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胡盼盼
通讯员 邓进民 刘友琼
夏至时节,木槿花开。益阳市资阳区长春镇先锋桥村迎来了一年中最美时节。游客争相打卡,村民忙着采花。
近年来,先锋桥村将人居环境整治与发展木槿产业相结合,在全村大规模种植木槿。村庄美了,农民富了。曾经的省级贫困村,蝶变成省级美丽乡村示范村。
这是湖南大力推进美丽乡村建设的一个缩影。自2006年启动实施新农村建设“千村示范工程”以来,湖南久久为功抓美丽乡村建设,与时俱进促“湘”村蝶变,一幅生活美、风景美、风尚美的宜居宜业大美“湘”村画卷正徐徐展开。
环境整治,打开村容美颜滤镜
空山新雨,草木滴翠,怀化市通道侗族自治县坪坦乡半坡村的侗族民居,在半山腰的云雾里若隐若现。6月19日,广东游客黄钧用镜头定格下这一美丽瞬间。
“以前没有游客,大多数村民也都选择外出打工。”半坡村党支部书记欧勋告诉记者,以前村里都是泥巴路,村民随意搭建牲畜棚,鸡鸭粪便随处可见,生活垃圾随意丢弃。
怀化市创新“打擂台”机制,各家各户来评比,村与村之间打擂台,主抓农村厕所、垃圾、房屋、水体等治理。半坡村保留传统侗族建筑风格,利用本地竹木、土砖、旧瓦、鹅卵石等,对道路、沟渠、菜园、池塘等进行微景观改造。被遗忘在深山里的古侗寨,焕发出新的活力。游客们进村体验慢生活,村民返乡创业吃起旅游饭。
乡村要美丽,首要是干净。湖南将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作为美丽乡村建设的基础工程,大力推进,各村因地制宜探索出特色路径。
衡阳市珠晖区东阳渡街道新坪村以党建引领,探索“村干部分片、党员联户”网格化管理模式,改水、改厕、改路,清垃圾、清淤泥、清路障,再现秀美田园风光。
郴州市苏仙区许家洞镇钟家村以村贤带头,推动美丽屋场、农耕文化展览馆、引水工程等民生项目建设,人居环境整治成效明显。
规划引领、标准先行,自上而下、全员参与。湖南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取得重要进展。农村改厕在全国创造了“首厕过关制”工作经验,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达93%。122个县(市、区)全部建立农村垃圾收运处置体系,生活垃圾得到有效治理。617个村农村生活污水得到治理,村容村貌发生明显变化。
2018年以来,湖南省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连续5年获得国务院真抓实干督查激励。
产业融合,高颜值变高产值
雨后,长沙县金井镇金龙村。白墙灰瓦,薄雾轻笼,一垄垄茶树沿着山势蜿蜒而去。
6月15日,非节假日,也非采茶期,村里陆续开来几辆大巴车,满载着从外地来团建的游客。
“哪怕是淡季,客人也不少。”村里的柴火人家饭店,生意红火。店老板汤阳介绍,以往村里种茶,农民挣不了多少钱,大家纷纷外出打工。自从开展美丽乡村建设,金龙村通过村企共建模式,对村庄进行规划编制,打造精品旅游路线,走上茶旅致富路。汤阳返乡创业,饭店年收入30多万元。
高颜值变高产值。这个曾经相对落后的村子,如今已走在国家级生态村等先进行列。2022年金龙村接待游客10余万人次,村集体经济突破150万元,村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4.1万元。
在长沙县金井镇,品尝了金龙村的茶,还可以看看隔壁湘丰村的虎、古井与古寺。在浏阳市官渡镇,可以打卡桂园国际美食体验园、浏阳河第一湾观光体验区和客家风情民宿体验园等一批景点。
让“零散盆景”变为“全域风景”。省会长沙整体推进美丽乡村建设,挖掘“一村一景”,注重连线成片,打造多条乡村旅游线路,集聚效应良好。每到节假日,长沙周边乡村游火热,村民增收明显。
既要美乡村,也要富村民。湖南省市县三级联建,利用各地资源禀赋,促进产业融合,将美丽乡村与田园经济相结合,推动美丽乡村由点及线、到面、成片发展,带动效益明显。
内外兼修,和美“湘”风浩荡来
乡村之美,美在风景,更美在风尚。
今年高考期间,浏阳市沙市镇秧田村这个远近闻名的“博士村”,成为热点话题。一个村子,何以走出28位博士生、176位硕士生、上千名大学生?
记者走进“博士村”,发现这里崇文重教蔚然成风。村里农家书屋配备多个功能室,藏书2万余册,成为孩子们最爱去的地方。而书屋的场地,是该村93岁老人张秋香自愿捐出的老宅。
勤耕重读、孝老爱亲、邻里团结……湖南将自治、德治、法治相融合,塑造和美乡风,为湖南美丽乡村建设注入不竭动力。
在永州市回龙圩管理区,好人好事接连涌现,义务劳动美化家园。当地发展出以村民为主体的近万人义工队伍,投入到房前屋后的闲置空地改造中,打造出一批精美的小花园、小菜园、小果园、小公园、小禽园、小庭园,村容村貌大为改观。
嘉禾县普满乡雷家村建立积分兑换制度,督促执行村规民约、抵制陋习。南县基层干部化身“演员”,用南县地方花鼓说唱形式,倡导群众崇尚文明新风。东安县镇村干部将镇里移风易俗的工作日常搬上舞台,引导大家婚事新办、丧事简办、敬老孝亲、远离赌博。
精神引领,为美丽乡村注入生动内涵。目前,全省共建成7500余个美丽乡村示范村,其中省级授牌示范村1049个、省级特色精品乡村180个。一个个宜居宜业的和美乡村,成为人们向往的乐园。
【点评】
顺应群众期盼 建设“和美湘村”
湖南农业大学经济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刘辉
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重大任务。
2006年,湖南启动实施新农村建设“千村示范工程”,2011年将“千村示范工程”提质扩面为“百城千镇万村新农村建设工程”,2014年将新农村建设提升为美丽乡村建设,2019年大力推进“一市十县百镇”全域美丽乡村示范创建。湖南美丽乡村建设启动早、有特色,在全国也有一定影响。
省委、省政府历来高度重视美丽乡村建设,每年的省委一号文件和省委农村工作会议均对美丽乡村建设作出专门部署;省政府工作报告也将美丽乡村建设列为重要工作进行推动;各地成立了美丽乡村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全面推进美丽乡村建设。湖南围绕美丽乡村建设要求,坚持规划先行,在保持各地乡村特色基础上,加强区域统筹联动,一体化推进建设、管理、服务等工作,一张蓝图绘到底,一茬接着一茬干,实现“美丽”接力,确保“一时美”变成“一直美”,打造“全域美丽、产业融合、乡风文明”的美丽乡村升级版。
2003年,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20年来,“千万工程”造就万千美丽乡村,创造了和美乡村建设的典范。我们要认真学习借鉴浙江“千万工程”经验,顺应全省人民建设富饶美丽幸福新湖南的愿望,全面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让广大农民群众在乡村振兴中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奋力谱写乡村振兴湖南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