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俊毅
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统筹发展和安全、把握未来发展主动权的重大战略部署。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只有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才能夯实我国经济发展的根基、增强发展的安全性稳定性,才能在各种可以预见和难以预见的狂风暴雨、惊涛骇浪中增强我国的生存力、竞争力、发展力、持续力,确保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不被迟滞甚至中断,胜利实现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目标。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进一步深化了对构建新发展格局重大意义的认识,指明了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实践路径。
以增强国内大循环动力和可靠性提升发展生存力
坚实的物质基础和畅通的经济循环是经济生存力的关键所在。经济活动是一个动态的周而复始的循环过程,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关键在于实现经济循环的畅通无阻。经过改革开放40多年的持续发展,我国经济具备了强大的物质基础条件,经济总量稳居世界第二位。当前,制约和影响我国发展生存力的关键环节还是在经济循环上。供给和需求失衡错位、循环不畅,是经济领域重大风险的根源之一,一些重要产业链供应链仍然存在重大短板。要发挥强大的经济基础优势,形成能够抵御极限施压的强大发展生存力,必须着力提升供给体系对国内需求的适配性,以满足国内需求为基本立足点,以完善供应链为重要方向,更好统筹扩大内需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形成需求牵引供给、供给创造需求的更高水平动态平衡,促进生产、流通、分配、消费循环通畅,形成动力强劲、可靠稳定的国民经济良性大循环。
以推进科技高水平自立自强提升发展竞争力
加快科技自立自强,是确保国内大循环畅通、塑造我国在国际大循环中新优势的关键。历史不断表明,经济大国不等于经济强国,社会生产力发展和综合国力提高,主要取决于科技创新。面对科技创新发展新趋势,世界主要国家都在寻找科技创新的突破口。抢占未来经济发展的先机,必须具有强大的科技创新能力和领先的科技创新水平。虽然我国已经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但还没有进入创新型国家前列,基础研究仍然薄弱、原始创新不足、“卡脖子”问题突出、产学研协同效能不高、高水平科技人才不足、创新资源统筹协调不够等制约科技创新的因素还明显存在。要在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新赛道上具备强大的竞争力,必须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完善科技创新体系,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坚决打赢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努力实现关键核心技术自主可控,把创新主动权、发展主动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
以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增强国家发展力
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是新发展格局的重要支撑,也是国家发展力的基础所在。当前,我国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面临着一系列前所未有的挑战,突出表现在产业链还存在短板和弱项,一些重点行业产业链、供应链安全还面临严重威胁,城乡区域要素流动还有壁垒,全国统一大市场还没有形成。这些问题既是影响国家发展力的重要因素,也是提升国家发展力的潜力所在。必须把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作为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基础性工作。一方面要把增强产业链韧性和竞争力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针对薄弱环节、风险节点,加快补齐产业链供应链短板,推动优势产业延链、传统产业升链、新兴产业建链,着力构建自主可控、安全高效的产业链供应链,实现各产业有序链接、高效畅通,不断夯实新发展格局的产业体系基础;另一方面,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推动城乡融合,畅通城乡经济循环,优化重大生产力布局,促进各类要素合理流动和高效集聚,畅通国内大循环。
以进一步深化改革开放增强发展持续力
构建新发展格局不能关起门来封闭运行,更不能让改革开放停滞不前。要以更大的勇气推进更高水平改革开放。历史实践充分证明,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改革开放是我国发展持续力的根源所在,中国经济长期持续平稳发展根本在于坚持改革开放方向不动摇。当前,构建新发展格局仍然面临着许多制度性的堵点卡点,要素市场化改革有待深化,要素自由流动存在隐性壁垒,制度型开放有待深化,对接高标准国际经贸规则尚有差距,进一步深化改革开放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内在要求,也是不断增强我国发展持续力的客观需要。要在更加复杂的世界经济格局中始终保持强大发展持续力,必须要进一步深化改革开放,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完善产权保护、市场准入、公平竞争、社会信用等市场经济基础制度,完善现代财税金融体制,稳步扩大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制度型开放,实施自由贸易试验区提升战略,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推动形成开放、多元、稳定的世界经济秩序,不断增强国内外大循环的动力和活力。
【作者系湖南省社会科学院(湖南省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马克思主义研究所副所长、副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