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版:观察 上一版3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头版

第02版
要闻

第03版
思想领航·湖南高质量发展大调研
 
标题导航
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2023年07月28日 星期五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迈向开放新高地
——“自贸雨花”以更高水平开放促进更高质量发展

  湖南自贸试验区长沙片区雨花区块是中非经贸深度合作先行区的核心区。

  通讯员 摄

  中非经贸博览会常设展馆,打造“永不落幕”的中非经贸博览会。

  董元君 摄

  ■ 欧阳倩

  7月24日,省委书记沈晓明围绕打造内陆地区改革开放高地,来到湖南自贸试验区长沙片区雨花区块调研,指示要充分发挥平台政策优势,加强制度创新,大胆先行先试,帮助企业降低物流成本,服务外向型经济发展。

  而在7月22日,自贸雨花区块捧回“2023外向型高质量发展十佳园区”荣誉。

  时间的指针再往前,就在7月初,自贸雨花作为第三届中非经贸博览会分展馆所在地,迎接八方宾客。

  自贸雨花区块高桥板块地处长沙市雨花区的湖南高桥大市场,从批发市场开商贸风气之先,到如今企业闯非洲、引外资,外贸模式日渐成熟。

  从开放平台和枢纽建设不断完善,到创新政策先行先试……开放是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雨花区持续推动改革创新,进一步提升对外开放的能级。

  向广度和深度“进军”,全面深化改革

  湘江之畔,雨花区块开放画卷渐次铺展——2018年9月,湖南高桥大市场获批“市场采购贸易方式试点”,开启外贸创新发展新航程。

  2020年9月,湖南自贸试验区获批。雨花区块定位为中非经贸深度合作先行区的核心区。

  2022年,雨花区获批国家进口贸易促进创新示范区,为全省唯一。

  开放大潮奔涌而来。两年一台阶,今天之雨花,肩负了“市场采购贸易方式试点”“中非经贸深度合作先行区”“进口贸易促进创新示范区”等重大责任和时代使命,制度型开放按下快进键。  

  ——克服困难,坚定开放。这几年,受国际单边主义逆流和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开放性经济挑战严峻。近3年,雨花区始终保持着高位增速。2021年,自贸雨花区块完成外贸进出口总额34.2亿美元、增长30.6%;2022年,自贸雨花区块外贸进出口达127.75亿元。今年上半年,“自贸雨花区”预计完成外贸进出口总额62亿元、同比增长16.1%。

  ——锚定特色,主动开放。打造中非经贸深度合作先行区是雨花区使命任务,在“为国家试制度,为地方谋发展”的导向引领下,雨花在对非贸易上闯关探路、先行先试。

  当非洲的咖啡、海鲜等,正成为湖南的“新特产”;当湖南的小农机、黑茶,从湘江之滨远飘非洲大陆……自贸雨花区块书写了长沙跟非洲交流互鉴的新篇章,书写了开放雨花发展的新篇章。

  ——深化改革,全面开放。在长沙片区的113项改革事项中,雨花区块承接了96项,实施率和完成率均达100%。累计形成23项制度创新成果案例,其中全国首创6项、全省首创6项。 

  全面深化改革,如何“改”?往外贸“堵点”改。雨花区在上级部门的支持下,开通广州、深圳、宁波、凭祥等市场采购口岸通关一体化试点,打通湖南产品向南、向东、向西的出境通道,大幅降低企业出口成本。探索开展供应链金融业务试单,为企业开具国际信用证,解决企业融资问题。

  向企业“心头之盼”上改。企业担心结汇问题,雨花区探索对非本币结算,搭建易货贸易平台;企业期待人民币跨境结算,中国工商银行在雨花区设立中非跨境人民币服务中心,开通南非、尼日利亚、加纳、肯尼亚、博茨瓦纳、赞比亚等多个非洲国家的对公即期结售汇业务。

  翻开雨花区块的“首创清单”,首个易货贸易试点、首个市场采购贸易风险补偿机制、首个中非经贸专业研究机构、首个中非直播电商孵化中心……体制机制创新的光芒,闪耀在中非经贸合作的各个环节。

  改革带来的成效是显著的。自区块成立以来,对非贸易近60亿元,尤其是去年,实现对非贸易31亿元,同比增长302%。

  处理好办展与常态化运营的关系,全面提升开放水平 

  开放是种理念,也是赢得发展主动权的必由之路。雨花区的开放,是在发展过程中不断完善、不断深化的。

  从第一届到第三届中非经贸博览会,雨花区都是参与者和见证者。4年来,无论是展馆布置理念还是组织力量以及运营模式,雨花区每一届都有新亮点,每一届都取得新的成效。

  物理空间上——今年的中非经贸博览会上,雨花分展馆设置5个展区:常设展馆重新亮相,集中展示52个非洲国家特色;新增小咖主非洲咖啡、市场采购+跨境电商新模式产业园、现代商贸城玩具动漫展区、可孚医疗器械展区等四大展区,首次迎宾纳客。 

  运营理念上——“引进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如湖南省中非经贸研究促进会,承担对非技术贸易措施研究评议基地。这是我国首个面向非洲的技术贸易措施研究评议基地,通过对非洲技术法规、标准的研究,对非洲国家通报的风险进行预警并评议,可提升企业应对国外技术贸易措施的能力。

  常态机制上——今年以来,雨花区块进一步优化提升了过去单一的展销模式,让中非经贸往来变得更活跃。常设展馆目前采取“1+6+N”的市场化、常态化运营模式,即1个总运营方,6个子运营中心,N个国家馆“馆长”,分别承担了中非经贸对接联络、信息汇集、产品展销、经贸撮合、文化交流等运营职能,真正实现了365天“不打烊”,打造“永不落幕的博览会”。

  今年的第三届中非经贸博览会,雨花区迸发的激情和创造力,感染着每一位来到现场的来宾。

  人才配备、机构设置、服务保障……10余个筹备小组之间紧密协同、高效运转,用最短时间凝聚起近200名志愿者,用最快的速度编织成一道道博览会的安全防线,用最细的布置构筑一道道服务博览会的“雨花标准”。

  支撑这一速度的,不仅仅是雨花区铁一般的执行力,更是雨花区高质量发展积累的市场吸引力、驱动力。

  外宾感受着雨花热情。南非、尼日尔、毛里求斯等7个非洲国家政府高官及驻华大使亲临分展馆,南非驻华大使更是亲自现场直播带货,外宾470余人为历届之最。

  企业感受着雨花创新。在雨花区分馆,政府只是“主角”之一,积极参与携手政府“搭台”的更有企业力量、商协会等力量。如湖南省中非经贸研究促进会、湖南高桥大市场股份有限公司、湖南小橙子供应链管理有限责任公司等15家商协会、企业共同举办分展馆活动。

  市民感受着雨花活力。肯尼亚的鲜花,埃塞俄比亚的咖啡,马达加斯加的海鲜,南非的红酒……好玩的、好吃的、好看的,一一亮相,市民在家门口领略非洲风情,购买非洲特产,好不惬意。

  短短几天的展会,自贸雨花区块签约项目34个,签约金额达298亿元,现场销售产品约200万元,达成意向订单86.7亿元。

  沟通文化,增进友谊,加强合作、共谋发展,在中非经贸博览会搭建的平台上,雨花区深化对开放、对未来的思考与探索。

  跳出雨花、发展雨花,开放经济跃上新台阶

  一片开放的热土,孕育着自信包容的气度,拥有着全球命运与共的胸怀。雨花区块展现出内陆城区的气质与格局。

  走进雨花区块湖南出口产品集聚区,益阳馆、邵阳馆、衡阳馆等市州馆及农机馆、新能源馆、医疗器械馆、电子产品馆等陈列其中。这里引进工厂370余家以及货代、报关、贸易企业100余家,通过综合服务中心可提供一站式政务服务及外贸服务。

  在怀化馆及溆浦专区,498平方米的怀化地区馆引入航硕体育、多爱申服饰、响当当耳机等11家生产型企业入驻。依托自贸平台,雨花区努力探索“雨溆模式”,打造全省乡村振兴对口帮扶样板,让对口帮扶更具实效。

  湖南其他市州的企业为何会扎根雨花区块?看重的便是其便利的通关条件,以及自贸试验区、市场采购贸易方式试点区、国家进口贸易促进创新示范区、全国首个地方对非技贸措施研究评议基地等6个国家级开放平台优势。

  “湘品”从这里出发,驶向更广阔的市场。近三年,已有40吨黑茶产品出口到非洲的加纳、刚果、坦桑尼亚等国家。去年,邵阳假发出口额达到3亿至5亿美元,仅邵阳阳光发品去年销售额即近7000万美元,其中出口到非洲的产品超过40%;箱包行业一年的总销售额近3亿元,占出口非洲总量的三分之一。

  雨花拥抱机遇,在合作中谋求共赢。今年以来,雨花区加快“走出去”步伐,组成招商小分队,奔赴北京、深圳、香港等地招商,积极对接光大金控、理资堂等重点企业和湘琼合作共建产业基地,引进中关村信息产业园等项目。

  雨花区块项目建设有着自身特点。地处寸土寸金的中心城区,雨花区块向“空中”要效益,扩展纵向空间,打造“立起来的园区”。

  今年以来,雨花区推出“三长制”工作机制。作为“三长制”之一的“楼长制”,雨花区围绕“十栋重点楼宇”完善政策体系,优化发展规划,加大招引力度,形成主导产业鲜明、集聚效应突出的特色楼宇。

  自贸雨花区块的中非经贸创新示范园便是10栋重点楼宇之一。在这里,成立了楼宇招商服务中心,打造雨花集合式“楼宇超市”和一站式服务窗口,积极落实楼宇经济奖励办法,提高楼宇资源利用效率,促进商务楼宇去库存,协助楼宇健康发展。

  楼宇招商服务中心充当着多重角色,比如,是企业落户的“经纪人”,是楼宇推广的“宣传员”,是优化营商环境的“店小二”,是促进产业发展的“楼管家”。

  楼宇招商服务中心也是机制创新的“实践者”。雨花区块打造了全区首个“飞地楼宇”——“湖南·高桥国际贸易港”,入驻此项目的企业在自贸试验区“区内注册、区外办公”模式开展“飞地合作”,入驻企业可依法享受省市区自贸相关产业扶持政策,充分发挥自贸区的辐射带动作用。

  以变应变,这是雨花区块高水平开放的内核要求;

  系统推进,这是雨花区块高水平开放的应有之义;

  内外联通,这是雨花区块高水平开放的强大动力。

  轻舟已过万重山,自贸雨花区块再次驶向更宽阔的高水平开放蓝海。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 版权所有 湖南日报报业集团 
copyright © 2008 VOC.COM.CN, Geo Info.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312006003 经营许可证:湘ICP证010023 ICP备案号:湘ICP备100118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