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版:湘江周刊·湘韵 上一版3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头版

第02版
要闻

第03版
思想领航·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大调研
 
标题导航
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2023年09月08日 星期五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大哉洞庭,风华正茂

  周德义

  2024年是孙中山先生联俄、联共创建黄埔军校100周年。湖南省示范性普通高级中学武冈市第二中学的前身,是相伴黄埔军校二分校(即黄埔军校武冈分校)而生的湖南省私立洞庭中学,是由黄埔军校二分校办学主任李明灏将军牵头于1939年创建的。

  想当年,在抗日烽火连天的1938年,为避免战火,培植力量,李明灏先生奉命率领黄埔军校二分校从武汉成建制迁移至武冈。为了解决学校教官及其随行家属子弟上学的问题,先生联谊地方名流、开明绅士,于1939年创办了湖南私立初级洞庭中学。招收学生除军校子弟之外,也有武冈本地和邵阳、洞口、绥宁、新宁、城步的部分学生,教师则大多是因为逃难来自四面八方的知名学者、教授,如谢仁恕、殷德饶、王国民等。这时的洞庭中学之师生组成与教学方法颇有当时西南联大的境况。

  细细想来,李明灏先生将学校取名为“洞庭”,真乃匠心独运:洞庭者,洞庭湖之谓也。洞庭湖虽不是武冈之人文名胜,却是代表天地精神和忧乐情怀的湖湘文化之典型形象。其志向高远,寄存于有中华传统文化源头之称的《易经》所倡导的“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的天地精神,以及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宣扬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忧乐情怀。

  是时,日寇铁蹄踏破了神州大地。泱泱大国,内忧外患,民不聊生。为培养千万爱国志士,早日驱逐倭寇,建设强大国家,兴办学校培养有用之才乃时之重也。正如洞庭中学首任校长刘侃元先生所作校歌《大哉洞庭》所云:“大哉洞庭,八百里洞庭!我们是国难的鲜花,我们是民族的明星。铁肩担起了百年的国耻,身世遭逢了抗战的艰辛,莫说我们小,只要我们忠诚,时间是我们的,祖国正需要我们。我们努力,争取光荣!洞庭波兮木叶下,湖光混太清,大哉洞庭,我们的洞庭!”

  刘侃元先生不愧是李明灏先生的同窗好友,也是具有民主开放办学思想的忠诚战士。他为洞庭中学所作校歌《大哉洞庭》,既表心志,明确方向,又聚人心,提振精神,忠实地诠释了李明灏先生为学校取名“洞庭”的深意。为此,学校还设计制作了洞庭中学校徽。校徽全图形象如洞庭湖之君山岿然独立。图中上为篆书“洞庭”二字,下面水波荡漾,象征洞庭湖光山色,天人合一。

  黄埔军校二分校自迁至武冈,在武冈办学七载有余,为抗日前线速培官佐两万多名,其中在抗日战争中为国捐躯的学员,有姓名可考者占比90%以上。烈士们长眠于国土,也铭刻在武冈二中(洞庭中学)的名录墙上。与黄埔军校武冈分校相伴成长的洞庭中学,也为国家培养了数以万计的青年才俊。如中国工程院院士刘筠等即是洞庭中学的毕业生。

  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1946年1月1日黄埔军校二分校迁离武冈,并将二分校校址移交给洞庭中学。从此,洞庭中学与黄埔军校二分校分离,独立办学。

  洞庭中学自1939年创建,一直以“湖南”冠名,隶属于省教育厅管理,是一所办学早、规格高,治校严、质量好,格局大、影响深远的学校。建校之初,省教育厅批文设立“湖南私立洞庭初级中学”。学校后因1942、1943年两次参加全省会考,成绩夺冠,1945年省教育厅批准增办高中,并更名为“湖南私立洞庭中学”,成为一所完全中学。1951年,根据《湖南省管理私立中等学校暂行办法》,学校改选成立新董事会,李明灏、刘寿祺(时任湖南省教育厅副厅长)分别出任董事会正、副荣誉董事长。

  1953年9月10日,省教育厅正式行文,“湖南私立洞庭中学”更名为“武冈县第二中学”,并确认为省属重点中学。自此,学校的隶属关系由“湖南”改为“武冈”,办学体制由“私立”改为“公立”。

  办学校,就是办文化,也是办事业。培养人才、传承文化、服务社会是学校建设和发展的基本任务。武冈二中在历任校长、教师的共同努力下,继承发展了洞庭中学的光荣传统,与时俱进,不断创新,逐渐发展成为享誉全国的三湘名校,并形成了自身独特的办学传统和特色。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 版权所有 湖南日报报业集团 
copyright © 2008 VOC.COM.CN, Geo Info.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312006003 经营许可证:湘ICP证010023 ICP备案号:湘ICP备100118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