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版:观点·综合 上一版3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头版

第02版
要闻

第03版
要闻
 
标题导航
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2023年05月19日 星期五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生长在苗寨土地上的歌声
——湘西州腊尔山上4名苗族青年的音乐追梦

  湖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向莉君 通讯员 吴东林

  “巴代扎、巴代雄、是一家、上天桥、下刀山、保平安……”

  5月17日上午,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凤凰县苗疆腹地的腊尔山镇骆驼山村,“苗人三蛮”乐队的4个苗家汉子正在排练新歌《仙红》。

  这是一首以苗族巴代——人神沟通者为创作素材,苗汉双语演唱的歌曲。吉他、贝斯、架子鼓的声音,和着主唱龙岩华浑厚的嗓音,让苗寨也跟着律动起来。

  共同的音乐追梦,让4个苗家汉子重回大山

  翻山、跨桥,5月15日,记者在大山中穿行近2小时后,在海拔630米的骆驼山村,找到了“苗人三蛮”乐队的“根据地”——一座上世纪八十年代,用灰色块石、黄色泥巴土砖垒砌而成的闲置苗族民居。

  他们4个人中有两个90后、两个95后,分别来自凤凰、花垣两县3个不同的苗寨,在外打工时,因为对音乐的热爱而相识相交,并在2017年组成“苗人三蛮”乐队。

  2022年,因为心中的热爱,4个从苗寨长大的青年,带着音乐又回到大山深锁的苗寨。

  “四五十岁我还可以做电工,但那时我不一定能放下所有尽情去做音乐了。”31岁的石吉昌,是乐队里的大哥,他把这次回村看成是对热爱的一次“冲动”。

  当过水电工的石吉昌、当过屠夫的龙岩华、种植大户龙和坤、道士吴金武,在有了“根据地”后,身份都转换成“音乐守村人”,以前的热爱成了主业。

  吴金武告诉记者,17岁那年,他用打工挣的钱买了一把二手吉他,担心吵到别人,一个人躲在家里的面包车上练习;龙岩华在湘西职院读书时就加入学校社团,和同学一起玩音乐;龙和坤在两林乡读初中时就跟着爱弹吉他的体育老师学习,后来一路卖唱到三亚。

  因为对音乐的热爱、执着,4个苗族汉子最终让音乐的旋律在苗乡流淌。“我们都是苗族人,生长在大山深处,要把湖南人吃得苦霸得蛮的底色保持好。”采访交谈过程中,乐队名称的由来逐渐清晰。

  苗族音乐作品,像乌巢河水一样汩汩流淌

  生于大山、长于大山。他们对大山的情感复杂、真挚、热烈,但也夹杂着莫可名状的无奈,于是一首代表性的歌曲《喊山》,从他们心中流出:

  年轻人我们是否应该大胆向前

  我也在追寻我的如果

  如果都实现

  我一定要带你到那山顶

  我们一起呐喊出

  心中所有的不甘……

  坐在乌巢河长满杂草的石拱桥台阶上,伴着流水声,4个年轻人尽情歌唱。

  手鼓一敲、吉他一弹,刚才还“笨嘴拙舌”接受采访的4人立马活泼起来,进入了音乐的世界。

  写生活、唱生活,苗寨的人、山水花草、民族风俗等都是他们的创作素材。一年多时间,4人创作出《阿妈》《阿三赶场记》《四面环山》《大明》等10多首原创歌曲。

  他们的舞台也遍布湘西州的山山水水及各种场合。

  苗汉双语的歌唱,让更多人认识神秘湘西

  “今天寨里来了客,我们唱首苗歌来招待……”午饭时间,当记者和4人围桌而坐时,石吉昌、吴金武、龙岩华用苗语默契地哼唱起苗歌。

  湘西苗歌十里不同风、八里不同俗,他们分别用凤凰腊尔山、禾库、山江以及花垣雅酉等地的苗歌调子,唱起了苗歌——这些苗歌调子,有共同处,也有各自的特点。

  轻谈、慢唱中,记者感受到的是他们对苗族文化、苗族音乐的深深热爱。

  一首首作品创作出来,通过网络传播,越来越多人喜欢上他们的歌。“毫无技巧,全是感情”“音乐很有地方特色,档次一下就上来了”“这就是艺术最好的状态,玩得开心、尽兴”……

  在他们发布的每个演唱视频中,都有几十条至几千条的评论。

  他们受邀去往长沙、广州、郑州、青岛、北京等地,在大大小小的舞台歌唱家乡、推介家乡,并相继登上湖南卫视音乐综艺节目《我想和你唱》及央视星光大道的舞台。

  石吉昌说,在湘西大山中歌唱让他们很快乐,也希望通过镜头把这份美好传达给更多人,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计划,就是接下来把更多湘西苗族、土家族传统文化元素融进歌曲当中。

  乌巢河大桥边,“路虽远,行则将至;事虽难,做则必成”红底黄字的14个大字,很是显眼。

  结束采访,记者还未走出苗寨,他们的歌声随风飘来。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 版权所有 湖南日报报业集团 
copyright © 2008 VOC.COM.CN, Geo Info.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312006003 经营许可证:湘ICP证010023 ICP备案号:湘ICP备100118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