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诗良
伏尔泰说:“人世间一切荣华富贵,不如一个推心置腹的朋友。”《艺术大师刘海粟的朋友圈》一书,以文学传记的形式,以被刘海粟视为“人生知己”的传记作家石楠对他生前的近距离采访,全面呈现了刘海粟一生的主要交友故事。笔墨游走在文学圈与艺术圈之间,勾勒出了刘海粟在艺术史之外真实、立体的形象。
回顾成长之路,有常念前辈的感恩之心。
刘海粟参与发起并组织的中国第一个民间美术团体“天马会”,引起康有为的关注,他不吝赞美地对刘海粟说:“你17岁创办上海美专,画也阔厚雄奇,前程远大,我非收你做学生不可。”他还第一次为收弟子而大宴宾客,并定期教授刘海粟书法与诗词古文。1926年,当他获知军阀孙传芳下令上海美专禁用模特儿,通缉刘海粟时,关心他的安全,希望为家国计,为长远计,恳切要求刘海粟:“你得走,离开上海!留得青山,才有美专哪!”康有为离世后,刘海粟悲恸不已:“吾从公于上海,吾铭公兮历沧海。文章功业,彪炳千载。”
梁启超曾勉励刘海粟:治学要深厚,事业目标,一是办好上海美专,培养艺术人才;二是下狠功夫进行艺术实践,把绘画艺术提高到一个新层次。他告诫道:“海粟你记着,要办好一件事,已属难得,若力气分散,则势必一事无成!”
蔡元培对刘海粟的成长倾注了心力,他为26岁的刘海粟举办了第一次个展,并亲自作了序言,向社会《介绍画家刘海粟》,还解决了刘海粟赴欧洲考察艺术的经济来源,并教导他:“采众花之蜜,酿自我之香,用西人之长,补自己之短,画画要保持民族的气质,东方人的气质。”刘海粟终生感激他,曾说:“世无先生,就无我刘海粟!我要永远记住先生的教导,学习先生的精神,不断前进,为振兴中国艺术奋斗终身!”
回首相处之道,有患难挚友的扶持之谊。
陈独秀是五四新文化运动的风云人物,在北京创办《新青年》,刘海粟在上海创办《美术》,两人1921年初识,一见如故。第二年,陈独秀被抓进巡捕房,刘海粟找到当时上海滩颇具影响的李征五,将陈独秀保释了出来。20世纪30年代陈独秀被捕入狱,刘海粟欧洲游学回来,不顾个人安危,入狱探监,并给他带去所需物品,陈独秀极为感动,当即书一对联表明心迹:“行无愧怍心常坦,身处艰难气若虹。”
1925年,刘海粟请徐志摩、胡适、郭沫若、郁达夫四人吃饭,他在席上说:“你们都是中国新文化的脊梁人物,如能同心协力,对中国有莫大的好处。”四人应声相拥一起:“我们借海粟的酒盟誓:我们要像兄弟一样相亲相帮。”上海沦陷时,刘海粟正应郁达夫等邀请在新加坡举办筹赈画展,获悉后既为留在上海的妻儿担心,也懊恼不能上前线与敌一拼。郁达夫劝慰道:“艺术家以艺术报国,不扛枪也是抗日。你在南洋为抗日奔走筹赈,和扛枪没有两样。”
刘海粟与傅雷初识于巴黎,同在异国他乡,双方很快成为莫逆之交。当时,已在国内有婚约的傅雷正与巴黎少女玛德琳热恋,不久草就一书让刘海粟代寄家母,要求解除与表妹的婚约。两个月后,遭遇失恋的傅雷悔恨交加,自责不该忤逆母亲辜负表妹。年岁稍长的刘海粟让他不必为那封信的后果担忧,因为他不大看好傅雷的异国之恋而留了一手,那封退婚信并没寄走,让傅雷如释重负。
回望为师之路,有提携后学的识才之举。
刘海粟创办上海美专时做了三件开风气之先的事,即使用人体模特儿写生、男女同校和旅行写生。潘玉良就是首开男女同校之禁的首批幸运女性,录取时还有点波折。刘海粟在考场上就注意到了坐在考场最后一排的潘玉良,认为“她的艺术感觉很好”、“能画得出来”。不料发榜时潘玉良名落孙山,原来教务长了解到她是青楼出身,鉴于模特儿纠纷尚未平息,不敢轻易录取。刘海粟了解原委后大吼道:“在美专,不论出身,一律以才取人!”当即跨出大门,在录取公告栏榜首添上“潘玉良”三字。1921年,潘玉良以优异成绩毕业,又在刘海粟鼓励下到法国深造,苦读8年回校任西画系教授兼绘画研究所主任,终成一代名家。
1923年,从浙江农村到上海谋生的青年潘天寿,意外地被刘海粟聘为美专教师,教国画习作和中国美术史,受到鼓励的潘天寿广取博采古今中外画史、画论,用两年时间,写出《中国绘画史》并公开出版,成为中国绘画史拓荒之作。
丹心不负丹青志。《艺术大师刘海粟的朋友圈》一书,用荡气回肠的24段朋友圈往事,再现了中国现当代近一个世纪的艺术圈风云。艺术大家们具有烟火气的生活与艺术经历,他们为了民族强盛奋勇献身的家国之爱和对艺术事业孜孜以求的赤子情怀,是值得我们重温和回味的。
(《艺术大师刘海粟的朋友圈》,石楠 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