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版:湘江周刊·艺风 上一版3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头版

第02版
要闻

第03版
思想领航·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大调研
 
标题导航
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2023年09月15日 星期五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评论如赏石 瘦皱和漏透
——品“三爷有画说”系列短视频作品

  刘晨,网名“瘦三爷”,1965年3月出生,湖南华容人。曾就读于广州美院国画系,多年来从事艺术策划与推广、书画鉴赏与拍卖。

  蒋蒲英

  评论是思想的艺术,唯有思想的碰撞能促进文化艺术行业的蓬勃发展。细细品味刘晨的“三爷有画说”系列评论短视频作品,为他完整的美术史论知识体系、卓越的艺术见识、敏锐的艺术判断所折服。百般迁思回虑之下,观看者的艺术想象力和创造力得以提升,引发了大众对美学的思考。刘晨独特的美术评论同赏石文化的审美法则“瘦、皱、漏、透”不谋而合,有异曲同工之妙。

  赏石所谓的“瘦”,是指石体清瘦,壁立千仞,挺拔俊俏,卓尔不凡。瘦者,与清俊相依,与肥俗相对。刘晨是湖南艺术市场一位重要的推手和策展人,同时他也是一个地道的商人,一个颇具文人风骨的艺术评论家。他的系列评论不落俗套,注重对艺术本身价值的评价,将画家及其作品的民族性、地域性放在美术史和美学体系里进行考证和品评,让观众可以用最短的时间对所评论的画家有一个基本的概念,进而形成自己的判断。比如《碰不得的“墨神”黄宾虹》,对黄宾虹的评价非常中肯到位,对傅雷的质疑也合情合理,没有半点迎合。在不损害黄宾虹、傅雷等人形象的情况下大胆指出他们的不足。刘晨敢讲真话,他直面当代画坛问题的勇气的确让观众眼前一亮。

  赏石的“皱”,尤指石质之奇特和表面之变幻,在于体现内在的节奏和韵律。所谓“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天机动,拂皱千年顽石”,刘晨的评论,是建立在其受到过扎实美术教育基础上进行的评论,是基于对艺术发展规律的深刻认识下作出的判断,他不追求细枝末节,而是放眼美术史的视野上进行独立的思考和定位。如《吴冠中的画到底算不算中国画》,对中国画、文人画、传统丹青作了生动的描述,对照西方印象派等现代绘画的形成发展谈论中国画的文化基因和发展动能,激发了观众对中国画标准及中国画笔墨作用的探讨,无论是形式上还是内容上都体现了他对艺术发展规律的敬畏和尊重。

  赏石的“漏”是指观赏石体的玲珑多变,嶙峋贯通,富有灵气。由于刘晨一脚踏在市场,一脚迈进学术,他既能敏锐地感知市场的阴晴冷暖,也深知学术界的沟壑纵横,他的美术评论既没有教科书式的刻板,也不像拍卖的“叫卖”,拿着名人的“虎皮”当大旗,而是在美术史的框架内进行极具个人风格的艺术点评。他以史料为基础,以美学标准为准绳,一手连着历史,一手连着现实,评论充满灵气。渊博的知识使他的评论贯通畅顺,由此及彼,由表及里,语言也不失风趣幽默,让观众在轻松的氛围中得到正确的美学观熏陶。在《石鲁的画开创了新的传统》中,他不仅对石鲁的中国画绘画语言创新进行了由衷的褒扬,而且对石鲁绘画容纳的气质和博大的气象作了精辟的阐释,让人如沐春风。

  赏石的“透”是指石体通透,不同的视角可以产生完全不同的视觉效果。刘晨台风稳健,评论言简意赅,用通透来定位他的艺评恰如其分。他的艺术经历非常丰富,游离于体制内外多年,见多识广。他从广州美院学成归来后一直从事艺术传媒、策展、书画收藏与拍卖工作,他的各种经历让他有机会参与众多全国性艺术展览的研讨和策划,因此他有近距离看画读画的便利,有向策展界、美术界名家大师请教和学习的机会,使他的艺术鉴赏力和判断力不断提升,眼光既“毒”且独,刘晨内心汹涌澎湃,外表却波澜不惊。他的评论通透精辟,没有夹杂利益的成分,对得住自己几十年的追求也将经得起历史的考验。《画家扎堆京城弊大于利》态度明确,对长安画派、岭南画派等地方画派的传承与发展的担忧让人动容。《韭菜收割机——大红袍》对“大红袍”沦为某些所谓的画家及其代理人收割收藏爱好者的工具进行了猛烈的抨击。

  躬耕数载,艰难玉成。刘晨终于打造出专属的“艺术自留地”——“三爷有画说”艺评短视频。他不拘绳墨,初心所向,在这块艺术自留地上埋头实干,追逐理想,展现了“扬文厚德、敢为人先”的湖湘精神。就他本人而言,赏石文化的“瘦、皱、漏、透”与他独特的艺术评论特点相映成趣,恰如其分。但愿刘晨的这块“艺术自留地”,风雅互鉴,熠熠生辉,奉献更多更好更有特色的短视频艺评作品。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 版权所有 湖南日报报业集团 
copyright © 2008 VOC.COM.CN, Geo Info.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312006003 经营许可证:湘ICP证010023 ICP备案号:湘ICP备100118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