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张颐佳 李寒露
通讯员 包伦金
6月1日晚,沉浸在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永顺县芙蓉镇夜色中的游客,在此品味湘西地道美食的别样风味,在斑斓灯光下“打卡”最美瞬间。一场“花开芙蓉·毕兹卡的狂欢”演出,将芙蓉镇两千多年的历史、土家阿哥阿妹的似火热情和民俗之美演绎得淋漓尽致。
芙蓉镇街道,酒店林立、游人如织,烧烤夜市摊点人头攒动、生意火爆。得益于旅游发展,芙蓉古镇周边村寨、当地村民融入文旅产业,参与经营服务,致富增收。
湘西州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殷切嘱托,扛牢首倡地政治责任,围绕打造脱贫地区乡村振兴示范区,立足资源禀赋,走文旅融合赋能乡村振兴之路,生态美、生产美、生活美的乡村崭新画卷在湘西大地精彩呈现。
传承红色基因,唤醒沉睡资源
湘西州积极运用好革命时期和新时代两种红色资源,积极对接国家重大战略,建好长征国家文化公园(湘西段)、国际减贫交流基地、全国红色教育实践基地,创新“红色旅游+”产品开发模式,推动红色基因传承,发力乡村振兴。
永顺县茨岩塘镇甘露村等一批红色文化旅游村镇逐渐“走红”。湘西州改进丰富十八洞村精准扶贫陈列馆,建成一批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国家国防教育示范基地,唱响乡村红色旅游品牌。
花垣县十八洞村—吉首市矮寨奇观景区—乾州古城—泸溪县浦市古镇—凤凰县凤凰古城(包括老洞村、竹山村)—菖蒲塘村“精准扶贫·首倡之地”精品线路,入选建党百年百条红色旅游精品线路;永顺县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旧址,入选全国30条红色旅游线路和全国100个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时隔21年,2002年曾出土约3.8万枚秦简的里耶古城遗址,于今年3月重启考古勘探。
湘西州科学编制里耶遗址、四方城等30处国保省保单位整体性保护与利用规划,颁布实施浦市古镇、里耶古镇、老司城遗址等文物遗址保护条例,为文物保护提供坚实法律和制度保障。
为深入挖掘和阐发文物遗址资源中蕴含的优秀传统和精神价值,湘西州举办400多次文化展览,讲好“有意义、有意思”的生动故事,以文物大保护促进乡村治理能力大提升。
6月2日,记者来到吉首市矮寨镇德夯苗寨,一场多角度展示湘西州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保护、利用成果的非遗民俗展示展演正在精心布展。在苗寨跳歌场,《德夯幻境》沉浸式实景光影文旅演艺也在紧张排练之中。
湘西州推动非遗整体性保护、活态化传承、生产性转化,开发苗族银饰、土家织锦等非遗产品,促使优秀文化遗产资源转变为优质的致富能力,目前建成1个全国传统工艺工作站、10个非遗就业车间,带动就业13万人次。
强化景区带动,推动产业融合
湘西州以A级景区打造为抓手,以景区提质升级为重点,加强景区周边乡村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及乡村环境整治,强化“景区景点+村集体+村民利益”联结。
自2012年正式通车以来的11年间,矮寨大桥从一条高速走向一座景观,从民生桥,到苗寨人民的产业桥、致富桥、幸福桥。2021年,矮寨·十八洞·德夯大峡谷景区成功跻身国家5A级旅游景区,实现了湘西州“5A”零的突破。
近年来,矮寨旅游区做好生态、民俗、地质、高空、研学、党建等文旅文章,游客呈几何倍数增长。
一座大桥,发展出整村整乡、成带成片、全景全域的致富产业,带动矮寨镇近3万名群众增收。
目前,湘西州打造世界级、国字号旅游品牌400余个,创建国家等级旅游景区39家,培育年经营收入过千万的旅游骨干企业20多家、文旅产业链重点企业184家、市场经营主体6000多家,带动50多万人吃上“旅游饭”,过上新生活。
围绕打造国内外享有盛名的旅游目的地,湘西州还大力推进文旅、茶旅、农旅、体旅、工旅融合。现已建成吉首隘口万亩黄金茶海、永顺那咱万亩猕猴桃园等一批观光农业园区,推出“湘西有礼”系列产品,改造传统民居3.7万栋,打造凤凰竹山乡野民居、司马茶居等1500余家特色民宿,龙山八面山、吉首矮寨等高端民宿集聚区初步形成。
茶园面积位列全省第一的湘西州,加快推进“以文兴茶、以茶促旅、茶兴民富”步伐,茶旅综合产值突破80亿元,带动20余万群众增收致富。
2022年,以文旅产业为重点的第三产业,对全州经济增长贡献率提高至75.2%,文旅产业已成为湘西发展的主导产业、乡村振兴的硬核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