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志顺
近日,北京师范大学附属实验中学高一年级800多名师生,在北京大观园开展了名为“十幕大戏演红楼·任务驱动大游园”的《红楼梦》主题体验式游学活动。高中生们变身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在大观园演红楼戏,既丰富了语文学科学习体验,也给在场游客带来了视觉盛宴。
众所周知,《红楼梦》是清代曹雪芹创作的章回体长篇小说,是公认的中国古典小说巅峰之作。自2019年“《红楼梦》整本书阅读”进入统编版高中《语文》教材以来,因情节复杂、人物众多、主题深奥,阅读《红楼梦》令不少中学生感到“压力山大”。北师大实验中学将《红楼梦》排演成短剧,以演促读、以演带读,开辟了一条亲近《红楼梦》的新通道。
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提出“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的教育三大思想。他认为:事怎样做就怎样学,怎样学就怎样教;教的法子要根据学的法子,学的法子要根据做的法子。让学生化身演员,来到《红楼梦》电视剧拍摄地演红楼,正是对陶行知这一理论的践行和创新。
教育部等八部门日前印发《全国青少年学生读书行动实施方案》,明确提出“通过3到5年的努力,使青少年学生读书行动广泛深入开展,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教育得到切实加强,科普教育深入实施”。其实不光是古典名著《红楼梦》,一切有深度阅读价值的文学名著,都可以通过改编,走出教室走向舞台。将文学、表演、音乐、舞蹈、美术等学科有机结合,就能使抽象的文字符号变成立体的艺术形象。
对经典的解读,通俗了才能普及。将文化经典蕴于当代流行的载体中,或以受众喜闻乐见的方式演绎出来,我们的经典名著必将越演越精彩、越学越鲜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