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要把增进民生福祉作为发展中非关系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中非合作要给中非人民带来看得见、摸得着的成果和实惠。
——2018年9月3日,习近平在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开幕式上发表主旨讲话时指出
题记
尼罗河、刚果河、尼日尔河、赞比西河、奥兰治河……广袤的非洲大陆,大河奔腾不息。10多年来,一批批湖南建设者万里奔赴,在非洲的河流上,兴建10余座大坝,治水兴水、惠泽民生。在“高山王国”莱索托,从麦特隆大坝到高地大坝,湖南建设者连续书写筑坝治水传奇。
湖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孟姣燕
德拉肯斯山脉纵贯南非高原,将莱索托高高托起。
4月下旬,记者乘飞机从南非首都约翰内斯堡起飞,半个小时就进入莱索托上空。透过悬窗,“高山王国”的美丽扑向眼底。
非洲第五大河奥兰治河从绵延的群山中倾泻而出,泛着蓝色波光,蜿蜒向西,奔向南非大草原。
奥兰治河西南方,普特萨那河上,麦特隆大坝宁静而安详。水面,波光粼粼。
2015年底,由中国水电八局承建的麦特隆大坝建成。拦河筑坝而成的麦特隆湖,解决了莱索托三分之一人口的用水问题,被誉为“中非共赢典范”。
现在,奥兰治河上,另一个超级水利水电工程——高地项目二期工程开工了。哺育了一代代莱索托人的奥兰治河,因为中国水电建设力量的到来,焕发出新的生机活力。
1.“有了清澈的自来水,好幸福”
非洲南部的莱索托,每一寸土地都在海拔1300米之上,有着“高山王国”之称。
降水分布不均,旱涝频发,这里的百姓视水如金。莱索托国旗上的蓝、白、绿三种颜色,象征“降水、和平、繁荣”。其中,蓝色寓意着人们对水的美好愿望。
莱索托首都马塞卢市郊的麦特隆大坝,如今是莱索托旅游“打卡点”。在80多米高的坝顶远眺,高山平湖,水天一色。
4月底的一个清晨,记者探访大坝左岸的麦特隆村。村里水声欢快,一派田园牧歌的景象。在自来水取水点,记者遇到正在接水的居民玛莫哈奇。“有了清澈的自来水,好幸福!”玛莫哈奇邀请记者到家里看看。
哼着小曲,快步回家,洗菜、做饭、浇花,玛莫哈奇舒畅的一天开始了。
麦特隆大坝建成前,村里居民饱尝缺水之苦。“去河边挑水,走路20多分钟,一天3次,河水还时常不太干净。”玛莫哈奇说。
2012年1月,主要为马塞卢和周边城市供水的大型水利工程麦特隆大坝项目开工。中国水电八局远赴莱索托,承建该大坝工程。
“2015年底,莱索托遭遇罕见大旱,全国进入紧急状态。此时,麦特隆大坝刚刚建成,已蓄水一年的麦特隆湖解救了这场灾难。”中国水电八局员工曾小兵告诉记者。
在村部的草坪上,麦特隆村酋长哈雷巴托、麦特隆小学校长马卡尔和几位村民热情相迎。
“欢迎你们回家!”与老朋友曾小兵重逢,哈雷巴托十分欣喜。他拿出2016年2月出版的一份《莱索托时报》。报纸上,记录着大坝建成时举国欢庆的场景。时任莱索托首相莫西西里称赞:“麦特隆项目给莱索托人民带来了新生活。”
“中国建设者从大坝接水进村,我们用上了清洁的自来水。这也让我们有更多时间放牧和种地。”哈雷巴托愉快地分享村里的变化。
曾小兵则带来了高地项目二期工程开工的好消息。
麦特隆大坝东北约130公里,莫霍特隆市马不拉尼镇,这里是南部非洲最高点。在此修建的高地大坝将是一座更宏伟的大坝。
时值旱季,奥兰治河在山谷底部静静流淌。“高山裸露,激流飞泻,雨季你会见识它的威力。”中国水电八局高地项目总工程师侯伏强告诉记者,奥兰治河源自德拉肯斯山脉的莱索托高地,是非洲第五大河、莱索托第一大河,向西流入南非后,称之为橘河,是南非母亲河。这条大河的水能资源主要集中在上游莱索托境内。
早在1986年,莱索托与南非政府签署协议,启动总共需30年开发完成的高地项目。二期工程主要建设大坝、副坝、围堰以及输水隧道等。这是一个跨境水利水电工程,承载着莱索托与南非两国水资源开发梦想。
2022年11月,中国水电八局牵头组建联营体,凭借精湛技术、过硬质量和积攒的口碑,在与英国、意大利等国际知名承包商的激烈竞标中胜出,中标这一超级工程。
“大坝拦蓄的河水,将输送至南非豪登省。”侯伏强说,高地项目每秒最大供水量高达70立方米,是麦特隆大坝项目的60多倍,对南非首都约翰内斯堡用水至关重要。
山上散落着几个村庄。记者看到,草帽形状的石头房子里,村民家大多点着煤油灯。高地大坝规划建设小型发电站,未来将向周边村镇供电,结束当地不通电的历史。
今年5月23日,在莱索托国王莱齐耶三世、南非总统拉马福萨共同见证下,高地项目二期工程举行了开工仪式。拉马福萨总统在开工仪式上说,高地项目是千秋大业,将造福南非、莱索托两国人民。
2.“将高地大坝筑成非洲最好的大坝”
绵延几公里的高地项目工地上,主体施工尚未开始,3大营地、10条进场道路上,早已摆开施工阵势。
在国内,一条同等级道路一个月可以修完。而身处异国,施工进度变得难以预测。
业主对本地化用工提出严苛要求:按照经理团队、高级管理人员、技工、普工4个等级,分别录用相应比例的本地人。比如,普工要求100%来自莱索托,且优先从项目所在地莫霍特隆市招录。
“来到非洲10多年,我们坚持属地化发展,努力实现共赢共融,培训的非洲员工已超过万人。”曾小兵说。这一次,项目部做出同样的决定,先招进来,再培训过关。
面对耗时耗力的培训,“中国师傅”挺身而出。
在金属结构车间,“大国工匠”、中国水电八局高级技师刘杰手持焊枪,给新入职的普工演示操作。莫夫卡等5名技工担任工长,各组一个班,每班10人,再分组培训。莫夫卡是刘杰在麦特隆大坝项目时带的“非洲徒弟”,如今成了当地乃至南非争相聘请的高级技工。
莫夫卡这样的“非洲徒弟”,刘杰带出了40多名。
“如果高地项目开工,再找你!”2015年麦特隆大坝竣工时,莫夫卡和刘杰有一个美好的约定。这些年来,刘杰一直与莫夫卡保持联系。如今,不仅约定成真,莫夫卡又成了刘杰的好助手。
在进场道路施工区域,开挖工区主任闫永亮正带领工人施工。闫永亮凭借在乌干达筑坝的经验,针对挖机、碾压机、自卸车等不同设备,给工人们手画了一套教材。教材简明易懂,当地操作手进步很快。
修建麦特隆大坝时,“中国师傅”带着“非洲徒弟”,创造了245米导流洞中心轴偏差不到4毫米的纪录。大坝建设期间,美国、瑞士等国多个工程协会组织到麦特隆项目参观访问,并将项目作为在南非召开的国际大坝会议主要参观地。
凭借出色的施工技术,麦特隆大坝摘取了美国工程管理协会“优秀基础设施奖”和“优秀国际项目奖”,成为莱索托的明星工程。
相比麦特隆大坝,高地大坝体量、难度成倍增长。主坝设计高171米、长921米,采用面板堆筑坝工艺,171米高的堆石坝在国内也不多。
“这难不倒我们。相信跟着‘中国师傅’一起,一定能将高地大坝筑成非洲最好的大坝。”莫夫卡和工友们信心十足。
项目施工高峰期用工2000多人,其中当地员工1800人。目前500多名当地员工比学赶超,士气高昂。
高地项目联营体莱索托公司经理罗格·霍罗特告诉记者:“中国人到非洲发展,主动适应当地要求,不仅提供了就业岗位,还与我们分享最好的技术,为大家都带来实实在在的好处。”
3.“困难一起担,幸福一起享,建好大坝是我们的共同愿望”
非洲会下雪吗?在大多数人的印象里,除了乞力马扎罗山常年积雪之外,非洲便只剩阳光灼热与酷暑难耐。
5月11日,莱索托迎来冬季初雪,高山草甸披上了一层雪毯。
高地大坝项目地海拔2400米,冬季最低气温零下10摄氏度,寒风四面俱来。
空旷的荒原上,孤零零立着三排白色简易板房。
“这是我们的生活驻地,当时一期工程留下来的员工宿舍。”中国水电八局高地项目工程师祝敏说。
不足6平方米的房间,摆着两张一米宽的床。两个人挤一间房,身子都转不开。
“现在装了空调,条件好多了。”祝敏介绍,刚来到这里修建进场道路时,高地还是一个无水、无电、无房、无网络的“四无”地带。大家借住在附近马萨共村居民家里。
借住的半年里,居民天天从河边挑水,无偿提供给大家。“洗了半年凉水澡,心里却是暖和的。”大家很感动。
祝敏也发现,当地居民对草地呵护备至。
莱索托高山地区,百姓以放牧为生,草场就是牧场。而高山地区表土较薄,草最高长不过20厘米。
为了不破坏当地草木,在项目开工前,项目部不断完善环保措施,包括水土监测、排污排水系统处理等。施工环保指标提级升档,爆破扬尘指标比国内要求更严。
在施工区域,施工人员小心翼翼地把表层土壤剖下来,存储好,用于以后复绿。在生活区,垃圾分类精细管理。
“中国人来了,困难一起担,幸福一起享,建好大坝是我们的共同愿望。”马萨共村酋长马迪瓜尼说。
高地项目工期约6年。随着项目开工,一批批湖南建设者将陆续从万里之外奔赴这里。
出生于1998年的常德小伙刘恒毅伟,是“大国工匠”刘杰的儿子。大学毕业后,他毅然选择投身海外工程。在他看来,“一带一路”上,有实现梦想的舞台。
放眼广袤的非洲大陆,不乏尼罗河、刚果河、尼日尔河这样壮丽的大河。它们滋润着富饶的土地,蕴藏着无限的能量。
高地项目办公室里挂着一张非洲地图。湖南人筑造的大坝工程,一一标注在地图上——
加纳布维水电站,时任加纳总统马哈马称赞为“加中两国人民伟大合作典范”。
尼日利亚宗格鲁水电站,将极大缓解该国电力供应紧张。
乌干达卡鲁玛水电站,今年3月并网发电,标志着中乌两国“一带一路”合作典范工程取得重要成果……
从2007年承建加纳布维水电站起,湖南水电建设者足迹遍布大半个非洲,承建大型水利水电项目10余个。
莱索托公共工程和交通大臣马特加托·莫泰亚内说,莱索托基础设施还很薄弱。非洲是一片水能、风能、太阳能丰富的宝藏之地,中非合作前景十分广阔。
“江河之上的一座座象征中非友谊的大坝,激励着我们青年一代接过友好合作的接力棒,不断传递下去。”刘恒毅伟说。
记者手记
希望之水浇灌友谊之花
孟姣燕
非洲是水资源和降水时空分布极不均匀的大陆。莱索托也是如此,水资源丰富但开发率极低,仍然“缺水”。
从麦特隆到高地,我们感受到,当地人看到水就看到了希望。2012年,湖南人远赴莱索托,用近5年时间,修筑了莱索托第一个大型水利工程。我们回访时,村民愉悦地分享这些年用上清洁的自来水后的可喜变化。
从麦特隆到高地,我们被绵延的友谊深深感动。初到麦特隆,建设者没有干净的水源,村民贡献出珍贵的井水;大坝落成时,为了回报村民,建设者不仅把清洁的湖水接到村子,还修路、修缮校舍,帮助困难学生。在高地项目,又继续着“你无偿送水,我呵护青山”的动人故事。
从麦特隆大坝到高地大坝,这是中非合作结出的又一硕果。中国人正用一流的工程质量和效率,展现中国精神和中国形象,让希望之水不断浇灌更加灿烂的中非友谊之花。
非洲声音
尼日利亚电力部长阿布巴卡尔·阿利尤:
宗格鲁水电站工程质量精美,从项目建设进展看,整个电站已具备并网发电条件。相信不久,尼日利亚的电力供应紧张问题将得到有效缓解。
时任加纳总统约翰·马哈马:
感谢中国政府和中国企业帮助加纳人民实现了百年梦想。布维水电站是加中两国人民伟大合作典范,中国企业建设了优质、漂亮的工程,必将深化加中关系。
布隆迪总统埃瓦里斯特·恩达伊施米耶:
布隆迪正处于发展的困难时期,中国政府一直都在我们困难的时候陪伴着我们。现在有电了,我们也要像中国一样,努力走发展之路。
“出海”心声
中国水电八局党委书记、董事长姜清华:
作为驻湘央企、湖南最大海外工程承包商,我们对国际业务“高看一眼、厚爱三分”,秉承共商、共建、共享原则,在经济发展、促进就业、改善民生、文化交流等方面发力,全力服务“一带一路”建设。
中南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总经理周峰:
持续以技术和管理为核心,不断探索海外业务多元化道路,提高属地化资源配置能力,积极参与和服务全球经济建设和能源转型,打造更多国际精品工程,为合作伙伴创造更多价值,为落实“一带一路”倡议贡献力量。
链接
湖南与非洲能源合作成果丰硕
在非洲,由湘企湘人建设的能源工程如钻石般闪耀:乌干达卡鲁玛水电站获总统称赞;尼日利亚宗格鲁水电站,该国最大水电工程,不久前实现全面发电;埃塞俄比亚阿伊萨风力发电站,48台“大风车”即将随风转动……
10多年来,湘企在非洲承接大型能源工程近30个,涵盖水电、火电以及风电、光伏等新能源领域,推动湖南与非洲能源合作取得丰硕成果,惠及广大非洲人民。
乌干达共和国位于非洲东部,被称为“东非水乡”,白尼罗河横贯其国土,当地水电基础设施仍然薄弱。眼下,中国水电八局承建的乌干达卡鲁玛水电站3台机组正在加紧调试,冲刺并网发电。卡鲁玛水电站是乌干达目前最大水电站,6台机组总装机600兆瓦,全部投产后,将使乌干达发电总量提升近50%。该项目承载着乌干达富民强国的梦想,备受中乌两国元首关注。
“非洲屋脊”埃塞俄比亚,2019年迎来了东部区域唯一风力发电项目——阿伊萨风电项目建设。中国水电八局为这里安装48台套单机2.5兆瓦的风机,目前已完成32台安装调试。工程全部完工后,预计每年可提供4.67亿千瓦时清洁电力。
在布隆迪,胡济巴济水电站是中国对外援助水电站,也是中布友好象征,由中国电建中南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监管。电站位于布隆迪首都布琼布拉市南部的胡济巴济河下游段。2022年9月6日,该项目提前半年投产,为布隆迪增加约三分之一的电力供应。
近10年来,中南勘测设计研究院走进非洲,大力拓展水能资源开发合作,规划设计了喀麦隆颂东水电站、那提加水电站以及埃塞俄比亚两大水电站。
在能源工程建设中,从设计方案到施工方案,从施工工艺到设备配套,湖南企业输送中国技术,赢得了非洲各国的普遍赞许,屡屡获得工程建设领域荣誉。如,加纳布维水电站荣获中国建设工程境外工程“鲁班奖”,莱索托麦特隆工程获得美国工程管理协会“优秀基础设施奖”和“优秀国际项目奖”。
湘企履行社会责任,努力为当地培养大量技能型人才,参与当地配套设施建设。莱索托麦特隆大坝项目为当地提供了700多个就业岗位,共培训当地各类专业技能人才600余人。加纳布维水电站项目实施过程中,水电八局自建工地医院为当地村民义诊超5万人次,为移民新村捐建医院、学校等设施,被国际劳工组织称赞为“中资企业在非洲履行社会责任的典范”。
(孟姣燕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