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赵志高
通讯员 胡映辉
“前不久,我还见到了袁老,不过是在梦里。在禾下他挑着稻谷向我走来,然后放到我的肩上,并交代我别弄掉了。等我醒来才发觉,原来这是一个梦。转眼间袁老离开我们已两年了。”5月21日,靖州苗族侗族自治县藕团乡三桥村农民禹和坪望着当年与袁隆平的合照对记者说。
每当回忆起与袁老的点点滴滴,这位曾开过武馆的“倔”老头心头会涌起阵阵悲痛。
2008年,禹和坪在三桥村试种杂交水稻。他凭着一股不服输的倔劲,像袁隆平一样整日泡在田里,照顾杂交稻比照看自己的孩子还细致,硬是将粮食亩产从最初的400公斤,逐年提升至2011年的800公斤。这一消息引起袁隆平专家团队的高度重视,还专程来三桥村实地调研。因为这一契机,禹和坪与袁隆平结识,并跟着袁隆平一起攻关超级杂交稻。
“袁老师讲我水稻种得好,2013年在张家界,他还点名让我向一大群外国人展示如何种水稻。”禹和坪自豪地说。
2014年,靖州开始打造高产杂交水稻示范基地。待到收获测产时,作为负责人的禹和坪很是紧张,生怕辜负了袁隆平对他的期望。但袁隆平却鼓励他:“我们搞科研的讲究的就是一个实事求是,测出来是多少就是多少,只要用心去做,就算今年失败了,也是对下次成功的积淀。”
“靖州第四期超级杂交稻试验基地测产结果为亩产1003.2公斤!”当测产结果宣布后,禹和坪流下了激动的泪水,并向袁隆平深深地鞠了一躬。
禹和坪跟着袁隆平种了5年水稻,每当遇到技术问题时,袁隆平都会第一时间提供解决方案。“农民种水稻最怕的是稻瘟病。”禹和坪介绍,有一年水稻在即将抽穗的关键阶段,出现了大规模的病症,袁隆平专家团队立马根据水稻症状提供用药指导,最后才保住丰收。“袁老师从没有一种高高在上的姿态,更像亲人。”
禹和坪今年69岁,但他还是坚持自己亲自种植杂交水稻,为乡亲们提供技术服务。他说:“我要像袁老师学习,做一粒好种子,不断为乡亲们服务。”
“待到扬花拨穗时,愿您禾下笑。”禹和坪说,5月22日是袁隆平的祭日,今年他所种的杂交水稻计划在这天下种,以此告慰袁隆平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