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版:要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头版

第02版
要闻

第03版
思想领航·湖南高质量发展大调研
 
标题导航
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2023年07月28日 星期五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金弹子”成了“摇钱树”
——吉首市栗溪村“小盆景”做成富产业纪实

  湖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张颐佳 李孟河

  通讯员 刘荷群 舒心

  “村里养金弹子的,都富了!”这在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吉首市石家冲街道栗溪村是公开的秘密。

  7月25日,记者走进停僮葱翠的栗溪村,田间地头、农家院落、道路两边,造型各异的金弹子树比比皆是。

  今年,“庭院经济”首次亮相中央一号文件,文件明确提出“鼓励脱贫地区有条件的农户发展庭院经济”。

  “家中养金弹,财富千千万”“十万不算富,百万才起步”……栗溪村党支部书记石新吉脱口而出的一句句打油诗,真实反映出该村“小庭院”的大能量。

  方寸农家院 致富景观园

  金弹子树属柿科常绿灌木植物,因茎挺拔、花幽香、叶亮泽、果期长,是制作盆景的上品,广受人们喜爱。

  走进村民时华银家小院,老、中、青各“年龄”段,葫芦果、冬瓜果、血红果各色品种,形态各异的金弹子,把“小庭院”占得满满当当。

  15年前,55岁的时华银因年龄偏大,在外找不到合适的工作而回乡。2年后,他却成了村里第一个盖起3层小楼的人。

  “小时候山里金弹子多,看到城里有人售卖,我也挖几兜卖了些钱。”时华银回忆,“但以前没技术、没规模,后来听说村里要发展金弹子产业,我索性回乡,一边养老一边赚钱。”

  说干就干,他重新捡起锄头、扎进田间。育种、嫁接、盛果、造型……如今,年逾古稀的时华银已成了村里的土专家。

  栗溪村仅有141户598人,但全村有78户300余人在从事金弹子育苗、栽培、造型、销售等。为了扶持特色产业发展,村里邀请湘西州盆景协会专家、能人大户,定期向村民传授金弹子的裁剪、造型、上盆等技艺及营销知识。

  施和友是村里的致富带头人,从事金弹子种植、销售、园艺等30余年。他坦言,如今卖苗赚小头,庭院造型、庭院设计让金弹子有了更大利润空间,接一个园艺项目,从几万元到几十万元不等。

  “现在,村里老、弱劳动力在家就业创业,发展特色产业,不仅提高审美、鼓了腰包,还增添了村庄文化气息。”石家冲街道党委书记罗婴介绍,据统计,村里从事金弹子产业的家庭平均年收入可达6万元,最高可达60余万元。

  “金产业”承载大梦想

  处于喀斯特地貌的湘西,虬曲的茎干、多样的石头,正好适合盆景造型之“奇”。

  盆景注重“观”感,有的把弯曲的茎干嵌入奇石,石上生绿,如崖上生花;有的茎干旁挨着一座似山的吃水石,入些许清水,铺一层绿苔,“造”山水之貌……

  “大家看,金弹子结果了!”村民石伟正站在自家庭院,用手托起一颗颗形状各异的金弹果,开启线上直播销售。

  作为“90后”新生代,石伟是村里的直播能手,家中有十几亩金弹子,还有五六万株“杯”苗待售:“以前是线下卖,现在放网上,全国各地卖,销路更广。等到秋天,金弹果变橙红和深红,生意更好!”

  栗溪村平均海拔约300米,森林覆盖率达90%,十分适合金弹子的生长。上世纪八十年代,村里就有人开始“倒腾”金弹子,但小而散,不成气候。在乡村振兴的大背景下,街道党委牵头谋划,为村里注册“栗溪”商标,打造村集体金弹子示范园,积极推行“公司+合作社+农户”的模式,将分散农户组织起来,提高土地利用率,扩大生产规模,将一家一户的“小买卖”变成村集体致富的“大生意”。

  村口,一片荷塘花红叶绿正在盛放,回廊、古井、凉亭装点的美丽乡村风姿绰约。

  “这是我们美丽乡村建设打造的清廉荷塘景观,那边正在建的是村里的直播间,以后村民都能通过自己的直播间销售金弹子……”街道党委书记罗婴对村里的规划如数家珍,随着“栗溪”金弹子的声名鹊起,“1+N”的乡村旅游新模式也蓝图绘就。

  2023年,山林资源丰厚的湘西州率先出台《关于高质量发展庭院经济的实施意见》,明确今年至少2万户农户发展庭院经济。因地制宜的小菜园、小果园、小茶园、小养殖等产业,正扮靓多彩乡村。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 版权所有 湖南日报报业集团 
copyright © 2008 VOC.COM.CN, Geo Info.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312006003 经营许可证:湘ICP证010023 ICP备案号:湘ICP备100118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