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莉君 吴东林
凤凰,在沈从文的故事里,在黄永玉的画卷里……作为中国历史文化名城、首批中国旅游强县、中国最美丽的小城,自然与人文在这里相得益彰。
作为旅游资源大县、旅游品牌强县,如今的凤凰更在意的是如何精雕细琢,以游客体验和需求为中心,丰富旅游业态,提升游人舒适度、满意度。
凤凰县委书记毛家表示,文化旅游是凤凰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石,凤凰突出文化特点和地域发展特色,不断丰富旅游业态和景区文化内涵,在运营好原有品牌的同时,正全面建设实施一批文旅产业重点项目,推出一批旅游新业态,打造更多文旅亮点、热点、卖点,势必将文旅这个主导产业做大做强,以“一业兴带动百业旺”。
近年来,凤凰县围绕建设大古城、开发大苗乡、服务大提质、市场大营销、融合大发展“五大工程”,完善旅游产品、旅游接驳、旅游购物、旅游票务、旅游营销“五大旅游服务体系”。今年一季度,全县接待游客556.36万人次,旅游收入51.96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6.03%,11.74%。凤凰古城入选2023年春节全国人气最旺十大景区,位列全国第二。
如今,凤凰蓄积了力量,展翅高飞在潇湘大地上。
以旅促农 乡村振兴显活力
初夏时节,凤凰县廖家桥镇菖蒲塘村,成串的猕猴桃和柚子,已挂满枝头,微风拂过,满是淡淡的果香。
“这个柚子结得好,猕猴桃长得也好!”来自天津的旅游团刚走进果园,就惊呼起来,纷纷和疯长的果子合影。村部的停车场上,有序停放着8台旅游大巴车。
“每天都有很多旅游团来村里,一天七八个团队是常事,多的时候有20多个团。”菖蒲塘村驻村第一书记唐金生直言有时候接待都“搞不赢”。嘴里念叨着忙,但欢喜的笑容已经漾满整张脸。
依托8000多亩的猕猴桃园、柚子园,村里规划打造集现代智能育苗试种区、特色果品展示区、休闲观光采摘区、生态餐饮服务区、现代农业科技服务中心为一体的农旅融合精品产业区。游客可入园观光、入园学习、入园采摘、入园品尝、入园游乐。
2013年11月3日,习近平总书记来菖蒲塘村考察,鼓励大家“依靠科技,开拓市场,做大做优水果产业,加快脱贫致富步伐”。
总书记的殷殷嘱托拨亮了村民的心灯。大家紧抓科技与市场,搞科研、学嫁接、做电商、跑市场……2022年,村人均收入30392元,是2013年3万元的近70倍。这个住着710户3035人,土家族、苗族杂居的山村,成为远近闻名的“富裕村”和全省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实现乡村振兴的“样本村”。
35℃的高温天气,让清凉的飞水谷景区也跟着“火热”起来。
刚踏进景区,清凉感立马传遍全身。伴着落花溪哗哗的流水,在茂林修竹之间,一路向峡谷深入,落花洞、落花泉、落花坪、水碾房等景点迎面而来。流水越过大大小小的高山浅滩,或重重摔进水中,或成雾随风飘散,都能引发游客一阵阵欢呼。
不少游客穿一身苗族服饰或是衣袂飘飘的古装裙,站在瀑布边上,对着镜头一个眼神、一个转身,就将苗疆的神秘和古风的柔美诠释出来。据廖家桥镇相关负责人介绍,夏季来临,飞水谷成为不少短视频达人选择的拍摄地,菖蒲塘村通过“红色游”“研学游”“观光游”等方式,每年接待游客42万人次以上,实现总收入1亿元。
阳光照耀下,一泓清泉自百余米的高坎,凌空呼啸着倾泻而下,犹如遮盖山间的巨大白色帘布。抬头仰望,让人不禁误以为是从天降下的毛毛雨,阳光穿过,瞬间幻化出一道迷人的彩虹。
午饭时间,菖蒲塘村长拗片区“红色农家院”,升腾起袅袅炊烟。
洗菜、切腊肉,村民兼服务员李霞正和4名村民在厨房忙碌着。石头垒砌的屋子里,客人们正新奇的到处参观,拍照留念。
2022年,村里把村民闲置的古老“石头屋”租赁过来,并进行特色改造,开发成红色农家院,接待外来参观考察和旅游的团队、游客。按照不同主题,三间石头屋被命名为思源厅、红色厅、振兴厅。
“我们的菜品都是产自村里的田间地头,有腊肉、竹笋、地木耳,都是特色菜。”菖蒲塘村党委书记助理邓志诚介绍,仅2022年冬,红色农家院就熏制销售腊肉1000多公斤,截至目前,红色农家院通过销售农产品和餐饮服务,实现经营收入达100多万元。
“依托水果产业、民族特色等优势,村里初步形成农、旅、研、学一体化的发展格局。”唐金生介绍,村里下一步将重点聚焦文旅赋能乡村振兴,打造红色文化、绿色景观、多彩农旅三张产业牌,让村民们的收入不断增加,日子越过越好。
站在高处的猕猴桃园眺望,村里蜿蜒的炒砂路上,私家车、大巴车、大货车呼啸着来回穿梭,仿佛奏响一曲夏日里的乡村振兴曲。
文化赋能 乡村振兴有了魂
踩着鼓点、踏着歌声,还未进入寨子,苗家人的好客先行而至。
“欢迎客人来寨里,请喝一碗甜米酒,米酒甜进你心里,歌声醉在幸福里……”在麻冲乡竹山村“半坡部落”老竹寨入口,“拦门酒队长”吴旗榜和村民们端着米酒、唱着苗歌,热情欢迎客人的到来。
喝过拦门酒,跨过风雨桥,就进入到由100多栋明清时期建造的苗族传统房屋组成的“石头寨”中。小青瓦、土石墙、花木窗,土坯石块砌成的房屋,让人一进入,便如穿越时空般,回转至500年前的苗寨世界。
在寨子里探寻,仿佛在参观一座天然的非遗博物馆。织布坊、豆腐坊、晒谷坪、银器坊等在寨里排布,日常的推豆腐、纺纱织布等生活场景成为游客相机的焦点。古苗寨成了景区,村民成了“演员”,只管还原生活场景。
“我就打花带给游客看,每年就能收到旅游公司发放的6000块钱,游客买花带的钱属于我的额外收入。”打了一辈子花带的90岁村民龙妹叭,怎么也想不到,这个年纪还能靠着在家打花带“上班赚钱”。
为促进乡村旅游进一步发展,凤凰县摆脱单一的政府主导模式,积极探索“旅游+”路径,将专业企业、本地村民引入乡村旅游发展中。
2018年,省文化和旅游厅进驻竹山村开展帮扶,工作队与当地政府一道就旅游资源开发、引进市场主体等进行规划,推动深山苗寨逐步蜕变。
2019年7月,村里引进凤凰旅投开发建设有限公司,立足当地山水和民俗,该公司创新打造旅游产品,先后开发《爱在竹山》沉浸式体验景区、苗岭无边界温泉泳池、星空露营基地、竹山乡居民宿、竹山酒庄等特色休闲度假产品,将苗寨打造成天然景区。
窗前沱江静静流淌,满目所及皆是绿意。在竹山乡居民宿区, 63栋极具特色的房屋,矗立在山间河畔。轻奢、花涧、乡趣等不同主题的系列民宿,让游客按需定店,竹山的民宿持续“火爆”。在2023湖南旅游民宿行业发展大会上,“竹山乡居”获颁旅游民宿赋能乡村振兴示范案例。
“让乡村旅游产品更接地气、更有乡情、更富农味,本地村民的参与至关重要。”凤凰旅投集团公司董事长张顺心介绍,通过在旅游景区、旅游企业、旅游项目用工上设置岗位,直接带动近万名群众就业增收。
在短视频平台输入“凤凰竹山”字样,不少穿着苗族服装的村民出镜宣传家乡。苗语汉语齐上阵,视频“土”得吸睛又有特色。村民们以“主人翁”的姿态,为乡村旅游发展建言献策,积极融入开办农家乐、精品民宿等,进一步赋能乡村旅游。2022年,竹山景区接待国内外游客24.45万人,实现旅游收入2518.2万元。以前的深度贫困村已蝶变为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
“除了发挥景区内已有的景点来吸引游客,我们还充分‘布景’,在苗族情人节‘三月三’、‘四月八’跳花节、‘六月六’苗歌节等节庆日举办大型特色活动,同时在节假日举办大型打苗鼓、唱阳戏、苗族服饰银饰巡游展演等。”凤凰县委副书记、县长樊忠清介绍,凤凰正全力做好“旅游+”“+旅游”文章,将苗乡的优质特色产品和文化、美景推荐出去,全力开创“古城之外是苗乡”旅游新局面。
传承创新 千年古城焕新生
夜幕降临,沱江畔,万盏灯光被点亮,凤凰古城浪漫而绚烂的夜开始了。
沱江为台,古城为幕,一场光影科技与苗族文化完美融合的盛宴——“湘见·沱江”沉浸式艺术游船光影秀,在沱江上开演。
除了游船上的观众,河岸及沱江两边的吊脚楼上也挤满了观众,大家或站或坐,尽是一副怡然自得的神态。
充满特色的苗寨风情码头、唯美的翠翠竹排表演、壮阔的黄永玉百米画卷、浪漫的沈从文情诗水幕……以科技手段将国风动漫、真人实拍、电影视听、水雾投影等多种声光影形式进行巧妙融合,让观众顿时分不清是在观景还是自己已成了景。
“湘见·沱江”作为凤凰古城沱江上的沉浸式游船夜游体验项目,是中国首个以苗族文化为故事线的夜游大作,由近300名文旅专家、艺术家、科学家、工程师共同联手打造。2021年7月15日晚,“湘见·沱江”水上沉浸艺术游船项目在凤凰古城沱江上首演,当年10月1日晚,融进黄永玉等大师更多艺术特色及苗族经典节庆场面的“湘见·沱江”,在凤凰古城沱江上升级首演后,迅速火爆。
“把民族传统文化中最细腻最有特色的东西和当下的社会生活联系在一起,让游客看见文化的遗产,更能看见城市的未来。”主创团队祥源文旅相关负责人介绍:“文化IP+旅游+科技”为核心的特色文旅产业模式已在凤凰生根发芽,枝繁叶茂指日可待。
凤凰四面环山,地势低洼,形如釜底。像雨后春笋,砖木混搭的陈年老屋密密匝匝地插满釜底。自西北向东南,一条清清亮亮的沱江从堆满老屋的釜底缓缓悠悠地划过,紧贴着错落有致的吊脚楼,紧贴着赭红浸染的古城墙,紧贴着古色古香的卧虹桥,紧贴着娇俏玲珑的万名塔,紧贴着苍翠欲滴的南华山……凤凰作为城池立名始于康熙年间,因城西五十里形似神鸟的凤凰山而得名,但建城历史可远溯到唐朝。湘西作家翟非在散文《烟雨凤凰》中,对凤凰古城的描写形象细腻而生动。
沱江,这条干流全长131公里的“最美家乡河”,从西至东横贯凤凰县境中部地区,流经县域9个乡镇,孕育出熊希龄、沈从文、黄永玉等历史文化名人。同时,南社爱国诗人田星六、田名瑜,画家陈衡恪、杨国勋、黄永厚、刘鸿洲、田儒乾等,让这座古城的墨香味更加浓郁。
文化,成了凤凰古城最强的“引流”底色。根据沈从文文学作品《边城》改编的大型实景剧《边城》,大型室内实景互动演艺《凤凰样子》,沈从文故居、熊希龄故居、东门城楼、杨家祠堂、万寿宫、古城博物馆等,构成凤凰古城响当当的“文旅IP”。
文化引流的同时,凤凰紧抓旅游环境建设。
“五一”前夕,凤凰城区29个机关事业单位停车场共1151个停车位免费开放,缓解城区停车难停车贵问题;“五一”假期,为应对急剧增加的客流,凤凰2000余名旅游志愿者坚守在全县城乡景区(点)、城区主要交通路口等地,给游客提供温馨优质服务;5月1日晚,凤凰古城再次迎来客流高峰。北门码头熙熙攘攘的人群中,一支由凤凰县消防救援大队组成的“人墙”伫立在城楼出口处的阶梯上,他们手拉着手,以身躯为栏,以担当划路,有序引导游客通过……
走进凤凰“青年之家”旅拍馆,传统民居改造的房屋内,各种古风场景、精巧道具应有尽有,不少游客穿着苗服在屋里对镜梳妆、弹奏古筝,也可对饮当歌、倚窗摇扇,拍下一组组美照。自“五一”假期正式免费对外开放以来,这里成了古城内又一个热门“打卡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