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9版:理论周刊·新论 上一版3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头版

第02版
要闻

第03版
要闻
 
标题导航
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2023年08月03日 星期四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坐标中的大运会给人美好畅想

  7月28日,第31届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开幕式在成都东安湖体育公园主体育场举行。新华社 发

  王石川

  “世界大学生运动会自诞生以来,就一直是青春的盛会、团结的盛会、友谊的盛会。”日前,国家主席习近平在成都大运会开幕式欢迎宴会上致辞时指出,中国秉持简约、安全、精彩的办赛理念,克服新冠疫情等不利因素影响,认真兑现庄严承诺,确保成都大运会顺利举办,为国际青年体育事业发展作出新贡献。

  中国人对大运会并不陌生。徐徐铺开时间卷轴,可发现中国与大运会多次相拥,分别是:2001年的北京大运会,2011年的深圳大运会,以及今年的成都大运会。如果加上2009年在哈尔滨举办的第二十四届世界大学生冬季运动会,中国已与大运会四度牵手。

  从地理坐标看,大运会“落户”中国北京、哈尔滨、深圳、成都等四座不同城市,印证了大运会与中国结缘甚深,也验证了中国有实力举办大运会的城市越来越多。

  从“心理”坐标看,更让人感慨。北京大运会是中国第一次举办大运会,承载了中国人太多情感和期待,“迎大运、助申奥”是当时盛行的一个宣传语。作为中国第一次举行的世界级综合性运动会,北京大运会办得极为成功,被视为“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预演”。大运会宣传语的背后,折射出的是中国人对国际体育赛事的心理变化,比如北京大运会宣传语是“迎大运、助申奥”,深圳大运会宣传语是“从这里开始,不一样的精彩”,成都大运会宣传语则是“成都成就梦想”,这些宣传语表明,中国人更从容自信,也更开放包容。

  2015年8月22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北京国家体育场会见国际奥委会主席巴赫时,说了这样一番话:“近年来,我们先后成功举办北京奥运会、广州亚运会、深圳大运会、南京青奥会等重大国际体育赛事,极大激发了中国人民对奥林匹克运动的热情。”

  对于中国来说,举办重大国际体育赛事已是寻常之事。遥想百余年前,时人发问:“中国何时能派人参加奥运会?中国何时能够派支队伍参加奥运会?中国何时能够举办奥运会?”如今,“奥运三问”早就有了答案。中国人对国际体育赛事怀有一种挥之不去的热忱和情结,既出自渴望融入世界,也出自强身健体。

  今天,我们对体育赛事的理解更为深刻和全面。无论参加国际体育赛事和举办国际体育赛事,都有更宏阔的思维架构。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此前所称:“成功举办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不仅可以增强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信心,也给世界展现了阳光、富强、开放、充满希望的国家形象。历史会镌刻下这一笔,世界将对中国道路有全新的认识。”

  举办成都大运会亦是如此。携手世界青年,以青春的活力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弘扬大运会宗旨,以团结的姿态应对全球性挑战;深化交流互鉴,以包容的胸怀构建和而不同的精神家园,这正是举办成都大运会的意义。

  更深层次看,于今天的中国而言,举办国际体育赛事不是简单地抒发民族情感、振奋民族精神,而是平等地与世界对话的一种方式,也是平视世界的一种载体。

  同时,举办国际体育赛事和倡导全民健身,以及开展群众性体育运动,都是为了实现民族复兴。一方面,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另一方面,体育兴则国兴,体育强则国强。在这种背景中,我们既发展竞技体育,也发展群众体育;既在竞技体育中追逐奖牌,但也不唯奖牌是举。

  最近,“村BA”和“村超”在多地盛行,掀起一波又一波的热潮。普通大众喜欢这些运动,不是为了谁赢谁输,而是运动带来了乐趣。体育可助力乡村振兴,同时也让人们的身体壮硕,精神世界更开阔,这正是体育运动的内核所在。越以平常心对待体育,越把热爱体育当成一种生活方式,体育强国梦就越来越近。(作者系央视评论员)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 版权所有 湖南日报报业集团 
copyright © 2008 VOC.COM.CN, Geo Info.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312006003 经营许可证:湘ICP证010023 ICP备案号:湘ICP备100118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