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黄炜信
通讯员 赵海若 谢诗仪
【核心提示】
庭院经济是农民以自己的住宅院落及其周围为基地,以家庭为生产和经营单位,为自己和社会提供农业土特产品和有关服务的经济。庭院经济,今年再度被写入中央一号文件。在望城区桥驿镇,从村民养殖铜鹅这一项目上,记者分明能感受到“家庭院落”的生机活力。
【一线见闻】
方寸之间
做起“热闹”文章
炎夏骄阳下,绿油油的稻田、蓝天白云、青草洼地、池塘层叠荷花等元素,组合成和美乡村的怡人景象。望城区桥驿镇洪家村脱贫户周仕钢屋后的池塘里,“鹅经济”呈现出的场景,让我们这些城里来的记者感到很新奇。
前几天的几场大雨,让池塘边的草地上积满了水。这里圈养着周仕钢家的上百只铜鹅。见有陌生人过来,鹅群拍打着翅膀窜出老远。带领我们采访的红色驿家农业有限公司总经理周荣介绍:“几天前公司刚从仕钢大哥这里收购了30只鹅。要不然,场面比这还要壮观。”
周仕钢与年迈的母亲住在一起,为了照顾老母亲,无法出去务工。今年4月,桥驿镇启动铜鹅养殖的庭院经济项目。在红色驿家的牵头下,周仕钢免费领了100多只鹅苗。头批30只鹅卖了3000多元。
“养鹅麻烦吗?”记者问。
周仕钢面带微笑地指着池塘里的群鹅说:“有后面这块空地,早上放出,晚上入圈。塘里塘外青草、浮萍多得很,没有蛮多需要劳神费力的地方。一年下来,仅养鹅一项就有近万元的增收。铜鹅喜食杂草,隔三差五地把它们赶到禾田里,既能除草,还能松动田泥。鹅粪是顶好的有机肥,既能减少化肥,又能提高地力。”周仕钢细说着养鹅的好处。
一上午,周荣老总带我们一连走访了几户家庭铜鹅养殖户,小小的庭院都建有鹅舍、围栏。周荣介绍:“农村散养的家禽,到处拉粪便。所以我们启动这个项目也抱着一个目的,就是引导村民改变原有的散养习惯,用围栏适度集中,在固定范围内喂养,一揽子解决家禽养殖给环境带来的污染。”
企业带动
探索庭院经济新路径
在红色驿家公司的带动下,桥驿镇五十户脱贫户利用池塘、沟壑、屋前屋后空地养殖铜鹅。短短几个月,其中绝大多数农户已尝到了甜头。
村民口里总提到的“红色驿家”,是三年前由村集体和村民合资注册成立的农业有限公司。“最开始是想利用周边的红色资源开展乡村旅游,帮全镇脱贫户增加收入。”周荣介绍,桥驿镇附近有湖南和平解放秘密电台等多个红色景点,时常有研学团前来参观,能借机帮助周边农户推销自家种的蔬菜、水果。游客引来了,但缺少本地特色产品。“而且,没有一个特色品牌,打不出名气,销量上不去,价格也上不去。”
一个偶然的机会,周荣发现铜鹅肉质好,桥驿镇河汊、池塘、空地多,适合庭院养殖。养上几十只,形成一定规模的庭院养殖,成本不高。公司的想法一公布,立马得到近百户村民的响应。经过一番实地查验,公司与周仕钢等五十户村民签订了养殖合同。
有了高品质的铜鹅,拓展市场成为当务之急。从去年起,红色驿家公司拍起了农家短视频,做起了抖音小店,新建“驿家腊味坊”。近期,为了让铜鹅“走出桥驿镇”,驿家腊味坊上线了腊鹅、酱板鹅等预制菜和酱料包,还一同上架了其他农产品。
铜鹅的生长周期短,产量较大,农庄和电商的销量有限。“红色驿家”发起“我家在乡下养了一群鹅”的爱心认领活动,有的公司一次直接领走100只鹅,以企业合作、商企互动的方式助力村民养鹅、卖鹅。
镇企联动
完善庭院经济发展闭环
一条产业涉及生产、加工、销售等多个环节——桥驿镇的铜鹅产业尽管起步不久,但该有的环节一个都不少,堪称政府引领、企业带动、农户参与的典型案例。
在桥驿镇的推动下,中国农业科学院乡村产业中心为铜鹅养殖户提供养殖技术支持,红色驿家农业有限公司提供优质鹅苗、防疫药品和围栏等;在鹅养殖成熟后,由红色驿家农业公司统一收购,依托其餐饮平台和腊制品平台,制作以鹅为原材料的农家特色菜和农产品,在全镇各旅游景点以及线上销售,带动农户增收。目前,桥驿镇已经形成了“企业发放鹅苗—农户喂养—企业回收加工—线上线下销售”的完整产业闭环。
“发展铜鹅经济,不仅要把鹅养好养肥,销售也是关键环节。”当天,望城区农业农村局、桥驿镇乡村振兴办的工作人员专程调研铜鹅养殖情况,周荣提出了目前的工作难点。桥驿镇乡村振兴办李青山说:“还是要一起做活动,红色驿家出策划方案,芊然世纪农庄提供场地,我们一起联系餐饮协会、企业,把桥驿铜鹅的品牌打出去……”大家讨论得热火朝天,“桥驿镇美食节” “一鹅几吃厨艺大赛”的构想在思想碰撞中被提出来。
风回小院庭芜绿,柳眼春相续。举办特色活动,对接更多资源,打造优良品牌,桥驿镇的“铜鹅经济”越来越有看头。
【记者手记】
庭院经济主打“小而美”
庭院经济是传统农业模式的重要组成部分,基于农民得心应手的养殖技能,在复合、高效利用庭院土地中可增加家庭收入。
桥驿镇的“鹅经济”刚刚起步,但对其他地方发展庭院经济有重要的参考作用。一是庭院经济体量小,“船小好掉头”。在发展铜鹅养殖之前,桥驿镇以蔬菜等农产品为主,增收效果不明显;庭院铜鹅养殖,劳务成本不大但效果明显。从微菜园、微果园、微菌园,到特色养殖、精米黄酒、乡村茶座……既有产品,也有乡村生活方式,这些“小而美”能真正实现富民增收。二是庭院经济发展,最好切入庭院生态自循环体系,不仅节约劳务成本,也能减少资源消耗。这也意味着,所有的庭院经济探索必须立足自身资源禀赋,才可能找到相匹配的特色拳头产品。
发展庭院经济,以“小庭院”撬开“大市场”,关键在于企业要发挥龙头作用。农户单家独院的产量较低,技术不足,能力有限,如何因地制宜,充分利用农民自有的院落空间和资源资产,利用农民熟悉的生产环境和工具技术,促进就地就近就业创业,发展乡村特色产业,就成为了企业的“加试题”。企业能掌握海量市场信息、开拓宽广的市场渠道、应对潜在的市场风险,应引领发展自主经营、订单收购、互助代管、股份合作等庭院经济模式,鼓励经营大户、合作社、商会、农业企业等主体组成紧密的利益共同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