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观察 上一版3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头版

第02版
要闻

第03版
要闻
 
标题导航
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2023年04月04日 星期二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一县一品”公益宣传系列之新化红茶
世界双遗地,地道新化茶

  新化红茶,是一杯来自“湖红之源”的双遗老茶。新化产茶历史悠久,始于晋,兴于唐宋,昌于明清,盛于民国与当代,至今已有1500多年历史,是历史上有名的贡茶产地。在上千年的历史沉淀中,新化形成了独特的种茶、制茶、饮茶和茶道、茶俗、茶礼、茶歌、茶调等茶文化,全县村民群众都有种茶、饮茶、以茶待客的习惯,并在各种祭祀之时必用香茶;新化境内至今遗存有400多处古茶亭和古茶楼,260多个茶铺商号、180多个客栈、40多个茶市及茶歌、茶调、茶联、毛板船、资水滩歌等茶马古痕迹。据初步统计,在全国所有县市区中,以茶命名的茶地名、茶古迹、茶物件,新化最多。

  新化红茶,是一杯来自“湖红之源”的健康好茶。新化茶叶主要分布在大熊山、天门山、奉嘎山和紫鹊界这些深山密林之中。这些产茶地区山高溪多,海拔高差大、山林覆盖广,气候温和湿润,是生产原生态、高品质健康好茶的最佳产地。

  大熊山原始次生林,植被茂密,常年云雾缭绕。这里出产的茶叶全部采自荒野古茶树,树龄200年以上的茶树随处可见,每一片茶叶中都散发着蚩尤雄性与野性;渠江源的茶叶有着全球罕见的生态环境,土壤质地疏松,有机质含量高,富含硒等多种微量元素,PH5.5-6.5之间,非常适合茶树生长,是黑茶之祖,贡茶之园,至今遗存明、清两代贡茶树群,这里家家户户、世世代代采茶、制茶、喝茶,100岁以上老人15位,其中更有111岁的茶寿老人六代同堂,是名副其实的茶寿之乡。

  天门山地处新化西北边陲,自古不与外人通,典型的高山台地森林气候,特殊的地理环境,形成了独特的“南风灌顶”小气候环境,每年足足有四个月的霜冻期。每年冬天,冰雪覆盖,茶叶形成了“嫩芽冰裹、寒叶斗雪、冰里怀春”的独特景象,所产寒茶色透黄亮,果香悠长,味至甘爽。目前,境内发现的千年母树茶,是新化茶叶历史悠久的古老见证。

  新化这些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和富含硒元素的土壤条件,孕育出新化红茶独特的“乌油紧实、蜜香悠长、甘鲜醇爽、橙黄透亮”天然品质和富含茶黄素的鲜明特征,古老茶种、传统工艺、古法冲泡成就了新化红茶香高味醇、汤色浓透的优异品质,内含丰富的茶黄素具有抗氧化、降血脂、预防心血管疾病等功效,享有“健康茶黄素,地道新化红”“一克茶黄素,十两软黄金”的美誉。

  新化红茶,是一杯来自“湖红之源”的致富名茶。近年来,新化红茶产业在省、市、县各级各部门的关心支持与努力下,产业得到快速发展,产业带动能力不断增强,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显著提高,不断发展成为脱贫致富和乡村振兴的主导产业。目前全县形成了以奉家、天门、大熊山为主的三大山头红茶主产区,全县茶园面积达到了8.9万亩,1000亩以上的茶园基地14个,有6个省级茶叶产业示范园,茶叶产值6.8亿元,综合产值近10亿元,从业人员8万余人。现有茶叶生产加工企业25家,其中省级龙头企业5家,市级龙头企业5家,规模企业13家,种茶专业合作社135个,相继荣获“湖南千亿茶产业的重点县”“中国绿色生态茶叶之乡”“湖南省十强生态产茶县”、大湘西“潇湘茶”品牌茶生产县、“湖红”品牌重点生产县等称号。

  中共湖南省委宣传部  湖南日报社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 版权所有 湖南日报报业集团 
copyright © 2008 VOC.COM.CN, Geo Info.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312006003 经营许可证:湘ICP证010023 ICP备案号:湘ICP备10011883号