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要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头版

第02版
要闻

第03版
要闻
 
标题导航
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2023年07月22日 星期六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清代孙温、孙允谟绘《红楼梦》画册展在长沙博物馆开展——
夏夜,在长沙梦入“红楼”

  湖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龙文泱 

  通讯员 方芳 李韵佳 

  宛如仲夏夜之梦。粉荷花、绿荷叶、莲藕点心、梅花扇,“贾母”携“宝玉”及“金陵十二钗”迎客,“宝哥哥”还当起了展览讲解员……7月14日晚,长沙博物馆中华文明特展系列之“谁谓情深画不成——清孙温、孙允谟绘《红楼梦》画册展”在该馆开幕。众多书中人物“现身”、各式沉浸式活动,让现代的博物馆摇身一变,化作了我国古典名著《红楼梦》里的大观园。

  《红楼梦》题材,绘画中的瑰宝

  长篇小说《红楼梦》是我国古典文学的高峰之作,取材于此的绘画、舞台、影视作品不计其数。《红楼梦》题材绘画开端于清乾隆五十六年(1791年),举文书屋出版的木活字摆印本《新镌全部绣像红楼梦》小说(俗称程甲本)中,出现了少量插画。后来发展出石印版画、绘画册页、笺画、壁画、玻璃画、灯屏画等多种艺术表现形式,如同文书局《增评补图石头记》、费丹旭《金陵十二钗图》。著名的天津杨柳青、苏州桃花坞年画也有《红楼梦》题材作品,可见人们对《红楼梦》的喜爱。

  如此多的作品,为何清代孙温、孙允谟绘制的《红楼梦》画册值得办一个展览呢?

  “此次展出的两位孙氏画家的画册篇幅之大、涵盖故事情节之丰富、人物之众多、场面之宏伟、笔法之精细,是《红楼梦》题材绘画史上所没有的。红学泰斗周汝昌先生称其为‘红楼瑰宝’。画册自2004年亮相国家博物馆以来,至今已在国内的11家博物馆巡回展出。”旅顺博物馆馆长王振芬介绍,孙氏所绘画册是该馆馆藏珍品、国家一级文物。清代晚期画家孙温、孙允谟以当时流行的程甲本《红楼梦》小说为蓝本,历时数十载,精心绘制了这本画册。

  该画册为推蓬装,共有24册,存230幅。画心是绢本,纵43.3厘米、横76.5厘米,描绘了小说《红楼梦》的主要故事情节,入画人物多达3700余个。绘画技法结合青绿山水、人物与界画艺术,并参用西方焦点透视法,用笔细腻、格调清新,极具清代宫廷新体画风格特征。

  河北孙氏叔侄绘制鸿篇巨制

  孙温、孙允谟两位画家没有被画史记载。旅顺博物馆副研究馆员闫建科介绍,据考证,二人是清代晚期浭阳人(今天的河北省唐山市丰润区),为叔侄关系,孙温是伯伯。孙温绘制了前八十回和后四十回中的一小部分,孙允谟绘制后四十回的大部分和大观园全景。

  叔侄的画风差异较大。孙温笔下的人物工丽纤细、俊逸婉约,与同时代的改琦、费丹旭的仕女画显示出一脉相承的联系;而孙允谟笔下的人物用笔粗犷,面部丰腴,光影明显,辨识度更高。二人在山石的绘画上区别也很大。孙温所画山石线条比较硬朗,且出现了很多怪兽形状的山石;孙允谟画的山石线条相对松软。

  闫建科还透露了一个有趣的背景:当时孙氏生活的浭阳一带有许多画坊,其中有一间画坊是曹雪芹家族后人所开,孙温可能是这个画坊中的一个画师。或许是孙温带领侄子孙允谟创作了这套鸿篇巨制。画册的创作,与传说中的曹雪芹写作小说《红楼梦》前八十回、高鹗续写后四十回,竟有些相似。

  长沙博物馆与旅顺博物馆联合举办的清孙温、孙允谟绘《红楼梦》画册展,从画册的230幅画中精选了149幅展出,以《红楼梦》主要故事情节为主线,分为“通灵石慕红尘美”“大观园聚皇亲贵”“繁花胜景终有尽”“高楼倾时万艳悲”4个单元展开。

  值得一提的是,这些画作还有一个特征:230幅画中,有901幅“画中画”、405幅“画中书”,这是一般画作比较少见的。这些“画中画”和“画中书”都非常精美,不仅展示了画中人物的家境和地位,也表明了两位画家在绘制画册时倾注了大量心血。

  为了让观众更好欣赏理解这些画,展厅中除了设计了相关场景,还引进了旅顺博物馆、雅昌文化集团共同打造的“红楼幻境”沉浸式数字展,让观众在梦幻唯美的动画和音乐中了解《红楼梦》。

  据了解,本次展览将持续至10月29日,免费向公众开放。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 版权所有 湖南日报报业集团 
copyright © 2008 VOC.COM.CN, Geo Info.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312006003 经营许可证:湘ICP证010023 ICP备案号:湘ICP备100118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