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勇海
近日,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联合问卷网对2001名18至35岁青年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64.2%的受访青年感觉自己存在心理上或行动上的“社交卡顿”,仅有三成青年认为自己没有社交困难。
“卡顿”,原本指手机、电脑等电子设备或网络连接在运行时出现短暂停顿或响应缓慢的现象。“社交卡顿”则表现为社交技能欠缺,社交前紧张、缺乏勇气和自信,社交时较为局促、不知所措,因而逃避社交,对群体性社交更是抗拒,不喜欢参加部门聚餐、朋友聚会,不喜欢在群体性社交中表现自己。
网络社交时代,人与人的关系的确应被重新审视。有人认为,网络时代的社交方式更加多元,年轻人只要有线上社交就行。事实上,很多人在线上是“社牛”,而到了线下往往都变成了“社恐”。网友在线上打成一片、聊得热火朝天,到了线下却无话可聊、尴尬难安。这也说明,线上社交建立的情感联结比较弱,很难替代面对面交流中那些微妙的情绪体验和真情实感。
人是“社会性动物”,日常工作和生活都离不开社交。特别是对于处在求职、择偶、婚育等阶段的年轻人来说,面对面的日常社交更是不可替代。最近,在豆瓣、小红书等平台,不少年轻人寻找“饭搭子”“旅游搭子”“运动搭子”“逛街搭子”“剧本杀搭子”等,这也是年轻人从孤独里挣脱出来,去接触感知现实世界的表现。提升社交能力,学会与陌生人相处,既是人生的必修课,也是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与其因“卡顿”而逃避社交,不如克服社交障碍,多多参加线下社交活动,通过社交收获属于自己的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