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日报全媒体评论员 朱永华 实习生 卿冬燕
5月20日起,以“人民艺术家”王蒙为代表的数十位中国著名作家汇聚益阳,开启了一场“做人民的学生”的“寻根之旅”。
“要做人民的先生,先做人民的学生。”毛泽东同志当年给湖南第一师范的题词,成为我国广大文学工作者的遵循。在全党大兴调查研究之际,中国作协这一集体行动,宣示了我国文学工作者坚定的价值取向。
“文学源于生活”,作为社会生活的主体,人民群众当中蕴藏着巨大的创造力。正是本着“以人民为师”的态度,我国当代文学涌现了一批又一批优秀作品。出生、成长于益阳的湘籍作家周立波“功成名就”之后,从北京回到家乡,扎根10年,以最虔诚的态度甘当人民的学生,创作出照见中国历史的文学名著《山乡巨变》。王蒙此次也谈到了他的代表作《青春万岁》的诞生经历:受革命战士和群众的教育和感染,他的创作激情一发不可收拾。
时代在变,文学创作的规律没有变。然而,文学队伍中也有人“走着走着就迷失了方向,忘记了初心”,他们在意趣上“剑走偏锋”,在技法上竭尽“玄奥崎岖”,语言表达“光怪陆离”。之所以这样,归根结底是因为他们生活的根底浅薄。正如作家石一枫所说:作家是个幸运的职业,当大多数人还在用力气和技能养活自己,作家却能从事最接近自由王国的精神创造。恰恰因为这份幸运,我们必须避免空中楼阁,尤其要避免从概念到概念的自我空转。因此,我们必须不断地向人民学习。千姿百态,生活之树常青,学习必将自始至终贯穿我们的职业。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民不是抽象的符号,而是一个个具体的人,有血有肉,有情感,有爱恨,有梦想,也有内心的冲突和挣扎。作家以人民为师,最直接和重要的途径就是深入生活,在人民群众当中去发现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创作灵感和素材,获得精彩的故事、丰富的情感和生动的语言。
新时代为文学创作提供了广阔天地,在这片天地里蓬勃展开的,是人民群众新的生活、新的情感、新的故事。新时代现实世界是如此新鲜丰富、多姿多彩,生活的日新月异、人民的拼搏奋斗、家庭的苦辣酸甜、百姓的爱恨悲喜,都值得作家去侧耳倾听、用心思考,进而挥笔抒写出我们这个时代的精品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