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版:理论周刊·智库 上一版3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头版

第02版
要闻

第03版
要闻
 
标题导航
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2023年06月29日 星期四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以高质量人才自主培养赋能湘商兴湘

  核心提示 

  无论是对商业人才的培养,还是对管理人才和教育科技人才的培养,都要求教育尤其是高等教育在传授知识的同时,突出家国情怀、创新思维、诚信意识、国际视野、吃苦精神和动手能力的培养。

  胡玲芝 廖志坤

  湖南省委主要领导日前在“湘商回归”座谈会上提出,要“让湘商在湘更吃香”。“让湘商在湘更吃香”,旨在吸引并助力湘商在湘创业兴湘,将习近平总书记为湖南描绘的“三高四新”蓝图变成美好现实。“让湘商在湘更吃香”是一项系统工程,助力湘商大有作为是关键,其中以高质量人才自主培养赋能湘商兴湘又是关键之中的关键。

  稳商引商兴商需有高质量教育赋能

  “湘商”包括湘地之商和湘人之商。

  湘地之商多数接受了湘地教育,即便不是在湘地接受教育,一旦在湘成长发展,也离不开湘地教育的支持——不仅其依赖的大多数人才出自湘地教育,其子女成长也需要湘地高质量基础教育助力。与此同时,湘商企业的发展有赖于由湘地人才主导形成的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营商环境。而这种环境的形成,同样离不开高质量的湖湘教育。

  湘人之商,遍及全球。据不完全统计,在湖南以外的湘商超过400万,分布在180多个国家和地区,在外资产超过4万亿。湘人之商,其成为有为商人的根基在湖湘教育。回湘兴业,既是湘人之商事业发展的需要,更是他们回馈故乡、报效桑梓的情感寄托。湘人之商回湘兴业后,尤其需要家乡公平诚信经营环境的助推和及时充分的人才支持。这些都离不开教育尤其是高质量人才自主培养的赋能。

  以高质量人才自主培养助力湘商兴湘的方向

  以高质量人才自主培养助力湘商兴湘的方向在哪里?我们认为,就在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弘扬企业家精神的论述里。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企业家要带领企业战胜当前的困难,走向更辉煌的未来,就要在爱国、创新、诚信、社会责任和国际视野等方面不断提升自己,努力成为新时代构建新发展格局、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推动高质量发展的生力军。”新时代急需的企业家精神是什么,高质量人才自主培养的重点和方向就应是什么。无论是对商业人才的培养,还是对管理人才和教育科技人才的培养,都应该体现这种要求。这就要求教育尤其是高等教育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更加突出家国情怀、创新思维、诚信意识、国际视野、吃苦精神和动手能力的培养。

  突出家国情怀培养。湖湘文化之所以生生不息,孕育出一大批革命的先行者、文化巨匠和著名企业家,其“心忧天下,经世致用”的爱国主义特质功不可没。事实上,无论徽商、晋商、粤商、浙商、苏商还是湘商,凡成大业者,无不怀有“利于国者爱之,害于国者恶之”的家国情怀。不少爱国商人,不只爱国事迹妇孺可颂,其“以众帮众,相互提携”的乡谊观念也令人印象深刻。然而当前不少高校的人才培养更为重视学生自我价值的实现,忽视了对学生实现社会价值的引导,不可不加以反思和重视。

  注重创新思维训练。创新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一个企业长盛不衰的奥秘。正因为如此,国内外著名的企业家通常既是管理高手,又是创新达人,拥有异于常人的创新思维是他们的突出特征。创新思维不等于求异思维,其核心是实事求是,这是一种追求真理的应然状态。只有坚定追求真理、追求真知的信念,才有可能走出个人情怀的狭小圈子,形成敢为人先的自觉和习惯,创新思维的训练才有所附丽。训练创新思维,学懂弄通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前提,进行有效的逻辑学学习和科技史、学术史教育是基础,尊重个性、因材施教是关键。

  积极涵养诚信意识。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无信不立,企业和企业家更是如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信用经济、法治经济,企业家要同方方面面打交道,调动人、财、物等各种资源,没有诚信,寸步难行”。纵观中国古代以来的大商帮,其立帮立行之本就是“讲道义、重诚信”“诚信为本,以义取利”“以诚待人,以信接物”。而当前似乎有一种误解,以为诚信意识主要通过教育教学培树,法治意识、契约精神、守约观念等也主要通过课堂教学获取。事实上,诚信作为一种品质或行为习惯,虽然要靠灌输、靠惩戒,但主要是靠长期的习得,靠耳濡目染、言传身教。所以针对诚信意识的培养,学校不可能大包大揽,社会和家庭不能置身事外,需要有顶层设计和合力养成。

  推动拓展国际视野。经济全球化对于商业人才提出的最大要求是“有国际视野”。不站在全球市场和全球科技制高点上看问题,科技研发、产品创新都只能是自弹自唱、自说自话,转变不成市场和效益。在世界互通互联的今天,人才只有视野宽,其格局才会大,事业才能走得远,站在风口的企业家更是如此。培养商业人才或为企业供给高质量人才,首先要着力推动人才拓展国际视野。说“推动”不说“培养”,主要是国际视野的拓展,不仅取决于学校课程,更取决于开放政策和学生与家庭对拓宽视野的自觉。拓展国际视野,“读万卷书”与“行万里路”同样重要,不仅有利于增强人才的自信心,还有利于提高人才的创新能力。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企业家要立足中国,放眼世界,提高把握国际市场动向和需求特点的能力,提高把握国际规则能力,提高国际市场开拓能力,提高防范国际市场风险能力,带动企业在更高水平的对外开放中实现更好发展,促进国内国际双循环”。这些要求,正是高校拓展人才视野的努力方向。

  着力培养吃苦精神。天下大事,非逼而不能成之。被“逼”,说明有压力。徽商作为中国三大商帮之一,大多处于贫困山区,“田瘠确,所产至薄,大都一岁所入,不能支什一”。所以《安徽地志》说:“徽人多商贾,其势然也。”将压力转变成动力和效能,还需有吃苦精神的催化。徽人经商,常常是年少外出,多年始回,其间艰苦,非常人之所能忍。逼而能成之,说明徽商多能吃苦,能够通过“吃苦耐劳、勤俭节约”,将压力转变为动力和效能,取得最后的成功。培育吃苦精神,不仅是劳动教育的主要目标,也是德育的题中之义,学校不得不察。

  大力培育动手能力。事业是干出来的,“不干,半点马列主义都没有”。无论是晋商、徽商还是浙商,都“多执技艺”,注重从小事和小处对人才的培养。当前不少地方的人才培养多注重“扫天下”而忽视“扫一屋”,侧重知识传授,对于学生实践能力、动手能力的培养往往不够用心。大力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不能局限于专业技能的培养,更要重视生活能力和一般劳动能力的培育,并在这一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意志品质和审美习惯。事实上,没有正常劳动能力的人才大都缺乏工作韧性和效率,且有时是非判断和美丑分辨也会成问题。为湘商服务的人才或将要成为湘商的人才,动手能力不可或缺。

  高校应为湘商兴湘提供有力人才支撑

  助力湘商兴业,基础教育只是基础,高等教育才是关键。

  高校应自觉承担为湘商兴湘培养人才的主体责任。创新性商业人才和支持商业人才发挥作用的各类人才起步在大学,大学教育应为创新性商业人才培根铸魂、启知储能。这既是高校人才培养的责任担当,也是高校服务社会的具体表现。

  高校应树立以人才培养赋能湘商兴湘的正确理念。面对“全面发展”还是“特色发展”、“灌输”还是“激发”、培养“知识应用型人才”还是“知识创新型人才”等人才培养的基本问题,高校需要根据新一轮科技革命的趋势和产业变革的要求作出自己的回答,主动将办学理念回归到教育的本质和时代要求上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教育的“四个服务”,就是高校以人才培养赋能湘商兴湘的价值取向。沿着这种取向,以个性发展和知识创新为特征的高校人才自主培养,须比以往更加注重对受教育者好奇心、求知欲、责任感、想象力的呵护和激发,更加注重人才培养的系统性、分层性、交叉性、开放性和实践性,更加注重遵循创新性人才培养规律。

  突出培育创新性商业人才的良好生态。高校培养创新性商业人才,需要一个既重经世致用、实用理性又重追求真理、探索精神的学术环境,既要防止深陷技术陷阱、功利牢笼,更要防止大而不当、纸上谈兵,游离在社会之外,落后于火热的社会生活。当前,重要的是构建以开放融入为动力的学术生态。在这种学术生态里,学校的教与学应能延伸到校外、境外、国外,延伸到地方、园区、社区,以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强化家国情怀、激发创新兴趣、培养坚韧品质、提升沟通合作与发现解决问题的能力。

  (作者分别系湖南师范大学法学院副教授;吉首大学党委书记、教授)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 版权所有 湖南日报报业集团 
copyright © 2008 VOC.COM.CN, Geo Info.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312006003 经营许可证:湘ICP证010023 ICP备案号:湘ICP备100118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