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深度 上一版3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头版

第02版
要闻

第03版
思想领航·湖南高质量发展大调研
 
标题导航
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2023年07月27日 星期四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不老的英雄赞歌
——寻访抗美援朝老兵

  93岁的抗美援朝老兵彭官荣珍藏的老照片。

  彭官荣

  彭官荣讲述他在抗美援朝战场上的经历,一颗子弹从他左肩穿过后留下伤疤。

  本版照片均为湖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郭立亮 摄

  彭官荣珍藏的血型证和防疫注射证明书。

  符官桓

  姚本林

  李绍光

  李绍光展示军功奖章。

  湖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邓晶琎 沙兆华 黄欣然

  见习记者 郭宸

  今年,是抗美援朝战争胜利70周年。

  70年前的7月27日,《朝鲜停战协定》签署,中国取得了“立国之战”的不朽胜利。

  在这场保卫和平、反抗侵略的正义之战中,6.7万名湖湘儿女奔赴朝鲜战场。如今,他们有的已离开了我们,有的已步入鲐背之年,但他们谱写的一曲曲英雄赞歌,如明灯般生生不息;他们用生命和热血锻造的伟大抗美援朝精神,深深地烙下了鲜明的湖南印记。

  7月下旬,湖南日报全媒体记者走进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走近4位耄耋老兵,听他们讲述那段烽烟滚滚的光辉岁月。

  “子弹打穿了我的左肩”

  “咔哒……”

  在夜幕掩护下,美军营地前的铁丝网被缓缓剪开,4名中国人民志愿军战士悄悄“摸”了上来……

  这是1951年9月,47军141师教导队战士彭官荣和其他3位战友,对美军阵地展开的一次“夜摸”。

  “夜黑风高好下刀,我们常常在夜间袭击美军。”93岁的彭官荣在吉首市的家中,向记者讲述起70多年前的烽火时光,神采奕奕,声如洪钟。

  1950年,彭官荣和6000余名湘西州青年一起,加入“中国人民志愿军第47军”,英勇奔赴抗美援朝战场。

  战场上艰苦异常,可志愿军笑对苦和穷:“一把炒面一把雪,枕着石头盖着天”“志愿军不怕困难多,经得起寒冷经得起饿。两条腿撵上四个轱辘,翻了高山过大河。”

  “我们一心就想捉敌人!”彭官荣说。

  1951年9月,美军发动“秋季攻势”。一次,彭官荣和班长一行4人,在夜色的掩护下悄悄来到美军营地。他们小心翼翼地剪开营地前挂着响雷的铁丝网。

  潜入敌营,大家倏地冲上去,有人抱住敌人的双腿,有人一屁股坐在敌人的肚子上,一阵近战冲杀……激战过后,4人又朝着营地扔了一颗手榴弹,美军被一举歼灭。

  等到撤退时,彭官荣才发现,“子弹打穿了我的左肩,鲜血直流。”这一仗,彭官荣一行缴获了3支卡宾枪和一挺轻机枪,荣立二等功。

  “不怕牺牲,不干则已,一干就干到底”,这就是志愿军战胜武装到牙齿的美帝国主义势力的不二法门。

  如今,彭官荣时不时哼上几句在朝鲜学的歌曲。“天空出彩霞呀,地上开红花呀。中朝人民力量大,打垮了美国兵呀。”

  当年那份面对强敌的铁血豪情,在岁月的沉淀中,历久弥新。

  “我踮起脚活捉了美国大兵”

  “汹涌的临津江,滚滚流向南。炮火多猛烈,满山冒火烟。英勇无畏的志愿军,中国的好儿女,坚守阵地马良山!”在永顺县马蹄寨村,90岁的符官桓再次唱响了记忆深处的战斗旋律。

  马良山,位于朝鲜开城东北处,是名副其实的战略要地。谁占领了马良山,谁就能确保开城侧翼的安全。

  1952年秋天,符官桓所在的47军140师418团前往马良山接防,奉命守住这一“锁钥重地”。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抓一个“舌头”审问,摸清敌情,是作战常用手段。随部队上马良山时,符官桓未满20岁,人小鬼大、机灵聪明,因此数次接到任务,深入敌营,活捉俘虏。

  隆冬腊月,马良山积雪盈尺,天寒地冻。敌军的探照灯一照,符官桓和战友立马趴下,把身子埋进雪里,秘密观察敌方哨兵的一举一动。

  “到下半夜,放哨的美国兵撑不住了,我们就上。”

  “美国兵比你高,比你壮,你咋捉?”

  “我踮起脚活捉了美国大兵!”符官桓说起捉敌,锐气十足。

  美国兵人高马大,比符官桓足足高了一个头。志愿军3人一组,互相打配合。

  “我踮起脚,右手锁住他的脖子,左手掏出布堵住他的嘴,用膝盖从后顶住他的腿,滚到一边跟他扭打纠缠。”符官桓起身示范,摆出架势,仿佛敌人就在眼前。

  其他2位战友,上前卸下敌人所有武器,大家再一同把美国兵五花大绑地抬回去。

  在战场上,符官桓和战友先后活捉了5个俘虏,缴获了敌人的重机枪、轻机枪等诸多战利品。“大家都很勇猛,出任务回来没得战利品,都觉得丢人。”

  与敌人正面较量,符官恒毫不畏惧:“危急关头要做好牺牲准备,用自己的一条命换敌人好几条人命,那就值了!”

  智擒俘虏、舍生忘死,这就是中国人民志愿军的智慧与胆识。如今,同后辈讲起那些出生入死的时刻,符官桓希望他们也能和自己一样,不怕苦不怕难,始终保持一份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哥哥永远留在了金达莱盛开的地方”

  有多少名志愿军战士远赴朝鲜,就有多少份思念萦绕在亲人的心头。

  “哥哥永远留在了金达莱盛开的地方。”88岁的姚本林向记者回忆起那场波澜壮阔的战争,眼眶湿润,悲痛的情绪久久不能平息。

  1951年2月,美丽边城花垣县,从小一起打闹长大的姚本舜、姚本林两兄弟,先后加入47军139师416团,奔赴朝鲜。

  兄弟俩一个当卫生员、一个当通信员,但不在同一个连,打个照面的机会都少有。

  直到1951年夏天,两人才在朝鲜第一次见面。47军接到接替坚守临津江东岸的任务,姚本林见到了哥哥熟悉的身影。

  “哥哥鼓励我英勇作战。”姚本林说,与哥哥并肩作战,让自己更添豪勇。作为通信员,姚本林一次次穿过敌人的火力,将书信准时送达。

  1952年的一天,姚本舜十万火急地找到弟弟,说要去执行重要任务,并嘱咐弟弟:“要不怕苦,努力进步。”匆匆几句,哥哥的背影就远去了。可没想到,这一别,竟成永诀。

  1953年夏天,姚本林意外收到了母亲从老家寄来的信。家书上写着,“姚本舜志愿军烈士通知书已寄到家中。”

  原来,姚本舜于1952年11月牺牲在平安南道一次战斗中,年仅19岁。

  抗美援朝战争胜利后,姚本林随军仍坚守朝鲜西海岸,直到1954年9月回国,他都不知道哥哥“魂归何处”。

  硝烟远去,那段在战火中相聚又离别的思念从未远去。

  2018年,朝鲜平壤市江东郡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陵园修缮一新后,陵园内一面“英名墙”上,姚本舜的名字赫然在列。在各方为烈士寻亲的努力下,姚本林终于得知哥哥的埋葬地。

  与青山为伴,姚本舜长眠在了金达莱盛开的朝鲜大地上,用鲜血和生命捍卫了和平与正义,写下了保家卫国的不朽功勋。

  “好想再去到朝鲜,去哥哥曾经战斗过的地方,看看他。”姚本林低声说着,良久沉默。

  “全连只剩下我一个”

  中国人民志愿军胸章、抗美援朝军功奖章……打开旧楠木箱,90岁的李绍光轻轻摩挲着这些泛黄的老物件。

  “这些荣誉是和战友们一起荣获的,可他们都牺牲了,全连只剩下我一个。”72年前那场惊心动魄的战役,让老人思绪低沉。

  李绍光出生于龙山县,这里是中国工农红军长征最后出发地。李绍光的舅舅黄开田在此加入红军,后在长征途中牺牲。

  1950年,17岁的李绍光继承先辈遗志,走出村寨,加入47军,奔赴抗美援朝战场。

  1951年10月,根据志愿军军部命令,47军打响正洞西山阵地反击战。

  正洞西山,是由美军骑兵第1师扼守的一个制高点。李绍光所在的421团3营机枪连,与正洞西山隔河相望。只有过河,才能歼灭敌人。

  冬天的河水冰冷刺骨,迎面有雷场、铁丝网、枪林弹雨。战士们的鞋袜与江水冻结在一起,浸湿的衣服形成一层冰甲,穿在身上如刀割一般痛。大家全然不顾,冒着危险,悄悄渡河。

  “刚过河,一颗炮弹就落在了我们面前。”李绍光哽咽了。

  全连21人中,19人当场牺牲,副连长因腿部受重伤无法前行,也在不久后牺牲了。

  炮火声似行军令,刻不容缓。幸存的李绍光独自一人继续前进,和前线大部队会合。

  此时,421团团长郑波来电,要求在次日黎明前攻占主峰的敌军阵地。

  在这场攻坚战中,志愿军与美军步兵营展开了血肉相搏的近战。反冲锋时,一个战友倒下了,就有更多的战士冲上来,举着爆破筒、握着冲锋枪冲向敌人最密集的阵地。

  “我们攻击和防御相结合,两次组织进攻,终于把敌军打退了。”

  此后,美军骑兵第1师被调至二线,所谓的“开国元勋师”狼狈离开了朝鲜战场。

  如果没有对信仰和理想的忠诚,何来向死而生的无畏、敢于牺牲的壮烈。

  “爷爷的经历对我们晚辈的影响是润物无声的。”李绍光的孙子李苏说。

  最好的纪念是传承,最高的致敬是奋进。作为一名基层党员干部,李苏曾奋战在脱贫攻坚一线,如今又在乡村振兴的新征程上,向着新的胜利再冲锋。

  湖南支援抗美援朝大事记

  1950年10月

  中国人民志愿军赴朝作战,拉开了抗美援朝战争的序幕。抗美援朝期间,共有6.7万名湖湘儿女奔赴朝鲜。

  1950年11月13日

  《新湖南报》根据中共湖南省委指示,发表了《开展大规模的时事宣传运动》的社论,湖南抗美援朝时事宣传运动逐步在湖湘大地开展起来。

  1951年2月

  6000多名湘西地区士兵编入中国人民志愿军第47军,入朝作战。战士们坚守夜月山、天德山、马良山等阵地,组织100高地战斗、老秃山攻坚战、正洞西山战斗等战术性反击,粉碎了敌人“秋季攻势”,夺取敌军要点,为争取抗美援朝最终胜利作出突出贡献。

  1951年6月

  湖南掀起热火朝天的增产节约捐献飞机大炮活动。原计划捐献相当于100架战斗机的价款(旧币1500亿元),实际捐献了1986亿多元,折合战斗机132架。

  1952年3月

  为响应中共中央号召,反对美军在朝鲜战场发动细菌战,湖南成立防疫委员会,带领全省人民进行卫生知识教育、清洁防护、疫苗接种等工作,控制传染病的发生和流行,提升全省卫生水平和健康水平。

  1953年7月27日

  《朝鲜停战协定》签署,至此抗美援朝战争宣告结束。其间,共有1.15万名湖南战士壮烈牺牲在朝鲜战场。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 版权所有 湖南日报报业集团 
copyright © 2008 VOC.COM.CN, Geo Info.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312006003 经营许可证:湘ICP证010023 ICP备案号:湘ICP备100118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