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日报7月19日讯(全媒体记者 赵志高 通讯员 何嫘 肖扬琳)7月17日,靖州苗族侗族自治县藕团乡新陇村,500亩茯苓标准化种植基地内一片繁忙,村民正在马尾松树桩底部埋下茯苓菌种袋。
“以前村民单打独斗难挣钱,如今党委、政府引导7个村成立产业联盟,村集体经济发展越来越好,村民挣钱也轻松。”藕团乡党委副书记储昌来介绍,藕团乡已发展500亩茯苓标准化种植基地、400亩水稻制种基地等项目,年经营性收入突破1000万元,7个村集体增收200余万元,新增就业岗位200余个,带动120余名脱贫户稳定就业增收,人均年收入达6000元以上。
靖州通过产业链接、园区链接、企业链接、电商链接、资源链接等五大链接方式,探索实践产业发展带动、园区平台带动、龙头企业带动、盘活资源带动、连村联创带动等“十大带动”发展模式,做优做强“一颗杨梅、一窖茯苓、一个核桃、一根竹子、一头生猪、一粒种子”和中药材“6+1”特色产业。
靖州县委常委、组织部长周成介绍,靖州在巩固拓展去年6个“联合体”联村联创发展成果的基础上,今年又成立4个村集体经济“联合体”,除藕团乡7村联创外,还有渠阳镇横江桥片区4个村联合发展茯苓种植、新厂镇3个村联合发展水稻制种、文溪乡4个村联合发展罗汉果种植,抱团联创“强”产业。
“口袋有了钱,就有了干事创业的底气。”靖州渠阳镇灯塔村支部书记赵呈武说,去年底,他们在大坪地寨,用村集体经济收入修建了村民文体活动场所,获得村民点赞支持。“有了钱,我们可以给大伙分红,还可以发教育奖补、扶危济困、维护设施。现在,村集体经济壮起来了,百姓生活火起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