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光明
登过泰山,感受杜甫“一览天下小”,没有太大惊异;走过黄山,体味石涛“搜尽奇峰打草稿”,也无多少称奇,觉得大岳名山本该如此,才不负盛名。眼前这座山岭,却让我惊讶了,怎么也无法与想象中的仙庾岭联系起来。
都说天下名山僧占多,是山有名在先,后引来名僧高道结庐营寺观。仙庾岭极普通,与江南常见的丘岗并无两样。山不高,海拔才223米,岭不奇,无奇峰怪石,望眼不怕浮云遮,爬山无须谢公屐。寻唐诗江河湖海,不见经传,觅道家福地洞天,寂寂无名。真如刘禹锡所言,山不在高,有仙则灵?
早春时节,微雨添寒。油菜花已过盛花期,雨霁的田间,滔滔无际的灿黄,泛出片片缕缕的绿,春意的青黄里,抖出山水格律,跳动季节平仄。
越过连绵起伏的绿树青山,望见一座八角宝塔,浮在绿云之上。这是仙庾塔,又叫文昌塔。如楚天一柱,撑起历史的星空,让人一眼便看见唐朝的背影,那是盛唐拐弯的时段。我读到一段唐人传奇,穿越如烟历史,成了仙庾岭的开篇。
这里距湘江不远,是湘江河谷向罗霄山脉过渡的丘陵地带。唐初就有著名的建宁驿铺,茶马古道穿越而过,离潭州城数百里。安史之乱时,官府征役无以复加,乡野荒寂,村舍萧条,鸡犬零落。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这是杜甫对当时的写照。历史云烟深处,一个女子的身影出现了,一袭青衣,辗转千里来到这里。她就是这部传奇的女主角,风尘里透出高贵气质,憔悴中难掩端庄典雅。她来时正值时疫施虐,马上拿出家传医术治病救人。被她救治的人们感恩戴德,见她身怀岐黄之术,言谈举止不俗,认定是仙女下凡,奉为“仙女娘娘”,将她隐居之山名为“仙女岭”,帮助她盖几间茅庐,供作“仙女庙”。求医问药的人络绎不绝,她总有求必应,从此声名鹊起,遂成一方名山、一处名胜。清代有诗云:一岭围天青,群峰飞不起。蜿蜒化龙蛇,屈伸烟雾里。
我们入住的耕食书院位于仙庾岭下山谷中。山坡上竹林里散落着座座小木屋,名号古雅,叫“听竹山房”。早春之夜,格外沁凉,沿山边竹林栈道漫步,竹影溶溶,路灯萤萤,灯下的时光仿佛凝固了,让人进入一种禅修境地,只听到自己的脚步和呼吸。高高的文昌塔已隐在夜幕之后。竿竿修竹,团团杂树,丛丛草叶泛绿,枝枝山茶摇红,在眼前身后时隐时现,为我翻开那一页迷茫的历史。
“仙女娘娘”悬壶济人,救百姓于水火,给这方山水带来了生机。这方山水也回馈她,为她医治彻骨的苦痛,忘掉悲怆的回忆。柔弱善良的她,隐姓埋名,自称李氏,其实她出身吴兴望族沈家,曾是唐玄宗李隆基的孙媳,唐代宗李豫做广平王时的侧妃,唐德宗李适的生母。民间传说她叫沈珍珠。开元末年,她以良家子身份被选进东宫,太子李亨将她赐给自己的儿子、当时的皇长孙李俶(即李豫)为妃。天宝元年(742年),她生下李适,即唐玄宗的长曾孙。人说母以子贵,她的遭遇却不堪回首。天宝十四载(755年),安史之乱,唐玄宗黎明时分仓皇出逃。资治通鉴记载:“妃、主、皇孙之在外者,皆委之而去”。她属“在外者”,未能随驾走,被叛军押往洛阳,囚于东都掖廷。当时王维也被叛军拘押,曾写诗记下自己的愁苦:“万户伤心生野烟,百僚何日更朝天。秋槐叶落空宫里,凝碧池头奏管弦。”皇家嫔妃落到如狼似虎的叛军手里,所受屈辱更非男人所比。但她坚持着,她想着自己的儿子,相信朝廷会战胜叛军,广平王会来寻妻。
唐肃宗李亨在灵武即位后,以李豫为天下兵马元帅。至德二年(757年),唐军收复东都洛阳,她终于见到了李豫。夫妻相见,但李豫让她继续留在洛阳宫中。第二年,乾元元年(758年),李豫成为皇太子,也未接她回长安。史书说,李豫“方经略北征,未暇迎归长安。”其中隐情只有她心知肚明。当时朝廷对“陷贼官”严格审查,按六等治罪,她一个嫔妃的清白如何说得清?正如杭天琪唱的《望断西京留传奇》:“风云起,波澜急,冰清又玉洁,那堪流言袭。”她知道自己回不去皇宫了,为了太子的前程,为了儿子的未来,自己也不能回去呀。乾元二年(759年),叛军再次攻陷洛阳,虽然唐军大将李光弼会同河南尹李若幽组织士民撤离,留下的是座空城,但762年李豫再收复洛阳时,沈氏却失踪了。
李豫即位,广德二年(764年)立李适为太子,同时下诏寻找沈氏。找了十年,终无所获。大历十四年(779年)李豫驾崩,李适即位为唐德宗,第一件事就是加封生母为睿真皇太后,继续加派人马寻找她的下落。又过了20多年,她的曾孙唐宪宗李纯才下令停止寻找。她成了唐朝300年间唯一失踪的皇后。
唐宫里的谜案,答案却藏在数千里外的仙庾岭。“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这里是几千年前炎黄阪泉之战后,炎帝南迁,遍尝百草、以茶解毒,始作耒耜、教民耕作的复兴之地,是娥皇女英追随舜帝南巡,感天动地,化身湘水女神的圣洁之域。这里远离杀戮,远离宫斗,不再受欺辱,不再被轻蔑,不再是宫中的“白月光”。想起被叛军杀害的梅妃,马嵬坡自缢的杨贵妃,听到李豫顺利登基,儿子立为太子,再看眼前百姓爱戴,山川呵护,她为自己的选择庆幸,多了几分欣慰。
我在仙庾岭半山的仙庾庙,读一副门联:仙人赞化;庾岭回春。传说乾隆皇帝下江南来过,感怀题写。从此“仙女岭”成了仙庾岭,仙女庙也自然成了仙庾庙。不管是否乾隆来此题写,对联值得称道,既写生此山此地,更写活了其史其境。“庾”字本意是露天的谷仓。仙人护佑,春回大地,人们世世代代过上“饭稻羹鱼”的生活。仙庾庙是道观,古木参天,宁静清幽。每到农历九月九日,热闹异常,这天是“仙女娘娘”生日,人们举办庙会纪念她,祈祷丰年。
现在的仙庾岭,只要睁开眼,眼前就是一幅画,一幅美妙绝伦的画。人世间任何高超的画家,是画不出这般宏大,这般气势的画来的!风景这么优美,是能够使天界神仙、人间佳人着迷留恋的。
我想,仙女娘娘有知,一定会赞化后人,一代一代续写新的传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