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周阳乐
通讯员 吴可欣
家庭医生被称为“居民健康的守门人”。今年5月19日是第13个“世界家庭医生日”,主题是“签而有约 共享健康”。
据了解,目前我省共组建家庭医生团队2万余个,分布在2000余家乡镇卫生院和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重点围绕老年人、孕产妇、儿童、慢性病患者等提供签约服务,满足城乡居民健康需求。
老百姓究竟如何看待签与不签?家庭医生又如何履约?怎样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高质量发展?带着这些问题,记者近日在长沙进行了走访调查。
签约居民个人自付8元,签与不签不一样
记者了解到,家庭医生签约基础服务包为40元/人,其中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支付20元,医保基金支付12元,签约居民个人自付8元。
“好划得来嘞!”5月19日上午,在湖南湘江新区麓谷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67岁的居民殷秀华刚办完续签手续,“付8块钱,这一年过来看门诊都不需要挂号费了,而且我的家庭医生还经常打电话询问我的健康状况,及时回答我的问题,蛮好蛮好!”
陪同殷秀华一起来的女儿今年36岁,当被问及是否也签约了家庭医生时,她连忙摆摆手说:“年轻人就不用了吧,好像没这个需求。”
麓谷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任李大特介绍,从签约服务的人员构成来看,大部分为60岁以上的老人,主要为他们提供优先服务、免费挂号、体检,以及常见病、多发病诊疗和慢性病管理等服务。
“家庭医生并不等于上门医生。”在开福区望麓园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健康教育专干彭琼告诉记者,“一些不愿意签约的市民存在误解,认为家庭医生必须得上门,要不然与自己去医院没有区别。其实不然,家庭医生相当于健康顾问,为你建档、评估,长期动态地关注你的健康问题,并给予健康指导。如果有什么严重的情况还可提供转诊通道,不至于自己出现问题了不知道找谁。”
“当然,对于行动不便、失能失智的老年人、残疾人等有需求的重点人群,我们会结合实际提供上门治疗、随访管理、康复、护理等服务。”彭琼补充道。
全科+专科,探索家庭医生服务模式
老百姓最担心“签而不约”“签而难约”。如何确保签约服务的质量,提高签约居民获得感、满意度?记者发现,各地对家庭医生服务模式进行了探索。
5月18日,开福区居民方女士带着孩子球球(化名)在浏阳河街道社区服务中心做体检。她拉着记者连声说:“对黄畅医生,我真的打心里感谢。”
黄畅是该中心儿保计免家庭医生服务团队的一员。在球球6月龄时,作为家庭医生的黄畅为他体检时发现其皮肤蜡黄、双下肢无力,经查血常规及肝功能后,诊断为重度贫血。黄畅立马联系上级医院,帮助家长将孩子转诊就医。
3天后,黄畅又主动联系方女士,并且在之后的日子里,每天询问孩子状态及用药状态,并作出及时的健康指导。半年后,孩子一切恢复正常。
浏阳河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副主任刘珍介绍,为了向重点人群提供精准服务,该中心注重全科和专科的结合。“我们辖区有6个社区,每个社区有一个全科家庭医生团队,另外我们还组建了3个专科团队,分别是妇女保健团队、儿保计免团队、两病结核管理团队。”
在麓谷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记者看到一间专门的家庭医生诊室,访者络绎不绝。
“之前,我们的全科医生不仅要坐诊,还要兼任家庭医生,忙得不可开交。”李大特透露,为了缓解这个问题,提高服务质量,去年中心特意招聘了4名医生作为全职家庭医生,让他们一心一意服务好签约居民,大大增加了与老百姓的黏合度。
“有些居民与自己的家庭医生可亲了,见到家庭医生下社区,就把身份证和医保卡都给他,请他代买药,就像信任家人一样。”李大特说。
为了促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提质增效,开福区望麓园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也有妙招。他们面向辖区企业、机关等单位推出签约服务,以整体健康的维护与促进为方向,将个体与群体健康照顾融为一体。
技术培训+信息手段,为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赋能
5月19日,中南大学湘雅医院全科医学住培实践基地在湘江新区麓谷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挂牌。
“当前家庭医生人才供给不足,是家庭医生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中南大学湘雅医院全科医学科主任张卫茹表示,全科医生是家庭签约服务的主体。湘雅医院的全科医生到基地锻炼,基地的家庭医生来湘雅医院接受培训,这种双向交流模式能促进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加快全科医生培养速度,提高家庭医生队伍服务水平。
张卫茹还介绍,现在可借助强大的信息化手段和监护平台为家庭医生赋能。例如一些智能医疗设备,居民穿戴着可监测其心跳、呼吸、睡眠质量等;若突然心梗,居民可直接在家里启动心电图,上传到社区医院医疗后台;失能老人一键启动呼救,便可与社区医生连接视频诊断……
记者从省卫健委获悉,下一步,省卫健委将指导各地完善家庭医生补偿机制,落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一类财政保障,加强基层卫生人才培训,优化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绩效评价,确保“签而有约”,引导家庭医生为群众提供优质的医疗卫生服务,让家庭医生切实成为“居民健康的守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