时代人才强省战略奋力打造国家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的实施意见,先后实施了“芙蓉人才计划”、“三尖”创新人才工程,全省人才事业取得了长足进步,但现有人才总量仍显不足、人才结构仍然不优。这就需要打好“引才、育才、用才”组合拳,在“引才”方面着力引进培养一批战略科学家、科技领军人才、青年拔尖人才和创业团队,同时对本土人才要一视同仁,避免“招来女婿气走儿”;在“育才”方面要充分发挥我省科教资源丰富等优势,走好人才自主培养之路,持续提高人均受教育年限,以高水平教育产出高质量人才;在“用才”方面要深化人才体制机制改革,向用人主体授权,为各类人才松绑,不断优化人才评价体系,激活人才“一池春水”,真正把“惟楚有材”的广泛影响力变成“人才兴湘”的现实生产力。
科技是国家强盛之基,创新是民族进步之魂。当前,全省上下正奋力把“三高四新”美好蓝图变为现实,科技第一生产力、创新第一动力的作用更加举足轻重。我们要大力推进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科技创新高地建设,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大力营造良好创新生态,持续推动创新要素向湖南汇聚、创新成果在湖南转化、创新活力在湖南迸发,更好为高质量发展赋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