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9版:理论周刊·智库 上一版3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头版

第02版
要闻

第03版
要闻
 
标题导航
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2023年08月31日 星期四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健全就业公共服务体系 促进高职院校毕业生高质量充分就业

  夏利波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要“健全就业公共服务体系”“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这是促进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推进我国人口与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

  客观研判当前形势

  高质量发展需要高质量人才支撑,而高质量技能型人才则是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人才储备。数据显示,目前全国共有高等职业院校(含职业本科)1521所,2022年招生546.61万人(不含五年制高职转入专科招生54.29万人),连续4年超过普通本科招生规模。

  职业教育是目前社会急需的人才培养方式之一。伴随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各个行业对于高素质技能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根据《“技能中国行动”实施方案》,“十四五”时期,我国要新增技能人才4000万人以上,技能人才占就业人员比例达到30%。当前,中国制造业正处于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加快发展职业教育、健全就业公共服务体系,倡导多元就业观,既能满足产业升级背景下的用工需求,也是缓解就业压力的有效路径。

  与此同时,受疫情影响,一些行业用人需求大量缩减,高职院校学生就业面临新的挑战。实现高职院校毕业生高质量充分就业,既需要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创造更多就业机会,也需要多措并举,健全就业公共服务体系,落细落实各项政策,坚持在推动高质量发展中强化就业优先导向,提高经济增长的就业带动力,推动高职院校毕业生实现高质量充分就业。

  找准难点关键点

  健全就业公共服务体系,促进高职院校毕业生高质量充分就业,必须更好聚焦就业领域的难点和关键点。

  破解结构性矛盾是难点。当前以及今后一段时期,我国结构性就业矛盾较为突出。制造业等行业需求大,2022年第四季度全国“最缺工”的100个职业排行中,有41个属于生产制造及有关人员,如汽车生产线操作工、车工、焊工;有30个属于社会生产服务和生活服务人员,如营销员、快递员、餐厅服务员;还有23个属于专业技术人员。文科类的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形势相对较为严峻。必须加强就业监测分析,分类细化政策措施,使就业支持体系更为精准有效,推动专业培养与就业有效衔接,在教育培养环节加强对就业领域出现的新变化新趋势的研判,紧密对接国家战略和区域发展需求。

  提高就业质量是关键。当前,就业质量在不同部门不同人群不同地区之间存在不平衡,灵活就业人员和新就业形态从业人员比较集中的行业,由于相关法律法规还存在短板,他们的权益保障还不够完善。提高就业质量,要着力提高不同行业特别是新业态从业者的兜底保障,形成合理、公正、畅通、有序的就业格局。

  探索实现路径

  针对上述问题,高职院校应从战略高度通盘考虑,建立适应新发展阶段新特征的就业公共服务体系。

  在产教融合背景下,强化就业公共服务体系支撑。近日,国家发改委、教育部等八部门联合印发《职业教育产教融合赋能提升行动实施方案(2023—2025年)》提出到2025年国家产教融合试点城市达到50个左右,在全国建设培育1万家以上产教融合型企业。高职院校应完善促进毕业生就业的对接沟通机制,重视企业、群团组织的引领和激活功能,为企业、社会组织参与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服务搭建平台、提供支持、加强引导、给予激励。

  整合公共就业服务体系相关功能。应改进目前抓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服务的传统方式方法,紧跟时代前进步伐,建立一套囊括就业大数据分析、就业文化、就业引导、就业法治和就业决策等在内的就业科学分析制度,为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工作赋能。应改变过去那种对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全局干预”和“全程管理”的理念,强化顶层设计、抓住重点协同推进、强化服务和政策支持。应坚持问题意识、从实际出发,完善和创新就业配套服务制度,建立联席会议制度,明确各自职责;解决群团组织协助服务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的“梗阻化”问题,积极发挥其对所联系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服务诉求的收集、帮扶和反馈作用,借助相关平台,开展更有针对性的就业帮扶服务。应切实增强社会经济组织的经济活力与服务社会的积极性,提升其就业吸纳力和消化力。

  (作者单位:湖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 版权所有 湖南日报报业集团 
copyright © 2008 VOC.COM.CN, Geo Info.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312006003 经营许可证:湘ICP证010023 ICP备案号:湘ICP备100118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