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彭雅惠 黄利飞
长株潭三市交会处,528.32平方公里的生态绿心,是钢筋水泥建筑群中清新独特的亮色,也是全国探索最早、世界面积最大的城市群绿心。
暑热未退,走进生态绿心深处,草木葱茏,清爽宜人。
2011年3月,习近平视察湖南时指出,建立生态绿心,是保值增值的,是长株潭与其他城市群的一个重要区别;湖南保护好这个生态绿心,50年后将在全国、全世界都有重要影响。
在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中推进中国式现代化,长株潭一体化必须厚植高质量发展的绿色底色。8月初,记者深入长株潭生态绿心采访发现,绿心不绿、布局散乱等问题不容忽视,保护好绿心与发挥好绿心生态价值之间缺乏有效衔接,亟须做好绿心保值增值大文章,让绿心常绿、绿心更绿。
1. 世界最大都市圈绿心,为长株潭树起一道坚实生态屏障
开车途经G4(京港澳高速)长沙段,稍加留意,就能看到雨花区段路边一块巨大指示牌,“禁止开发区”——五个大字分外醒目。这里正是长株潭绿心范围,生态保护是其核心要义。
从地图上看,长沙、株洲、湘潭三市互为倚靠,组成一个牢固的三角形,是湖南人口最密集、城镇化推进最快的地区。三市交界区域涉及11个区(县、市,含湘江新区)、8个国家和省级园区、23个乡镇(街道),共生活有35.85万人。
2005年,省政府批准《长株潭城市群区域规划(2003—2020)》,长株潭“绿心”概念首次正式提出。2011年,《长株潭城市群生态绿心地区总体规划》(以下简称《总规》)获得批复。出于保障城市群生态安全的初衷,湖南将三市交界区域中520多平方公里范围划定为生态绿心。
2013年3月1日,《湖南省长株潭城市群生态绿心地区保护条例》(以下简称《条例》)以立法形式,将绿心区域整体置于法律保护之下。
“深绿色的区域是禁止开发区,浅绿色区域是限制开发区,其他不同颜色的斑块区域属于控制建设区。”日前,省长株潭一体化发展事务中心生态绿心部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绿心实行空间管控分区,禁止开发区、限制开发区总面积占整个绿心的88%。
《总规》出台后,经过全面摸底,长株潭绿心范围内需要退出200多个违法违规建设项目、500多个工业项目。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组曾指出相关问题。
省委、省政府坚决扛起保护生态绿心的政治责任,坚持实事求是、依法依规、分类施策,推动问题整改。至2020年初,区域内所有工业项目全部停止生产、拆除主要生产设备;违建项目全部退出,并完成生态修复。
在顶层设计之下,生态绿心保护机制初步建立。项目准入前置审批成为刚性约束;从2020年起,每年从省长株潭一体化发展资金中安排4000万元,作为长株潭绿心生态定额补偿资金,三市相继建立绿心生态补偿机制;借助“天眼”卫星监测系统,构建“天空地网”监管体系,助推绿心保护管理的数字化、智能化、规范化。
“长株潭生态绿心是目前国内唯一一个大型城市群绿心,也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城市群绿心。”省国土资源规划院长株潭一体化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刘鹏翱介绍,为避免绿心在城市发展中被“蚕食”,绿心生态服务功能得到有效恢复,为人口总量接近1200万的长株潭树起一道坚实的生态屏障。据监测分析,绿心地区森林为全社会提供涵养水源、保育土壤、固碳释氧等生态服务功能价值超10亿元。
“试想一下,如果不设立绿心并坚持保护,过去十年的工业化、城镇化双轮驱动,长株潭共享的生态空间难免会变成‘水泥森林’。”刘鹏翱说,“摊大饼”带来的“城市病”,国内外都有现实案例。正是绿心的存在,让长株潭一体化发展始终贯彻绿色发展和生态先行理念,实现“绿色融城”有了抓手,为高品质生态环境支撑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坚实基础。
2. 绿心不够“绿”,向绿心伸手要地仍有冲动
8月初,记者从长沙市中心城区沿芙蓉路一路向南,约30分钟后进入绿心地区。
在绿心核心区域,长沙石燕湖群山环抱、碧水如玉;株洲九郎山层峦叠嶂、翠林绵延;湘潭盘龙大观园莲叶接天、风光旖旎。
长株潭绿心有多“绿”?省长株潭一体化发展事务中心提供的数据显示,绿心生态空间占比达77.14%,其中林地占50.97%,陆地水域占10.79%,耕地、园地、草地、湿地共占15.37%。
“自然资源丰富,山水林田湖草沙(洲)要素俱全,生物多样性齐备。”省长株潭一体化发展事务中心生态绿心部相关负责人说,绿心与湘江,构成长株潭都市圈最显著的“一江一心”山水特征。
然而,绿心还不够“绿”。全省森林覆盖率为59%,绿心森林覆盖率为49.99%;林质、林相和活立木蓄积量等,还不及全省平均水平。
“这与绿心地区的林地面积占比、公园连接程度等多种因素有关。”刘鹏翱在《长株潭城市群生态绿心范围图》上比划给记者看,横从湘潭九华到长沙浏阳镇头,竖从长沙雨花到株洲天元,绿心初步形成了“十字”青山绿脊为主体的城市群森林体系。
凑近细看却能发现,生态公园之间部分欠缺生态廊道连接,没有“串珠成链”;另有民房散建、道路横亘,也一定程度“扰乱”了绿心布局。
为全面提升绿心地区生态品质,近年来,长株潭三市优先将资金、政策、改革试点等向绿心地区汇集,2021年至2022年,人工造林6540亩、封山育林45460亩、退化林修复2000亩、森林质量精准提升30340亩。长株潭生态联保共治,计划将三市建成区的森林公园、湿地公园、风景名胜区、郊野公园、城市公园等,通过山水廊道串联成“绿色项链”。
“绿心的‘绿’,不仅是森林覆盖率等看得到的指标,更是大家的绿心保护意识、绿色发展理念。”省长株潭一体化发展事务中心生态绿心部相关负责人说。
依据条例,在生态绿心地区禁止开发区内,除生态建设、景观保护建设、必要的公共设施建设和当地农村居民住宅建设外,不得进行其他项目建设;在限制开发区内,除前面允许的建设活动外,还可以进行土地整理、村镇建设和适当的旅游休闲设施建设;在控制建设区内,禁止工业和其他可能造成环境污染的建设项目。
而现实情况是,想在绿心范围内“开口子”、建项目的,不在少数。
湘潭市岳塘区昭山镇玉屏村,坐落于石燕湖风景区南门脚下,计划修建一个停车场和游客接待中心。项目设计占地32亩,但其中22亩在绿心禁开区。“绿心保护现在从严管理,不轻易准入项目,批不到地,没办法搞。”玉屏村有村民觉得遗憾。
一边,发展无可用之地;另一边,大片工业用地被闲置。
绿心工业退出后,多个园区留下了大片工业用地。记者走访发现,有的园区除个别厂房作为仓库使用,大部分工业用地至今闲置无用。
“企业退出后,土地性质仍是工业用地,只能用于工业项目,但绿心范围内又禁止工业项目,这是个矛盾。”园区期待,这一矛盾能够早日得到化解。
3. 绿心生态价值实现和转换机制尚未有效形成,“两山”转化还需畅通通道
“绿心,就是我们村的致富芯。”8月3日,记者来到湘潭昭山镇七星村,碧海蓝天农庄老板尹真连声称赞。
七星村坐落在长株潭绿心禁开区,被原昭山示范区选定为“美丽乡村”建设试点。请来中国乡建院作指导,七星村完善了基础设施、旅游服务配套设施的建设,进行河道清淤、景观设计、民居改造等;招商引资打造向日葵花海、樱花园、农耕乐园、鲜花园、菌业园和茶叶园,一年四季有“看点”。
绿心名气渐涨,七星村的知名度日增。近3年,七星村年均接待游客超20万人次,旅游年收入逾350万元,村民人均年收入从2万元增至3.5万元。尹真开办的农家乐,年营业额从原先约7万元飙升至200万元。
在同属绿心禁止开发区的跳马镇团然村,村民们却很焦虑。
按照《总规》清退工业后,团然村村民几乎全部从事花卉苗木产业,形成生产、供应、销售“一条龙”的成熟产业链。2020年之前,依靠花卉苗木产业,村民人均年收入3万元以上。而2021年以来花卉苗木市场剧变,需求锐减,村民人均年收入减少到1万元左右。
团然村党总支书记、主任黄树根向记者介绍,从当前形势看,稳定村民收入需要“多条腿走路”。但村子地处绿心禁开区,不能发展工业,发展文旅产业必需的基础设施建设也受到限制。
显然,对于35.85万长株潭绿心原住民,打通“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双向转化通道,需求迫切。
如何让绿心生态价值释放、增值?我省创新探索建设绿心中央公园,将此作为践行“两山理论”的湖南样板。遵循长株潭一体化发展领导小组提出的“统筹好绿心地区保护与发展”要求,省自然资源厅牵头组织编制了《长株潭绿心中央公园总体设计》,将全部绿心和绿心范围外74.47平方公里区域进行统筹规划,最终形成“一核、两带、四片、七组团”的空间结构。
根据设计,长株潭绿心将构建41个公园集群、打造山水人文24景,实现公园增值;构建3类7链绿色产业体系、打造10个特色小镇与24个特色村庄,实现价值转换。
目前,长株潭绿心中央公园首期重点打造的长沙奥体中心公园、花卉园艺博览园、国际峰会中心以及神农百草园4个片区,陆续进入建设阶段。其中,奥体中心公园定位为国际赛事名城、可持续宜居城区;花卉园艺博览园定位为永不落幕的世界级花卉园艺博览园;国际峰会中心定位为国际交往会客厅、旅游度假区;神农百草园定位为植物多样性保护与生态修复示范基地、自然科普与山水生态休闲基地。
“如果花卉园艺博览园运营成功,将为湖南花卉苗木市场打开新的市场,也能带动我们村的发展。”黄树根说,团然村的村民翘首以盼。
“实现绿心保值增值,眼下面临诸多困难和压力,但前景光明。”株洲石峰区绿心保护事务中心负责人坚信,“上下同欲者胜,同舟共济者赢”。
【他山之石】
成都市龙泉山城市森林公园
2017年,成都市跨越龙泉山建设东部新城,城市空间格局由原来的“两山夹一城”转变为“一山连两翼”,龙泉山由此成为成都市双城之间的城市绿心。规划策略和定位上,按照“景区化、景观化、可进入、可参与”的理念,以“分区管控、增绿增景、减人减房、筑基提质”为策略,实现生态保育、休闲旅游、体育健身、文化展示、高端服务、对外交往六大功能。建设实施方面,成立龙泉山城市森林公园投资经营有限公司加快推进规划建设;积极争取重大项目,如成功落户国家储备林项目、优选296种乡土植物编制形成《龙泉山适生植物名录》等;强化建设项目从立项阶段全过程参与,全面摸底森林公园内的产业项目并对其全过程监管把控;强化公众参与,创新开展“包山头”植树履责活动,连续5年组织300多家单位干部职工植树履责造林近2.4万亩;举办赛事活动,如举办龙泉山自然观察节、山地马拉松、音乐节等,营造共建共享的浓厚氛围。
重庆市广阳岛
广阳岛是长江上游最大的江心绿岛,重庆市将其定位为“长江风景眼、重庆生态岛”。2017年前,广阳岛曾因规划房地产项目,生态环境和生物多样性遭到严重破坏。2019年10月,广阳岛启动生态修复建设。以自然恢复为主,“轻梳理”优先于“浅介入”,“浅介入”优先于“微创修复”,“微创修复”优先于“系统修复”;结合“护山、理水、营林、疏田、清湖、丰草”六大策略,按照“多用自然的方法,少用人工的方法;多用生态的方法,少用工程的方法;多用柔性的方法,少用硬性的方法”,分区分类分项修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