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版:市州 上一版3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头版

第02版
要闻

第03版
思想领航·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大调研
 
标题导航
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2023年09月19日 星期二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让易地搬迁群众日子越过越好
——祁东县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工作纪实

  陈鸿飞  伍俊晖  刘继海

  申石定  付姣龙

  9月18日,晨曦初露。祁东县灵官镇竹木市场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点居民刘国民早早起床,带着几个搬迁户,来到离家不远的烤烟房。

  在烤烟房前的厂棚里,刘国民麻利地对烟叶分类打包。笔者从中抽出几片烟叶,烟叶烘烤得两面金黄,香味浓郁,属上等的烟叶。

  年逾五旬的老刘,老家住在灵官镇群利村。5年前,他和村里其他搬迁户一样,集中搬迁到灵官镇竹木市场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点。刘国民有一手烘烤烟叶的好技术,在十里八乡小有名气。

  2019年初,刘国民先后流转群利村欧家、油台、太平等村民小组151亩土地种植烤烟。闻着从一座座烤房散发出来的清香,老刘告诉笔者,今年,烟叶生产又是一个好年景。“刨去成本、人工开支,烟田纯收入18万元左右。仅此一项,务工的搬迁户年均增收1.2万元左右。”

  “2016年4月,祁东县启动易地扶贫搬迁工作。搬迁建档立卡贫困户3298户11994人。”县委书记雷华说,县里与所有搬迁对象签订产业帮扶协议,6173名搬迁对象再就业,758名搬迁对象兜底扶贫,实现了“搬得出、稳得住、有事做、能致富”的目标。2018年11月,全省易地扶贫搬迁工作现场会在祁东召开。2020年6月,国家发改委督导组前来祁东督导易地扶贫搬迁工作,要求在全省推介祁东经验。

  “让易地搬迁群众日子越过越好。”祁东县委副书记、县长彭丽堂告诉笔者,祁东县将后续扶持作为搬迁户入住后工作重心。从搬迁群众务工就业、产业发展、社会融入、社区管理等方面制定行之有效的长效机制,扎实做好易地搬迁“后半篇”文章。

  “我们搬迁到‘新家’,生活舒心安心,党和政府的好政策更暖心”

  9月17日早上5时30分,马杜桥乡马杜桥村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点。大山从睡梦中醒来,搬迁户陈卫元起了个大早,走出房门,朝着健身广场走去。

  “我家祖祖辈辈居住在与邵东搭界的大山深处。”陈卫元说,2017年底,他和村里其他搬迁户一样,搬到“新家”马杜桥村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点。

  笔者推开陈卫元的家门,映入眼帘的是一套两居室,配有厨房、阳台和厕所。

  “按政策,我家3口人,分配一套面积75平方米的安置房。”陈卫元说,水、电、网络、灶台等全部安装到位。“6年来,我们搬迁到‘新家’,生活舒心安心,感谢党和政府的暖心政策。”

  挪穷窝,拔穷根。“2016年至2017年,马杜桥乡先后从延塘、乐园、星桥等6个村搬迁251户886人。”乡党委书记高建军介绍,这些易地扶贫搬迁户分别安置到马杜桥、延塘、乐园等村的9个安置点。截至目前,该乡新建安置房105栋,住房面积2.2万多平方米。还新修沥青路、健身文体广场、农贸市场等基础设施,配套建设村卫生室和幼儿园。“让近千搬迁群众过上新生活,迎来好日子。”

  “要使搬迁群众日子过得安心舒心,完善安置点配套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是关键。”祁东县政府负责人说,去年,该县争取国家以工代赈示范工程项目2个,以工代赈资金1180万元。

  “这笔钱用于马杜桥乡易地搬迁集中安置点供水设施和灵官镇竹木市场安置点菜篮子工程等配套设施建设,建成‘补短板’项目2个,实施其他安置点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项目8个。”这位县政府负责人告诉笔者,项目建成后,有效解决了1500余名搬迁群众的日常饮用水问题。

  据了解,祁东县在集中安置区增添健身娱乐设施200余套,更新和新增消防安全设施100余套,增强搬迁群众的归属感、获得感和幸福感。

  “目前,全县所有安置点水、电、路、讯、垃圾处理、污水收集等配套基础设施运转正常,满足群众入住基本需求。”祁东县发改局局长陈彦青介绍,中小学、幼儿园、村卫生室等公共服务设施依托原有机构完善达标,满足了群众就近就学就医,教育、医疗扶贫政策全面落实。

  9月16日上午10时,灵官镇竹木市场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点。搬迁户周艳丽把洗好的猪肉、排骨、空心菜、茄子、辣椒等放在厨房的案板上。笔者看到,液化气灶台的高压锅冒着热气,锅里蒸着麸子肉,香气扑鼻。

  “这些饭菜是为奔立尔制衣乡村车间员工准备的午饭。”周艳丽边切辣椒边说,奔立尔免费为员工提供中餐和晚餐,免去女工下班后还需做饭的烦恼。

  走进周艳丽家的安置房,这套安置房共有5间房,配备阳台、厕所,电视机、洗衣机、热水器、燃气灶等一应俱全。 

  最醒目的是,房屋北面墙壁上贴满了奖状。周艳丽说,这些奖状是儿子汪浩、女儿汪洁获得的。提起儿子和女儿的成长,母亲的脸上扬起幸福的笑容。

  “要使搬迁群众在新家安下心来,融入安置点的大家庭。搞好安置点社区治理和搬迁群众社区融入是前提。”陈彦青说,全县36个集中安置点加强乡风文明创建,建立健全安置点环境卫生及公共设施管护制度,每个安置点配备2至3名管理人员,开展保洁规范管理和环境整治。对有3名以上党员的安置点成立党小组,纳入社区支部管理。

  不是一家人,不进一家门。“去年以来,各个安置点结合文明县城创建活动,组织搬迁群众开展志愿者服务活动5次,参加人员102人次;开展义务植树活动3次,参加人员149人。”县发改局负责人表示,各项活动的开展,搬迁群众与所在地居民好似一家人,水乳交融,其乐融融。

  “现在乡村车间打工,每个月有固定收入,心里很满足”

  离开周艳丽的家,笔者来到灵官镇竹木市场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点的爱君皮具乡村车间,员工陈外香正在聚精会神加工皮具。她的身旁堆满了已加工好的一摞皮具产品。

  陈外香边加工皮具边说,她家4口人,居住在灵官镇枣园村,村子深处偏远山区,山路十八弯。2018年春节前夕,陈家搬进了灵官镇竹木市场安置点新房。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后续扶持最关键的是就业。“从山上搬到集镇,最怕过闲日子。”陈外香说,那年过完春节后,镇干部上门告诉她,镇里引进爱君皮具、奔立尔服饰、衡阳弘展中药材加工厂等乡村车间,安排像她这样的搬迁户就业。

  说干就干。2018年3月,陈外香和来自周边的群利、傅家町、熊罴岭等村(社区)70多个搬迁姐妹来到爱君皮具打工。“现在,每个月有固定收入,心里很满足。”

  在灵官镇竹木市场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点,县委书记雷华、县长彭丽堂多次调研乡村车间:“乡亲们搬出来后,要稳得住、能致富,才能扎下根。”

  “兴办乡村车间,目的就是为了促进就业。要多招收困难乡亲就业。企业参与兴办乡村车间,先富带后富,很有意义。”

  几年来,祁东县强化就业优先政策,帮助搬迁群众实现就业创业。县委副书记魏春生介绍, 县里运用乡村车间、生态文旅、开发公益岗位、实施以工代赈示范工程项目,推广以工代赈方式实施农业、交通等基础设施领域项目,优先安置有就业意愿的易地搬迁户就近就地就业。

  9月17日是双休日。衡阳游客陈先生慕名来到马杜桥乡石门山村旅游观光。陈先生一家参观了石门三叠、三阳山、滴水龙潭、逃军岩、高峰茶场等景点。

  陈先生下得山来,在马杜桥乡高峰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点旁,看见游客争相购买高峰云雾茶。据了解,这个茶叶售卖点是搬迁户肖富生开的。

  “这几年,乡里搞文旅项目开发。我们搬迁户开店卖高峰云雾茶和土鸡蛋、茶油、菜籽油、生态大米、红薯粉丝等土特产,村民在家门口吃上了生态旅游饭。”肖富生说。

  马杜桥乡人大主席张森告诉笔者,“目前,乡里共有10多个易地扶贫搬迁户从事生态旅游项目的导游等服务、管理,实实在在尝到了甜头。”

  近年来,祁东县通过举办专场招聘会、推荐务工、开展技能技术培训等就业帮扶措施,在集中安置点附近建设帮扶车间30余个,旅游景点小卖部20余个,吸纳需要在家照顾老人和孩子无法外出务工的搬迁户就近就地就业200余人,新增公益性岗位78个,开展职业技能培训8次,培训1233人,举办专场招聘会4场,推荐外出务工1986人。

  “全县有就业意愿的搬迁群众劳动力就业率100%。没有劳动力的家庭,通过社保兜底、委托帮扶、资产收益、赡养及其他方式,人均年收入在1.5万元以上。”魏春生说。

  “搬迁户自主发展乡村产业,腰包鼓了,日子美啦”

  “没有想到龙兴村的田园风光这么美。”9月18日上午,祁东县城居民周兴城携带一家老小,自驾游来到蒋家桥镇龙兴村欣赏田园美景。村里的网红秋千、网红火车、飞天威亚等娱乐项目颇受一家人喜爱。

  龙兴村党总支书记雷响明介绍,3年前,该村有3户搬迁户参与以荷花为主题的特色旅游项目开发。建立“企业+基地+农户”的发展模式,打造500亩“荷花+养鱼”观光基地,建设以乡村特色戏台、民宿、农家乐等为主的观光农业、休闲农业、体验农业。

  “今年上半年,村里‘荷花+养鱼’基地项目旅游收入近20万元。” 雷响明掐指一算:仅此一项,3户搬迁户增收9万元左右。

  “‘十四五’期间,龙兴村计划在荷花基地兴建划船、采摘、观赏特色项目。”村党总支负责人告诉笔者,在黄木片打造500亩高标准农田示范园,增加村集体和搬迁户收入。

  产业扶到户,致富有门路。“搬迁户自主发展乡村产业,使自己的腰包鼓起来,日子美起来。”祁东县委副书记、县长彭丽堂拿出一份“产业帮扶行动工作方案”说,县里将易地搬迁安置点产业发展纳入县域“十四五”乡村产业发展规划,共纳入产业项目36个,投资4200万元。

  “把健全联农带农机制,作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重要举措,通过‘万企帮万村’行动、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五年行动等支持措施,通过直接帮扶、委托帮扶、股份合作等方式,实现产业帮扶全覆盖。”这位县政府负责人说,帮扶有劳动能力和有产业发展意愿的搬迁脱贫人口,通过入股分红、土地流转、务工等方式增加经营性收入。

  “村里产的柰李、金橘,果子新鲜,口感好,衡阳消费者喜欢吃。”9月初,衡阳雁城果品超市的两台大货车,停靠在河洲镇市门村的果品仓库前,搬迁户雷五一和几个村民正往车上装载柰李、金橘等水果。

  “今年风调雨顺,10多个搬迁户种植的柰李、橘子、桃子等水果获得丰产。”雷五一对笔者说,他想用卖水果的钱,装饰房子,圆全家的“新房梦”。

  “前年,市门村与湖南中农生态果业合作创办优质水果基地。”村党总支书记雷仕刚说,水果种植面积1200余亩,主要为黄金柰李、脆蜜金橘、鹰嘴桃等。“村里有10多户搬迁户参与种植和管理。” 

  雷仕刚告诉笔者,今年村级集体经济收入预计突破30万元。其中,优质水果基地收入近20万元。“搬迁户人均增收8000元左右。” 

  “目前,全县共建立农村集体经济组织367个。其中,经济合作社329个,股份经济合作社38个。”县政府负责人说,截至目前,全县367个村(居)总收入3.5亿元。其中,村级集体经营性收入突破3000万元。全县涌现出蒋家桥镇龙兴村、河洲镇三河村,石亭镇长安村等一批易地扶贫搬迁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的典型村、明星村。长安村还入选我省集体经济百村案例。

  开展防返贫监测,巩固搬迁脱贫成果。“祁东县加强对搬迁群众、搬迁家庭特别是搬迁劳动力进行动态监测,早发现、早帮扶,不漏一户、不掉一人。全县共识别纳入监测对象829户2010人。其中,搬迁对象69户176人。”县政府负责人说,县里充分发挥“湖南省防返贫监测帮扶管理平台”作用,每个月组织民政、残联、医保等部门,对风险预警信息进行核处和信息比对,实现风险排查预警数据共享,有效消除监测对象返贫致贫风险。

  一年一度秋风劲,不似春光,胜似春光。“搬迁脱贫是第一步。‘十四五’期间,祁东县要从发展乡村产业、壮大村集体经济等方面想办法、找出路。深入推进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五年行动计划,持续开展‘千企兴村、万社联户’行动,健全联农带农利益联结机制。”祁东县委书记雷华表示,该县将积极盘活农村闲置资产,加大乡村车间建设力度,力争新认定上规模乡村车间30个以上。

  “全县易地搬迁的群众要发挥自身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用自己的双手创造更加美好的新生活。”雷华说,奋力建设“有山水底色、乡愁记忆、发展活力”的祁东“幸福画卷”。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 版权所有 湖南日报报业集团 
copyright © 2008 VOC.COM.CN, Geo Info.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312006003 经营许可证:湘ICP证010023 ICP备案号:湘ICP备100118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