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陶
今年以来,我省文旅市场展现出复苏向好的良好态势。“五一”假期期间,全省纳入假日统计监测单位累计接待游客1457.52万人次,同比增长209.55%,实现营业收入19.28亿元,同比增长256.01%。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元宇宙馆、湘潭万楼《又见十八总 沉浸式数字光影艺术展》、湖南博物院马王堆复原动态展《一念·辛追梦》、“慧游长沙”小程序等数字技术在文旅场景的应用,提升了文旅行业的服务品质,丰富了假日市场产品供给。站在消费强劲复苏新起点之上,我省应充分挖掘数字文旅潜能,以数字技术引领现代文旅产业体系构建。
构建文旅大数据资源体系
近年来,大数据有效提高了文旅服务供给质量和全要素文旅生产效率。传统文旅企业对于通过大数据获得市场终端销售情况、通过用户消费习惯等数据开展精准营销、通过获取产业链数据降低生产成本的需求逐渐增加。为此,应拓展大数据资源在文旅场景的应用,促进文旅产业数字化发展。
形成高质量数据链。当前,在文旅大数据采集过程中,存在因企业信息化基础差导致数据采集不上来,因企业数据失真、失准或缺失导致数据采集质量不高,因企业设备不互联、不兼容导致不同数据不匹配、不互认等问题。为此,应加强文旅企业信息化能力培训,组织开展文旅数据资源摸底,推进企业数据采集设备兼容,形成互联互通的高质量数据链,为文旅产业链数字化转型奠定基础。
在省级层面进行数据资源汇集。应构建以多级联动的大数据为支撑的文旅精准管理平台,服务政府决策和企业发展,促进文旅资源的科学调度、统筹平衡和高效供给。
在文旅企业组织开展大数据应用试点示范。通过开发一批面向用户端的APP和小程序、面向企业端的一站式数字化运营系统,培育一批文旅大数据解决方案供应商,打造一批大数据在文旅行业的示范应用场景,降低文旅大数据的应用门槛,让文旅企业想用、敢用、会用大数据。
培育文旅与人工智能融合创新体系
当前,人工智能在文旅场景中的应用仍处于初级阶段,普遍存在场景创新能力不足、场景设计开发技术欠缺、场景应用程度不深等问题,应在文旅行业深入挖掘人工智能技术应用场景,促进文旅经济高端高效发展。
培育AI文创新业态。文创产业是富有创造力和创新性的产业,应深度发掘湖南文化资源,充分发挥马栏山视频文创产业园、湖南国际会展中心等现有优势,积极利用AI技术赋能文创内容生产。可联合文创艺术家推出AIGC(由人工智能生成的内容)艺术展览等,打造差异化、个性化的数字文创经济,带动湖南文旅快速“出圈”。
培育智能交通与文旅融合示范应用场景。以长沙获批国家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先导区为契机,依托湘江新区智能网联汽车创新应用示范区,打造智慧文旅小镇,推广智能导游、智慧公交、自动驾驶出租车、无人零售车、数字人等在景区景点、园区街区、文化场馆的应用,打造湖南科技旅游“新名片”。
培育文旅消费新场景。依托“湖南省智慧文旅信息系统”打造文旅共享数字人云平台,帮助文旅企业和旅行目的地低成本打造并运营专属的数字人IP,在直播带货、景点“种草”、虚拟活动、形象代言等方面培育文旅消费新场景。
打造虚拟现实数字文旅消费体系
文旅部等五部门联合发布的《虚拟现实与行业应用融合发展行动计划(2022—2026年)》提出,“以虚拟现实新业态推动文化经济新消费”。当前,我省依托虚拟现实技术的沉浸式文旅消费尚处于起步阶段,存在精品场景不多、消费环境不优、促销政策不足等短板,应着力打造虚拟现实数字文旅消费体系,进一步释放消费潜力。
丰富“虚拟现实+演艺娱乐”产品和服务,促进文旅消费提质扩容。鼓励和支持文化娱乐演艺经营场所打造虚实融合的沉浸式展演活动,让湖湘文化资源借助虚拟现实技术“活起来”,提升线下娱乐的数字化水平和体验感。
推广“虚拟现实+文化旅游”应用模式,打造文旅消费品牌。推广应用“云上张家界VR地图”“缤纷热气球XR互动平台”等成熟模式,通过构建文旅场景的“数字孪生”,打造一批湖南特色“云游”产品,唱响“实景三维湖南”品牌知名度。
运用“虚拟现实+融合媒体”营造虚拟情景,打造互动社交新型消费业态。比如在“文旅元宇宙”以“数字化身”体验翼装飞行穿越天门洞、在伟人故里听革命前辈讲述红色故事、穿越时空让非遗文化绽放光彩,这些新奇的沉浸式体验能够极大地满足人们的文化娱乐需求。此外,还可利用VR全景等技术制作拍摄“三湘四水·VR看湖南”沉浸式宣传影片,并投放社交网络,使八方游客产生“一生中至少应该去一次湖南”的强烈愿望。
【作者系湖南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省社科院(省政府发展研究中心)基地特约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