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西流
当前研学活动受热捧,红色研学、科技研学、乡村研学……堪称研学主题多,研学范围广。然而,随着研学市场的日益扩大,良莠不齐、价格虚高、货不对板的问题也随之出现。
每逢暑期,研学旅行和营地教育持续升温。开展研学旅行,推进营地教育,鼓励孩子们走出课堂,不但能增长见识,还能够培养孩子的自主能力、团队意识,对于开拓眼界、提高对陌生环境的适应能力都很有帮助。特别是,综合素质全面发展的要求和“双减”政策全面实施,更大地释放了市场需求,使研学旅行市场的空间不断扩大。
与此同时,快速发展的研学旅行市场,存在大量粗放型、体验差的产品。目前,研学游存在门槛较低、市场良莠不齐的情况,“游而不学”“学而不研”等问题较为突出。研学看似热闹非凡,但有些是盲目跟风的“烧钱”游戏,背离了研学的初衷。
客观而言,对于研学旅行,目前并没有制定出具体的行业标准和制度,导致市场管理比较混乱。市场上研学旅行的活动种类繁多,由于没有统一的标准规范,导致产品质量参差不齐。不少机构打着“教育”的幌子,将学生们带到研学目的地甚至旅游景点,实质却仅仅停留在“到此一游”的层面,教育内涵和价值大大缺失。更有甚者,为了谋取眼前利益,不惜雇用“黑车”、降低餐饮质量、聘用无证“黑导”,连孩子们的人身安全都无法保障,给参加研学的学生带来了巨大安全隐患。
面对“研学热”,亟须行业标准“祛虚火”。也就是说,应制定统一的《研学旅行服务规范》,对产品开发、操作规范、市场规则、资格准入管理等,进行政策支撑和指导。同时,应创新教育发展模式,将研学旅行作为社会实践学习内容,纳入中小学的教学计划。再者,文旅行政管理部门可建立若干个国际、国内“营地教育”接待示范基地,规范接待标准,引导研学旅行向健康、规范的方向发展,促进研学更加正规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