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要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头版

第02版
要闻

第03版
思想领航·湖南高质量发展大调研
 
标题导航
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2023年07月28日 星期五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服务国家发展大局 打造内陆地区改革开放高地
——推动中欧班列(长沙)高质量发展,助力“一带一部”融入“一带一路”

  ■ 杨 莉

  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中欧班列发展,提出“建设中欧班列、陆海新通道等国际物流和贸易大通道,帮助更多国家提升互联互通水平”。2023年7月24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强调要保障中欧班列稳定畅通。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湖南工作的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省委书记沈晓明实地调研中欧班列(长沙),提出要充分发挥“一带一部”区位优势,主动对接国家战略,加强口岸和国际物流通道建设,构建高能级开放平台。这为中欧班列(长沙)稳定畅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坚实的政治保障。

  深刻理解中欧班列对湖南打造内陆地区改革开放高地的重要意义

  2020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湖南,作出打造内陆地区改革开放高地的重要指示。而中欧班列依托陆桥、向陆而生,贯穿东西、联通内外,为不靠海、不沿边的湖南开辟了直通欧亚腹地的内外循环大通道,实现“一带一部”与“一带一路”的深度融合,助力湖南打造内陆地区改革开放高地。一是有利于推进湖南加快融入“一带一路”。中欧班列是共建“一带一路”旗舰项目和标志性品牌。经过近十年的发展,中欧班列(长沙)常态化运行线路达12条,辐射亚欧大陆近30个国家100个城市,已成为湖南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经贸往来的重要载体,有利助推了湖南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出口由2013年的344.2亿元增长到2022年的2569.1亿元,累计增长6.5倍。二是有利于保障产业链供应链稳定畅通。中欧班列具有安全快捷、绿色环保、受大环境影响小等独特优势。特别是疫情期间,海运受阻,空运不畅,中欧班列(长沙)率先全国举旗保持“天班”开行保价稳供,成为我省及周边城市稳定产业链供应链的战略通道。2020年6月13日,CCTV-1《新闻联播》头条《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育新机 开新局》中高度评价中欧班列(长沙),为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注入正能量。2020年9月18日,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在播出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湖南新闻时,以中欧班列长沙—莫斯科始发场景生动展现湖南主动融入国家开放大局的担当作为。三是有利于提升湖南产业全球竞争力。中欧班列创新了现代物流、现代交通运输和现代运营新模式。中欧班列(长沙)将湖南至欧洲物流时间从传统水运的50天压缩到12天左右,成本为空运的1/5,实现内陆湖南与欧亚内陆的直接联通,与传统的海铁联运相比,可以节约8%~20%的综合物流成本,物流的降本增效助推湖南企业深度参与国际合作、提升全球竞争力。

  准确把握当前中欧班列发展面临的形势

  近年来,长沙市主动服务国家开放战略,将中欧班列(长沙)作为“一带一部”对接“一带一路”的关键抓手,推进中欧班列(长沙)实现高速发展,取得了初步成效。中欧班列实现规模化常态化开行,连续四年稳居全国第一方阵,2022年克服疫情影响,中欧班列(长沙)开行1020列,排名全国第三。创新央地合作模式,与招商局集团旗下中国外运形成全面战略合作,充分发挥其覆盖全球的物流资源、网络布局和丰富的班列运营经验以及运营中白工业园的优势,顺应俄语区对我国汽车、工程机械等产品逐年增长的需求,成功打造了占全国近60%的俄线明星班列,形成枢纽至枢纽的双循环集疏运体系。主动服务本省制造业,推动“非标产品适箱化”改造,实现了中欧班列(长沙)与制造业深度融合。2020年以来开行中联重科、吉利汽车、山河智能等制造业和自贸专列355列。往返平衡率、重载率、运输安全等多项中欧班列高质量发展指标排名全国前列。中欧班列(长沙)已成为湖南在“一带一路”背景下实现与沿线国家开放合作的生动实践。

  虽然中欧班列(长沙)发展已具备良好基础,但当前国际形势复杂多变,全球市场需求疲弱,加之西方制裁、国际结算不畅、汇率风险加大、FOB贸易规则引流海运等因素影响,中欧班列(长沙)稳定畅通开行具有较大压力。

  全力打造内陆地区改革开放高地

  作为“一带一部”首位城市、“一带一路”与长江经济带的叠加区、粤港澳大湾区的承接区,省会长沙理所应当有更大的担当和作为。长沙将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打造内陆地区改革开放高地的指示精神,解放思想,敢闯敢试,加快推进中欧班列“稳规模、调结构”,全面构建多式联运体系,建设中欧班列(长沙)集结中心。

  一是补齐中欧班列(长沙)短板,构建联通欧盟和东盟双集结中心。大力拓展长沙至中欧、中亚等运输线路,进一步扩大中欧班列(长沙)辐射网络。支持中欧班列集装箱拼箱业务发展,打造中南地区班列集拼中心。推动长沙至东盟国际货运班列常态化开行,构建以长沙为中心、辐射中部地区、联通欧盟和东盟的双集结中心。

  二是加快构建枢纽联动体系,做大做强国际物流通道。充分整合金霞片区铁路、水运、公路、保税、集拼、跨境电商等丰富的物流口岸资源,通过信息化和数字化手段,实现无缝连接,构建多式联运体系。实行“冠名+接续”班列,构建干支结合体系。加快中欧班列境外布局,加强与中白工业园和老挝万象赛色塔综合开发区合作,构建枢纽集散体系。

  三是助力企业降本增效,服务开放型经济发展。进一步推广“非标产品适箱化”改造模式,优先保障重点企业运输需求。推出长沙“单一窗口”线上全方位服务,为企业提供多种组合模式的物流选择。建设数字化班列,创新通关模式和服务,提升口岸营商环境,切实推动企业降本增效,不断提升班列服务开放型经济水平。

  下一步,将按照沈晓明书记用好改革创新这把万能钥匙的要求,在省委的坚强领导下,长沙中欧班列一定竭尽全力,尽快将中欧班列(长沙)集结中心建设成为改革开放“双轮驱动”的标杆和国内国际双循环的强力引擎,在打造内陆地区改革开放高地、实现湖南经济高质量发展上走在前、做示范。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 版权所有 湖南日报报业集团 
copyright © 2008 VOC.COM.CN, Geo Info.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312006003 经营许可证:湘ICP证010023 ICP备案号:湘ICP备100118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